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蘭陵王,原名高長恭,封地是蘭陵,所以人們稱他為蘭陵王,長得帥氣又英勇善戰,是文襄帝高澄的第4個兒子,因為他一輩子只娶了一個妻子,所以這段歷史被人們所熱議。這樣一個優秀的人,可惜最後慘死在自家人手裡,蘭陵王死的那一刻,北齊已經宣告滅亡了,北齊後主高緯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如果說蘭陵王的成名之戰,知道蘭陵王的人一定知道邙山大戰,因為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爭,這場戰爭相當有名。當時金墉城被北周的軍隊包圍了,蘭陵王戴著面具帶領五百兵將殺入數萬人的包圍圈,最後突擊到城牆下,解了金墉城之圍。當時的高緯看到蘭陵王立了大功,非常不高興,雖然高緯是天子,但是功高蓋主的人是天子的心頭刺。

所以高緯對蘭陵王說:「你就這樣帶兵殺進去,如果失敗了,後悔都來不及。」蘭陵王謙虛地回答說:「畢竟是自己家的事情,沒想那麼多。」高緯聽蘭陵王這樣說,對蘭陵王起了殺心。有人看出了高緯對蘭陵王的殺心,勸說蘭陵王功成身退,蘭陵王聽了那人的話,開始遠離政治鬥爭和軍事啊站在,但是敵軍又來侵犯時,他忍不住帶病出戰了。雖然蘭陵王已經生病了,依然不顧自己的病體。但是後主高緯對蘭陵王的猜忌更重了。最後高緯派使者給蘭陵王賜了毒藥。蘭陵王看到使者和毒藥,嘆息命運對其不公,一心忠君報國卻落得如此下場。

當時蘭陵王的王妃勸蘭陵王去和後主高緯把事情解釋清楚,蘭陵王知道自己死期到了,而一心讓他死的就是後主高緯,就喝了毒酒。蘭陵王死後,高緯假惺惺地給蘭陵王追鱛了官位,為了平定民心。因為蘭陵王很愛惜士兵和將領,所以蘭陵王死後差點發生兵變。但是因為幕後黑手是高緯,大家只好作罷。蘭陵王臨死前還燒了家裡上萬的債券,解散了家裡的下人。蘭陵王的結局正應了那句老話:好人不長命,禍害活萬年。


歷史上如果他不死也許就沒有之後的隋唐了

蘭陵王高長恭在公元573被北齊後主賜死,後來577年北齊就被北周滅掉了,那麼北齊全靠他撐門面,說他為國之柱石也不為過,那麼他到底因為什麼被賜死呢?

不外乎四個字--功高蓋主。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看下北齊是怎麼建國的。高氏家族本是東魏豪族,齊國開國君主高洋的父親就是東魏權臣。而他並沒有取而代之,但是他一直在培植高氏的實力,長子跟次子都是朝中權貴。高歡死後高洋已19歲的年齡授尚書令,中書監,京畿大都督,成為他大哥的主要助手。但是後來很不幸他的哥哥被刺殺身亡,後來高洋就通過一系列的加爵,最終加了九錫的榮譽(這九種東西都是禮儀性質的,但是背後則代表著權力。天子給臣子賜予九錫,其實就是承認這個臣子有僅次於天子的權威,有征討殺伐的專斷權力,出現這種臣子,只能說明天子的威權不行了。)最後逼迫魏孝靜帝禪讓了皇位。

所以高偉是怕最後壓不住高長恭的權勢,因為他的前輩就是靠禪讓得來的皇位,他怕失去皇位,失去權力,並且更怕死,那怎麼辦?他只能把高長恭賜死了。使得北齊失去了抵禦北周的大將。最後高長恭死後沒幾年北齊就滅亡了。


從天保元年(550)高洋滅東魏,自立為齊帝,到承光元年(577)幼主高恆即位,北齊這個南北朝時期的割據王朝,滿打滿算也就27年。

蘭陵王高長恭的被殺,要從北齊倒數第二個皇帝高緯說起。(其實幼主高恆即位也就十幾天,就被北齊的老對手北周國抓走了,北齊也正式滅亡。高緯是在北齊危在旦夕的情況下禪位給太子高恆的。嚴格的說,高緯就是北齊的最後一個皇帝。)

