此功在意念中模擬仙鶴兩翅開合的動作,吸氣時假想開翅採日月之光,呼氣時假想閉翅。習練者實踐後,普遍感覺全身舒適,氣力充沛,尤適合初學太極者練習。

此功法分三個階段,各以仙鶴舒翅、開懷、導氣作為比喻。

1.舒翅

兩腳站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兩手自然下垂,眼簾自然下垂,但不閉合。松肩墜肘後,兩手自然抬起捧著肚子,兩中指尖隔著衣服放在肚臍的邊緣上,手腕和肘輕輕地(用意不用力)貼在帶脈上。意想手心勞宮穴貼在帶脈上,開始時覺得似貼非貼,待到覺得已貼住時,就改意想少海穴(肘內側肘橫紋端)貼在帶脈上;開始時覺得似貼非貼,待到覺得貼住時,又回想勞宮穴貼帶脈,如此往複循環。

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但要以舒適為度,並逐漸延長時間。這時,覺得似乎兩手(雙翅)抱著一個大球,兩腳踩著一個大球,頭頂著一個大球。這三球相照就是「三田合一」。待到手抱的球似乎要突出時,就可轉入下一個階段。

2.開懷

兩手中指尖離開肚臍,引導兩手向外、向上,直到手指與肩平。兩手又轉向下,以兩中指尖按摩氣沖穴(氣沖穴在腹股溝上部.恥骨結節處上方)。然後,兩中指相繼按摩陰陵泉、三陰交、懸鐘、陽陵泉和環跳穴。然後,兩手扶著後腰,中指尖在命門穴(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拇指朝下,意想以兩手心和命門為圓心各一圓,就形成三個圓,叫做「三環套月」。三圓本是直立的,要意想著把三環擺成水平,這時身體往後仰,似伸懶腰動作(但不要用力)。這就如同仙鶴張翅一樣。

這樣堅持一會兒,直到覺得兩腳心已人地而頭頂百會穴貼地時,腰可伸直,像受力向後彎的藤條,等外力取消時,自然彈回原來的樣子,這時,百會就會將湧泉的「水」引上來,這叫「龍頭引水」。然後,松肩墜肘,兩手自然下垂,休息一會兒,就可轉人第三階段。

3.導氣

兩手上舉,手心相對,肘微屈,掌心分開同眼寬。兩中指尖與眼同高時,中指相接,然後分開,使掌心分開同大腳趾尖的距離,並且張開。然後,兩中指又相接後隨即張開,兩臂分向左右側斜上方伸出,掌心朝天。這時腳跟離地,意想著鼻子尖盡吸天地之真氣。然後,兩手中指相接,隨著松肩墜肘,兩手自然下落分開。這時,意念想人中穴,將剛才吸得之氣下貫丹田。如此吸10口氣。

最後,再做一遍第一階段的功,作為收功。

要點說明

1.基本功主要是意守丹田或其他穴位,從而達到以意領氣、人靜等意念功夫。

2.有些習練者,特別是許多初學者將練功之氣和呼吸之氣混淆起來,調息過早且勉強,引起了頭脹或胸痛,因此望而生畏,不敢再練。其實,初學者最好不管呼吸,著重掌握意氣導引,待有一定基礎後再調息。

3.從現代生理學角度來看,練功之氣並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在其過程中,人腦放出的入靜時特有的腦電波,使意守處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充沛,新陳代謝更旺盛,其作用不僅止於某穴位,而是通過經絡或其他系統影響其他部位,甚至影響全身。

4.練基本功要循序漸進,年齡較大和有病的人時間需長些。練成後還得繼續堅持和提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