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悟空小祕書邀請回答。

第一、紫光國微,股票代碼002049,今日(六月三日)復牌交易,股價一字漲停。

第二、據報道,收購標的Linxens在法國、德國、新加坡、泰國、中國等國家設有運營實體,是在智能安全晶元組件領域技術和市場地位領先的科技公司;

第三、紫光國微的主營業務為集成電路晶元設計與銷售,以及石英晶體元器件業務。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4.58億元,歸母凈利潤3.48億元,每股收益為0.57元。主營構成為:智能安全晶元佔比42.15%,存儲器晶元佔比26.24%,特種集成電路佔比25.04%。

從營收數據上看,紫光國芯公司算是一個專註於主業的公司,這一點與諸多上市公司上市幾年後主營業務佔比很少形成鮮明對比;

第四、據分析,紫光國芯的主營業務產品中的智能安全晶元業務與 Linxens 的智能安全晶元微連接器業務屬產業鏈上下游,具有很強的協同效應。通過收購Linxens,紫光國微將實現上下游整合,將可同時提供智能安全晶元和微連接器的設計、銷售,提供「自主可控」的智能安全晶元模組,為國內的政府機構、國有企業和關鍵領域提供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

因此資本市場對於此次收購比較買賬,復牌當日一字漲停開盤;

第五、在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之際,「自主可控」已經成為當下最為熱門話題。因此,紫光國微此次收購受到較之以往更多的關注與議論。這裡,筆者想多說幾句關於「自主可控」,關於「核心技術」。通過收購,短期內公司絕對可以增加營業收入,完善產業鏈,拓展市場,增加市場滲透,總之可以在短期內使公司變大,但是真的不一定會變強。核心技術,單純依賴一兩次收購是獲取不來的,必須靠公司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以及運營機制來保證,還得憑藉踏踏實實地「做學問」的精神來維繫(參加華為總裁任正非前段時間答記者問的內容,這裡不再贅述。)。比如格力,比如華為。

第六、真心希望紫光國微利用好此次收購的機會,既做大,又做強。真正開發與掌握「自主可控」的晶元核心技術。萬萬不可像2019年初爆出大幅度「商譽減值」的公司一樣,收購只是為了資本運作,最後成了累贅,成了敗筆,白白浪費金錢與時間。


首先感謝您的邀請!

紫光國微收購同一控制人下的紫光連盛,逐步估價180億元。說實話股價偏高了,目前中國晶元企業的內在價值有這麼高嗎?這明顯是自家收購中的自我鍍金而已,擬收購等詞也是想從消息面去博得更多資金博弈拉昇股價,實際收購是否出現變故和夭折不得而知。建議觀望看戲,不要參與這種虛報浮誇報價之下的自己收購,左手倒右手,被騙的只是投資人,且讓他們自己玩吧。

真正好的企業不見得都是收購,而是需要實實在在的科研創新,核心競爭力是買不來的,買來的也都不是核心競爭力。希望更多的公司事幹實事、務實進取、科技興國、科技創新、才能真正的彙報投資者,纔是未來真正科技股的巔峯和正道。


紫光國微180億收購同一控制人旗下的紫光聯盛100%股權,間接實現對全球銷售規模最大的智能安全晶元組件生產廠商之一的Linxens的資產攬入,拋開價格,就技術性和業務而言,這是一筆比較好的併購。

晶元資產對於我國來說是急切和希望發展起來的產業,有優質的「芯」才能在國際上腰桿子更硬氣。作為教育部旗下清華系企業,紫光國微多年來被定位為肩負做強做大「國芯」業務的企業之一,而對外併購優質晶元成為了一大「速成」途徑。

實際上在本次180億收購安全晶元組件生產商Linxens之前,紫光國微此前還曾拋800億元定增方案投入集成電路業務,其中600億元擬投入存儲晶元工廠,37.9億元擬收購全球半導體後段封測服務領導廠商之一的臺灣力成25%股權,162億元擬投入對晶元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的收購,不過後來該定增計劃終止。如今啟動對法國晶元資產Linxens的併購攬入,也不失為紫光國微在做強做大晶元業務上的一大步。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財經知識


第一需要價格合理。只怕又是高溢價收購。第二需要風險可控,別走馬觀花做盡調,高歌猛進掉大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