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就是個殘暴肆虐、嗜酒如命、亂殺無辜、窮兵黷武的傢伙。到了接近尾聲的高緯,更是個荒唐的皇帝,《北齊書》、《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他的荒唐事大致如下:

一、言語澀吶,沒啥風度。不喜歡同朝士見面。除非是十分親近的侍人或受寵者,不輕易與人交談。性情極為懦弱,別人多看他幾眼,就會發怒斥責。向其奏事,即使是三公令錄,也不能抬頭看他,都是述說一個大概,連忙逃跑一樣退出。國家遭受洪水旱災、寇賊強盜,不行賑濟,只在宮中設齋戒,以此為修德。相信巫覡,祈禱無方。

二、 荒唐不堪,奢侈揮霍。經常自己撥弄琵琶讓數百人和唱「無愁曲」。民間謂之「無愁天子」。 宮掖中婢女都被封為郡君,宮女寶衣、玉食者五百餘人,一條裙子價值萬匹,一個鏡台價值千金。大肆營建宮室,富麗當時。卻又反覆無常,建了拆、拆了又建。花費以億計,累死工匠、牲口不可勝計。在華林園建貧窮村舍,自己假扮乞丐討食。

三、親信小人貪官,放縱他們各引親黨,拔居高位,賣官鬻爵,收賄受賄,盤剝民眾,行私舞弊。

四、慘無人道。曾經剝下人的臉皮仔細觀察,玩遊戲用弓箭射人。南陽王高綽看到抱著嬰兒的婦女,奪下嬰兒喂狗,婦女哭喊,高綽又把嬰兒的血抹到婦女身上,縱狗吃婦女。如此殘忍,高緯卻饒恕了他,還問他最快樂的事是什麼,高綽介紹說捉許多蠍子放到容器里,再放進一隻猴子,看蠍子蟄猴子最快樂。高緯立即命人夜裡捉一斗蠍子,捉到天明才捉了三升,放到澡盆里,逼人赤身裸體躺倒澡盆里,看人被蠍子蟄的慘叫,高緯和高綽看著哈哈大笑。高緯還責備高綽,這麼快樂的事為啥不早告訴我?

五、昏庸可笑,為討美人歡心貽誤戰機。北齊軍隊奮勇拼殺,準備奪回被北周佔領的平陽,挖地道進攻,眼看城牆塌陷幾丈,就要攻進城內。高緯卻下令停止進攻,等他寵幸的馮淑妃來看進攻勝利的一刻,結果馮淑妃沒到,北周軍隊又堵住了缺口。

北周軍隊兵臨城下,亡國在即,大臣請高緯犒勞將士,把宮女和珍寶賞給將士,高緯還不高興。大臣又請他親臨現場鼓勵將士,替他寫好了演講稿。並教他演講時一定要慷慨激昂,悲壯流淚才能激勵將士,高緯走到將士面前,轉眼就忘了大臣的話,卻莫名其妙哈哈大笑起來。將士們氣的大罵:皇帝還這個熊樣,我們還著什麼急!

如此昏庸、荒唐、殘忍的皇帝,還用問他為什麼在北齊已經衰落的情況下,一定要處死領軍大將蘭陵王?他會顧忌國家衰落不能殺大將嗎?何況,我認為北齊這個割據小王朝,滿打滿算壽命不過二十七年,也無所謂強盛和衰落的。

說到高緯處死蘭陵王高長恭,蘭陵王是齊高祖神武帝高歡的四兒子,也就是後主高緯的伯父。蘭陵王因芒山一仗取勝,威名大振,將士們作《蘭陵王入陣曲》歌頌他。進攻定陽時蘭陵王聚斂財物,親信尉相願說他;朝廷重用你,不應該貪婪啊。如果你的芒山大捷威名引起皇帝的猜忌,會用貪婪這個罪名辦你的。

