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中包含什麼?對臺灣而言,答案可能是生存。

  在執政的七年裏,陳水扁總統推動一個側重臺灣主權獨立的議程。但陳水扁最近的政治策略——入聯公投,不僅引來北京的尖銳批評和含蓄的威脅,還造成和它主要的軍事防衛者美國之間的摩擦。

  在8月末,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宣佈,陳水扁的提案是「一個錯誤」。國務院定期表示美國反對臺灣加入要求國家身份的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內格羅蓬特稱這項投票是邁向「宣佈獨立」的一步,敦促臺灣領導人「舉止要負責任」。該公投計劃與3月的總統選舉一起舉行,將問選民該島是否應該以臺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這是一個挑釁的名字:不像之前以官方名稱中國民國進行的申請,用臺灣的名義有意宣揚陳水扁關於該島完全與大陸分離的論點,並暗示邁向永久的脫離。

  聯合國安理會將在9月18日考慮這個問題,儘管臺灣的任何加入請求很大程度上都是象徵性的。作為安理會成員國,中國可以否決任何申請。因此,美國的責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避免影響大陸與臺灣之間纖細的和平。7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警告說這項擬議的投票可能「嚴重影響兩岸關係,並嚴重危及海峽兩岸和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的反對都無能澆滅臺灣人的公投熱情。9月15日,南方港口城市高雄的街頭有超過十萬人遊行支持公投,而且似乎支持陳水扁的臺獨願景。北京譴責這場週末遊行,9月16日警告說如今做好應對「嚴重狀況」的準備。

  然而,兩岸戰爭並沒有迫在眉睫。北京在奧運的準備階段不能冒險採取任何令人為難的軍事行動。而臺北觀察家認為公投與其說是獨立宣言不如說是陳水扁鞏固自己的遺贈以及在3月為民進黨爭取選民的政治伎倆。陳水扁已經否認公投跟政治有關。他還尖銳地堅稱表決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會發生,他試圖向美國官員保證命名之爭將在選舉後就會消失,以緩和美國的抵制。副助理國務卿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9月11日強調兩個實體之間持續的友誼。「我們不希望不得不公開表達我們對陳水扁當局在這個以及任何其他政策上的不滿」。

  然而,在最近幾年,臺灣看到對它存在的外交支持已經衰落,特別是當中國已經成長為一個經濟超級大國。在七十年代,臺灣得到65個國家的承認。如今,只有24個國家承認臺灣的獨立,而它們大多數窮困潦倒。柯慶生表示,「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嚴峻的事實」「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接受北京對臺灣的表述,而且中國可以呼籲壓倒性的支持令臺北邊緣化。」事實上,在臺灣,美國出聲反對公投被視為中國如今發揮影響力的更多證據。前外交官陸以正(Loh I-cheng)表示,北京如今意識到透過華盛頓是通向臺北的最短路線,「他們告訴美國『是你寵壞這個孩子的,你應該打他的屁股。』」(作者 Kathleen Kingsbury)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www.time.com/time/world/article/0,8599,1662428,00.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