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攝影的廣泛性: 醫學、考古、科研、公安、廣告、現代科技、與攝影師的微距藝術攝影創作。

所以,"微距攝影"是一門不可忽視的專題。

現在的微距攝影藝術應該稱之為"微觀世界"的藝術攝影。大到天文鏡,小到幾納米的顯微攝影。

而並不完全是"短距離"攝影。稱謂不重要,而對實質與特徵瞭解很重要。

微距藝術攝影需要的各種基本設備:

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是攝影師不可少的設備。

主要產品是佳能百威微距鏡頭與尼康105毫米微距鏡頭,還有近十年來國產的"老蛙微距鏡頭"。

佳能尼康鏡頭具有最大1:1的放大倍率,防抖,F2.8,由於放大倍率較小,很多攝影師在攝影大"倍率"對象時,還需要同時加近攝接環,近攝鏡片或近攝皮腔,來滿足拍攝要求。

百威鏡頭的自動焦距功能不是很好,一般會採用手動焦距。

佳能百微與尼康微距鏡頭由於倍率小,價格較高(5000-6000元),性價比與實用性不算太好。

"老蛙微距鏡頭":

近10年來,根據攝影師的不同要求,老蛙公司今年又推出了3隻新款的微距鏡頭: 廣角微距鏡頭,2-5倍大倍率微距鏡頭,還有一款100毫米2倍微距鏡頭。(見附圖)

新出的老蛙微距攝影鏡頭,其中主要以傳統的100毫米,F2.8, 2倍放大率,自動曝光的新款微距鏡頭為代表。光學性能與畫面質量已經達到專業攝影標準,最大2倍的放大倍率基本能夠滿足攝影師要求,現在價格在2800-2900元,性價比與實用性較高。

經過測試,屬於目前的 "推薦鏡頭"。

當然微距攝影的鏡頭設備還有"自動近攝接圈"、近攝鏡片(半身鏡)、近攝皮腔、鏡頭反接"接環",這些除單獨使用,都可以與微距鏡頭組合使用。

當然,使用長焦鏡頭,配以專業近攝鏡片也能夠進行一些微距拍攝。(附圖)

當然微距攝影的鏡頭設備還有"自動近攝接圈"、近攝鏡片(半身鏡)、近攝皮腔、鏡頭反接"接環",這些除單獨使用,都可以與微距鏡頭組合使用。 當然,使用長焦鏡頭,配以專業近攝鏡片也能夠進行一些微距拍攝。(附圖) 現在不少專業微距攝影師,使用"皮腔"拍攝,能夠得到更大倍率的攝影圖片。

微距攝影光線:

微距攝影的用光是決定畫面質量與要求最重要的因素。

由於微距攝影的特殊要求(大部分距離很近),難以"布光",需要特殊專用微距燈與LED燈與LED電筒(透射光拍攝)。

專用微距燈一般有"環形閃光燈",日本大公司的環燈,價格太高,而國產環燈已經生產近20年,性能與光線控制已經達到專業水準,特別是深圳"爵影"公司生產的環燈。性價比及性能很高。(附圖)

而環燈微距的缺點是: 光比較大,光線比較"硬",立體感,層次較差,但拍攝大倍率對象可以調整兩邊不同光線亮度,也可以對燈進行"柔光",對中間部分可以"遮光",使用方便。

另一種微距燈,是由左右兩隻可移動小閃燈組合拍攝,增加了攝影師的可調性,進行"柔光"後能夠得到很好效果。這是專業微距攝影師的必備工具。(附圖)

"柔光"是讓圖像的層次與細節得到相對最好的表現,這是一個微距攝影的重要要求

還有室內拍攝光線,使用極柔的光線進行拍攝,光線效果更好,但只限於"室內",而這需要條件與資金。

微距攝影的"景深問題":

根據微距攝影的一大特性: 景深範圍極小。

為了獲得大景深要求,必須縮小鏡頭光圈(F16或更小),而光圈的大幅度縮小,勢必會嚴重減少進光量,放慢快門速度,對動態對象拍攝不利,而只有加大光線的"強度",能夠解決問題(環燈與雙頭燈均可以進行調節)。

所以微距攝影的各種光線處理是拍攝的最關鍵問題。

對拍攝對象的焦距方式,應該與人像攝影基本一樣,以拍攝對象的關鍵部位(眼睛)為焦距點。

其他的對象一樣,花卉、昆蟲,動植物局部……。

至於畫面構圖,應該是攝影師審美層次的體現,構圖"無定式",都是攝影師主觀意識表現與追求。

另外,由於放大倍率問題,不少照片需要"裁剪",這會影響畫面質量,應該儘可能少裁剪,不裁剪,這是拍攝的要求。

微距攝影內容很多(還有立體微距攝影,多重曝光,水下拍攝微距攝影,顯微攝影……),由於時間關係,這裡只能夠談一下基本要求。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