果然,高緯問蘭陵王了:你在芒山打仗,進入敵陣太深了,萬一失利怎麼辦?(其實是因《蘭陵王入陣曲》之故譏諷他)

蘭陵王不聰明,竟回答:「家事親切,不覺遂然。」高緯更嫌他稱「家事」了,國家是我的,有你什麼事?隨後高緯猜忌之心愈加嚴重。

蘭陵王聽取尉相願的建議,稱病躲在家。高緯可不願遺留禍患,派徐之范拿著毒酒到他家逼他自盡。一杯毒酒結束了蘭陵王的生命。


蘭陵王高長恭被賜毒酒身亡,年僅三十三歲,給後世留下了不盡的唏噓,更留下了許多傳說。

那為什麼這個集美貌智慧、英勇忠國的一代將軍被自己的皇帝賜死了呢?

一、帝王昏庸無道

此時的齊後主高緯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作為北齊的第五位皇帝,北齊也差不多是葬送在他手上的。他登上帝王的位置後,任意任用官員,把大量的官職分封給奴婢、宦官,導致朝綱紊亂,他性情懦弱,卻又喜怒無常,經常無故殺人,對於國家的治理更是混亂,國家發生災害事宜,只是敬佛燒香,竟然不進行具體的行動,實在令人嘆服。

這樣一名只顧按照自己性子爽一天是一天的領導者會意識到自己國家的境遇嗎?

二、我以一片忠心向明月

相信大家對後面半句話不陌生「我以一片忠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是的,蘭陵王一心為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仍然逃不過賜死的下場。當然,史書記載是因為皇帝問他「衝進敵陣之中,受傷了怎麼辦」,我們赤誠一片的蘭陵王說「國家的事就是我的家事,我不會想到個人的安危的」,稍微有點成色的帝王,不應該很高興有這樣的將領嗎?可是齊後主不這麼想,他卻只從字面的意思理解,認為蘭陵王有異心,從此,埋下了隱患。你說說,碰上這樣的坑貨,和岳飛通知的「莫須有」有什麼區別?

三、以死表忠心

皇帝毒酒已經賜下,證明,上次「國事就是家事」的忠心之談在那個昏庸無道的帝王腦中壯大到他寢食難安了,高長恭靜靜地望著那杯毒酒,深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一飲而盡,身死表忠心。


謝謝邀請!所謂的蘭陵王就是北齊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個兒子,本名高肅,字長恭,今河北景縣人。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動蕩的時期,由於兩漢大規模內遷了許多少數民族,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與漢民一樣深受統治階級的壓迫和剝削,當漢族人民反抗統治階級時,少數民族人民會支持和加入到反抗統治階級的隊伍中去。當反抗運動進行到一定階段時,領導權就落入到個別人的手中,為了削弱人民的反抗力量,也為了轉移階級矛盾,於是階級矛盾就自上而下地轉變為民族矛盾,各族之間的仇殺就大規模地展開。政權也成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形態。也正是由於政權更迭頻繁,統治者對權臣的猜忌十分嚴重,殺戮也成為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

高緯繼位後不思進取,荒淫無道,只知重用奸佞小人把持朝政,如和士開、韓長鸞等人。排斥和誅殺對社稷有功之臣,使君臣離心離德,百姓怨聲載道最後在位僅十餘年便被北周所滅。

《資治通鑒》記載:齊蘭陵武王長恭,貌美而勇,以邙山之捷,威名大盛,武士歌之,為《蘭陵王入陳曲》,齊主忌之。高長恭當然很清楚地知道皇帝的為人秉性,連忠君愛國,清廉節儉的斛律光都被皇帝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何況是他的名望和地位更加不如斛律光。高長恭意識到了危險在向自己逼進,於是刻意地保持低調。

當高長恭取代段韶指揮軍隊攻打定陽時,私下不時地收集聚斂財物,這一反常態的做法引起了他的心腹尉相願的注意,他問高長恭:「大王受朝庭重託,理當盡忠職守,為何如此貪心呢?」高長恭不好回答。尉相願繼續問:「是不是因為您勞苦功高,害怕遭到忌妒,而故意做這些讓人看不起的事情?"高長恭承認了。尉相願說:「其實,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不是給自己招來災禍嗎」。

高長恭無計可施,於是向尉相願請教,尉相願告訴他說:「您接連打了很多勝仗,威望太高,肯定引起皇上的猜忌,唯一的辦法只能稱病在家,遠離朝堂不問國事"。高長恭贊同他的計策,卻沒有採納。

真正引起高緯注意和對高長恭產生猜忌的是君臣之間的一次對話。邙山之戰後,高緯表彰了高長恭的功勞,不知是出於關心,還是出於試探,高緯問高長恭說:「你這樣親自衝鋒陷陣,如果發生意外怎麼辦?"高長恭回答說:"國事就是我們的家事,戰場上不會顧及許多"。高緯因聽說他將國事當作家事心裡就產生了猜忌,後又聽到歌頌他的《蘭陵王入陣曲》,更加懷疑。君王對於威脅到自己皇權的人是毫不猶豫地剷除的,蘭陵王的生命就在高緯的猜忌中終結。

高緯因為昏庸,他並不會因為殺掉斛律光和蘭陵王而認為是自毀長城,反而會認為是為自己清除了威脅皇權的勢力。但是蘭陵王高長恭明知危險已經迫近,卻並不採納部下的建議,及早離開權力爭鬥中心,這是不是他貪戀權欲的一種行為表現呢。


謝謝邀請

簡短扼要的分析:北齊衰落的情況下,皇帝高緯為什麼還要殺了領軍人物蘭陵王高長恭?

第一,高緯昏庸。這是最主要的原因。高緯能昏庸到什麼地步呢?估計無人出其右。史料記載:高緯處理國政大事時,需要批閱奏章。但是,他從來不看裡面的內容,只看心情。心情好了,閉著眼蓋章。心情不好,看都不看。後來高儼就是利用了高緯這一點,「智斬大奸臣和士開」。(因為和士開和胡太后關係很曖昧又深得高緯的信任,所以如果把罪名列來從明面上殺和士開基本沒有可能。高儼利用高緯從來不看奏章的機會,把誅殺和士開的奏章和其他奏章混在一起,得到高緯的批准,遂誅和士開。事後高緯很後悔,但是事已至此無可奈何。)

高緯在聽取官員做報告也只聽個大概。稍微一個不耐煩,就有身首異處的危險。高緯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別人不能抬頭正眼看他,導致後來不管大事小事,沒有人再敢報告。所以,如果北齊沒有被滅,真是天理不容。

第二,寵近奸佞荒淫小人。高緯一朝寵幸了歷史上有名的幾個奸佞:陸令萱、和士開、高阿那肱、穆提婆、韓長鸞等等……朝堂上小人多了,忠臣自然就少了。像丞相斛律光,大將軍蘭陵王高長恭,親弟弟高儼等有能力的大臣在小人的誹謗下全部處死。

眼看國家被北周所滅,高緯竟然自己做上了太上皇(當時二十一歲),把爛攤子交給自己的兒子僅僅六歲的高恆身上。剛剛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又命令兒子小皇帝禪位給任城王高湝。高緯又從太上皇升為大齊無上皇(這可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僅僅過了幾天,北齊就被高阿那肱拱手交給北周了。

所以說,高長恭被高緯所殺,一點都不奇怪。


如果高瑋能有這種大局意識,也不會中北周反間計殺害斛律光,更不會輸掉北周滅齊的戰爭。

高瑋因為蘭陵王一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而猜忌並殺掉蘭陵王,主要原因固然是高瑋昏庸,猜忌賢能,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北齊自立朝以來就有兄弟篡位的傳統。

1、邙山大捷給蘭陵王埋下被猜忌的種子

564年,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北齊重鎮洛陽。洛陽如果失陷鄴城將門戶大開,高湛召集全國軍隊救援洛陽。

然而北齊遭到北周部隊的阻擊,洛陽失陷在即。

危急時刻,高長恭率領500騎兵衝進北周陣營,在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來到洛陽城下,守軍此時已經是驚弓之鳥,高長恭摘掉面具之後,他們才判斷出這是真的增援部隊,隨後守城軍隊與高長恭一起殺向北周軍隊,內外夾擊,大敗北周。

邙山大捷之後,皇帝在洛陽犒賞三軍,北齊將士以此戰為背景創作了歌頌高長恭的《蘭陵王入陣曲》。

北齊將士是真心愛戴高長恭,但是卻給他埋下未來不幸的伏筆。

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高瑋與高長恭談到邙山之戰時,曾關切的說道: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高長恭回應是「家事親切,不覺遂然」。然而這句話讓高瑋認為高長恭有把國事變成家事的想法,也就是篡位,加上《蘭陵王入陣曲》對高長恭的歌頌,從此開始猜忌高長恭。

邙山大捷9年後,高瑋一杯毒酒賜死高長恭。

北魏兄弟篡位的傳統

題目問道在北齊衰落的情況下,高瑋為什麼還要殺棟樑呢?

其實面對皇位威脅時,即便是英主也未必能等閑視之,更何況是高瑋這種昏庸之人,再加上北齊向來有兄弟篡位的傳統。

高洋死後,弟弟高演篡位殺了高洋兒子高殷;高演為了防止兒子被篡位,主動傳位給高湛,但是高湛還是殺了高百年,真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所以斛律光因為被傳言會篡位,即便他是北齊頂樑柱,高瑋依然殺了他,而與斛律光比高長恭不僅受將士愛戴,還是皇族,對高瑋來說更是威脅。


謝謝邀請。

蘭陵王,中國古代的另類偶像,他的傳奇經歷和悲劇人生不僅讓他當代擁躉遍布,後世更吸粉無數。下面根據題意簡要分析一下他的悲劇成因。

一、「禽獸王朝」中的另類

中國歷代政權中,僅僅享國27年的北齊很是出名。不過遺憾的是,它卻是以「禽獸」聞名——短短27年,卻歷六帝(其他朝代一個帝王的執政年限就不止於此),謀篡、兄弟相殘、叔侄互殺、禪讓醜劇逐次上演,所謂道德、羞恥和這個奇葩國度毫不相干。

蘭陵王,名肅,字長恭,高澄第四子,生卒年不詳,成長經歷不詳,武功謀略不詳,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個絕世美男。《北齊書》載其「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墓誌》則連聲讚歎,驚為天人:「王應含寶之粹氣,體連譬之英精,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譬茲爾不跨,玄指而揚榮,若彼高鴻,摩天霄而遠翥。」

可能是因為被當時的幾代皇帝所忌,他的經歷尤其是功績不顯,但是,他卻憑藉僅有的一次戰役華麗現身,並驚艷了世人。

公元563年,北周兵困洛陽,北齊名將段韶率軍營救,兩軍大戰於邙山。蘭陵王高長恭獨領五百鐵甲騎兵闖過周兵連營,殺到洛陽城下,但卻陷入了周兵的重圍。北齊騎兵連連向城中求救,但守兵卻難分敵友,不敢開城門出救。

這時,傳奇的一幕出現。

只見蘭陵王將頭盔和面具摘下,一張盛世美顏呈現在眾人眼前——我相信,那一刻,蘭陵王肯定不像刺面的狄青,而像極了風陵渡口的楊過——迎接他的是城頭的一片歡呼。北齊兵威復振,弓弩手萬箭齊發,高長恭回馬一槍,周軍大敗,洛陽圍解。

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隨後的入城式又被記載了下來,軍中有精通聲樂的即興譜寫了一曲軍樂,全體將士載歌載舞,擁蘭陵王入城,這就是著名的《蘭陵王入陣曲》。據說唐代李世民《秦王破陣樂》即受其啟發所創。

蘭陵王一戰成名,但也把自己推到了濁世的浪尖上。中國有句俗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劣幣驅逐良幣」,在北齊這樣一個環境中,奸佞小人會如魚得水,而忠正之士則肯定會遭受排擠。蘭陵王即屬於後者。

二、醜陋的政治鬥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政治鬥爭,這種環境與蘭陵王這種木訥隨和的性格卻是格格不入。

(一)功高震主。功高的皇族更震主,功高而且極具名望的皇族則直接讓在位者心驚膽戰。北齊自高洋以後,除了僅當了一年皇帝的高演外,剩餘的幾個都能力低下卻心腸狠毒,對高長恭、斛律光這樣的能臣幹將,他們一方面需要其衝鋒陷陣,另一方面卻又怕他們威脅皇位。這裡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由於邙山一戰驚心動魄,事後高緯曾關切高長恭:「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高長恭胸中磊落,答道:「家事親切,不覺遂然。」令他想不到的是,這句話犯忌了——自古只有帝王可以以國為家,以國事為家事,你高長恭說這話什麼意思?此時,高緯殺心已動。高歡的老婆、也就是高長恭的奶奶婁昭君曾給過他一個中肯的評價——因忠獲罪——不幸一語成讖。

(二)同僚相妒。權力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排他性,同時,朝堂之上講究「一個蘿蔔一個坑」,也就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他」。高長恭在邙山之戰以及隨後的定陽之戰中的耀眼表現,不僅讓高緯極為忌憚,也讓一班同僚大為眼紅。像邙山之戰後高長恭怕引起猜忌,就採用貪污受賄的方式進行「自污」,結果接著就被一個叫陽士深給舉報了,罷官。

(三)胡、漢之爭。從高歡開始,鮮卑貴族和漢族士人的矛盾就從來沒有調合過。對此,高歡實行的是「和稀泥」:兩邊安撫又兩邊敲打,憑藉著個人威望讓雙方暫時相安無事。高歡之後,天平逐漸向鮮卑傾斜——這很正常,政權就在人家手裡。高緯時期,雙方展開拉鋸,先是斛律光被陷害至死,漢人祖珽掌權。接著以陸令萱為首的鮮卑貴族反撲,祖珽被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與祖珽一貫交好的高長恭因此受到牽連。

三、不靠譜的高緯

胡亥為什麼信「鹿」為「馬」?

劉賀為什麼二十多天幹了一千多件壞事?

桓、靈二帝為什麼賣官賺錢?

蕭寶卷為什麼在皇宮裡面開菜市場?

……

因為他們沒家教,腦子缺弦,天生不靠譜。

湊巧的是,高緯同樣也是歷史上數得著的不靠譜。

事例一:殺斛律光自毀長城。斛律光是中國歷史上數得著的「戰神」級的人物,才兼文武,公忠體國,一直是北周的噩夢。而且累世純臣,滿門富貴,是不折不扣的國之棟樑,卻因為小人的幾句讒言就被縊殺了。北周武帝聞聽竟高興地大赦天下。後來攻破北齊的時候還感嘆道: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事例二:無愁天子。北齊當時面臨的威脅除了北周外,還有南方的陳國。陳宣帝當國的時候勵精圖治,北上爭雄,並盡下淮南之地。剛剛接到戰報時,高緯還表現地憂心忡忡。結果其寵臣穆提婆勸道:人生苦短,天天行樂還有可能趕不上生命的流逝,怎麼能把時間浪費在憂愁上呢?高緯一聽大為認同,一頭扎進深宮玩了起來。而且怕不過癮,還專門譜寫了一首《無愁曲》來配合玩耍,因此得了「無愁天子」的稱號。

事例三:再獵一圍。「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李商隱的《北齊二首》其實包含了高緯兩件不靠譜的事:北周攻破平陽,威脅晉陽,正在打獵的馮小憐被打擾了雅興,要求高緯「再獵一圍」方可出征;北齊軍反攻平陽,破城在即,結果卻因為等馮小憐化妝而貽誤戰機。

遇到這麼一個活寶帝王,是國之不幸,也是能人志士的不幸,再加上皇權專制體制下的「愚忠」更加重了這一悲劇。

蘭陵王之死,體制之殤!


謝邀,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帥的讓人嫉妒恨

蘭陵王高長恭(公元541年——公元573年)是北齊高祖高歡的孫兒,是文襄帝高澄的四子,同時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史書稱其「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有事件為證!

那一年,北齊與北周在邙山爆發大戰,殺得難解難分之時,只見北周軍出來了一個赤膊上陣的大將,一袋煙的功夫過去,北齊就有數十名將領先後落馬,看到攻擊受挫的北齊主將是愁眉苦臉。忽然己方軍士發出了喝彩聲,不曉得是灑時候,閃出了一個穿青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背掛青蓮寶色盤龍鞭,手持方天畫桿描金戟,胯下一匹挾翼墨麒麟的小將,正在與北周大將搏鬥。先前小勝的北周將士一看是個白面書生,都嘻嘻大笑不以為意。北齊主將抓住有利戰機,一鼓作氣的擊潰了北周反敗為勝!

按理說帥氣可以成為蘭陵王的一張名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卻極力隱藏!原因在於他的母親身份低微,查閱《北史·齊宗室諸王傳》,竟然找不到其母親的籍貫與姓氏,由此可以推斷他的母親是個宮女。反觀高緯卻是一個相貌醜陋無比的人,對蘭陵王在戰場的表現,他起初是嫉妒,隨後蘭陵王的極力隱藏,讓高緯的態度變成了痛恨,這也成了日後蘭陵王被殺的伏筆!

關於《蘭陵王入陣曲》

「假面的小將你威武雄壯,敏捷的身手像閃電一樣。廣闊的戰場任你去掃蕩,來犯的敵人化成血的海洋。」這是我熟讀蘭陵王的故事後,想像的《蘭陵王入陣曲》歌詞,雖然經過歷史大浪的沖刷,已經難以查證,但穿過時空的界限,還是能體會到激情澎拜!

此曲誕生於洛陽之戰,北齊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周聯合突厥共謀北齊,將北齊重鎮洛陽團團圍住,並且接二連三的打退了北齊的援軍,頓時一股人心惶惶的愁緒瀰漫軍中。就在萬分危急時刻,一支神兵從天而降,化作一股紅色的怒潮攪動了黑色的臭水,殺得北周是人仰馬翻最後落荒而逃。那時候,北齊軍穿紅色衣服,北周軍為黑色軍裝!

都說否極泰來,然而蘭陵王卻是從頂點一落千丈。悅耳的《蘭陵王入陣曲》,無賞可封的軍功成了蘭陵王悲劇結局的導火索!

視國事竟為家事

北齊皇族素來有子殺父、弟屠兄的傳統,比如文宣帝高洋有精神分裂症,有一次在酒精中毒的情況下,將高浚、高渙關在囚牢里,用矛槊捅死後火焚埋於土石之下。而高緯與他的列祖列宗相比,兇狠殘暴的是無以復加!

有一日,高緯的親弟弟高儼在宮中說了一句他要造反,此事就被高緯記在了心裡。任憑胡太后銅牆鐵壁般的保護,最後還是被高緯整死了時年14歲!

都說否極泰來,對於蘭陵王卻是功大禍來。生活在這樣的家族裡面,蘭陵王是如履薄冰。就算如此仍然難逃黑手。和高緯在談及洛陽之戰時,在聽到高緯的「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也」後是感激涕零,回答曰:「家事親切,不覺遂然。」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高緯便派使者送了一杯毒酒給蘭陵王,四年後北齊滅亡!

END


南北朝時期,南邊的劉家和北邊的高家,是一對交相輝映的變態家族,專門喜歡殺自家人玩,要是兩家結親,生出來的下一代不敢想像會是什麼種!蘭陵王高長恭就是被本家兄弟,北朝後主高緯鴆殺的,原因竟然是一句話惹的禍:「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翻譯過來就是:做的是自己家的事,所以沒那種感覺。高長恭做了什麼事,那種感覺又是什麼感覺呢?

這件事就是發生在河清三年的,北齊與北周的金墉城(洛陽北邊的衛星城)之戰,是蘭陵王高長恭的「封神之戰」。那一年,高緯才八歲,還是個皇太子。

河清三年,北周派遣大將尉遲迥,兵圍洛陽。武成帝高湛令太師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和蘭陵王高長恭率兵救援。這次戰鬥,北周糾合了突厥和西羌多路夾擊,兵威很盛。段韶設計,將北周軍隊主力引誘至大和谷,並大敗周軍。戰鬥中,突然一位「天神」從天而降,他頭戴面具,率領五百人馬,旋風般突入周軍的包圍圈。「天神」勇猛異常,左劈右砍,如入無人之境,殺得周軍四下逃散。這支「天兵」一直突進到金墉城下,把守城的北齊軍士們都看傻了!

趁著空,「天神」揭開面具,沖著城上一揮手,眾人這才看清了「天神」的真容,他們高呼:蘭陵王!同時一邊放箭掩護蘭陵王,一邊出城反擊周軍。

這一仗,周軍慘敗,「周師在城下者亦解圍遁去,委棄營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

戰後,蘭陵王高長恭成了軍中神話,士兵們對他的崇拜無以復加,甚至有人譜曲一首,即名垂青史的《蘭陵王入陣曲》,在軍中傳唱。隋唐時期,人們還給這首曲子填詞編舞,成了宮廷舞曲,著名的《秦王破陣曲》就是由此曲改編。日本人更是把《蘭陵王入陣曲》,當做最正統的雅樂風靡千年。

數年後,後主高緯見到堂兄高長恭,心有餘悸地地問了一句:「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你這樣孤身一人沖入敵陣,萬一失利了,那可咋整!高長恭以「家事親切,不覺遂然」回復。都是咱高家的事,打得高興,哪有時間想萬一失利的事!

按常理,高緯應該高興,自己的堂哥多貼心,把高家的天下刻在心裡了,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連命都不顧,天底下上哪兒找這麼忠心耿耿的臣子!

可是,老高家的基因跟一般人不同,高緯聽見「自家」兩個字,心就發緊,身體不由自主發顫:這是惦記上我的江山啦!野心不小吶!

知道高家人為什麼總是互相殘殺了吧,「高氏基因」的邏輯序列就跟常人不同,硬把一片赤誠心,擰歪成驢肝肺了!

從此,高長恭處處受到打擊排擠,隨著戰功越多,處境越危險。定陽之戰時,高長恭不惜學習蕭何,想以貪污的方式,自污其身,以期逃過高緯的毒手。

手下人提醒他,皇帝既然已經嫉恨你,你用自污的方式,不是等於送給他把柄嗎,你這不是避禍,分明是招禍!刀光劍影都不曾害怕的高長恭,竟然哭了:那我有什麼辦法呢?

手下說:你的禍都來自於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勝一次危險增加一份,你應該裝病,不再出征!高長恭嘆了口氣,只好如此吧。可此後,每當戰事發生,他又推辭不掉,又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

有一次,高長恭照鏡子,摸著臉上的疤痕自言自語:去年就長了個癰(一種能要人命的病),為什麼還不發作呢?發作了的話,就可以不用出征了!從此以後,他乾脆不管身體出現什麼毛病,一律不治,整天祈求自己能病倒!

是不是高長恭過於敏感了?不至於吧?呵呵,武平四年五月的一天,高緯派來一名使者,手捧毒酒,呈於高長恭面前。

長恭謂妃鄭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妃曰:「何不求見天顏?」長恭曰:「天顏何由可見。」遂飲葯薨。

提心弔膽了幾年,依然沒逃過高緯的毒手!當然,高緯自掘墳墓的做法,給高氏家族的滅亡敲響了喪鐘。三年後,北齊亡於北周,第二年高緯與他的兒子,一起被北周殺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