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刻薄對媒體人而言不是貶義詞。反而,它卻可以幫助某些媒體人功成名就,以毒舌著稱的金星便是典型代表。對某些特殊人物或特殊事件的評價需要犀利、刻薄的語言或觀點來表達,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廣泛傳播。但是,犀利、刻薄的前提必須是客觀、公正。作為一名主持人,其言語所代表的觀眾情感應該大於個人情感,謀求的觀眾利益應該超越個人利益。主持人手中的話筒不是泄私憤和謀求個人利益的工具。在這一方面的反面教材有兩位,一位是周立波,一位是張紹剛。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張紹剛。張紹剛與撒貝南於1998年進入《今日說法》欄目,並一戰成名,兩人曾經關係親密,共同被看做年輕有為的典範。而如今,撒貝南還在央視主持人的道路上高歌猛進,而張紹剛則一路向下,從央視到天津衛視再到宣布退出主持人的舞台。更加可悲的是,百度搜索張紹剛三個字,前三頁展示出來的信息幾乎都是爭議和謾罵。儘管是宣布退出主持界將近一年時間,最近卻又因「工人引力波」視頻被推上風口浪尖,飽受詬病。究竟是什麼讓曾經的央視主持人淪落至此。下面就讓小編來細數張紹剛的主持人五宗罪:

一宗罪:

角色混亂,言語範疇超越主持人本分。

這是一切問題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張紹剛曾經即是一名電視台主持人又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碩士生導師。正是老師的這一身份使得張紹剛在《非你莫屬》的舞台上出現角色混亂。曾經長期關注《非你莫屬》的人知道,對於求職嘉賓的評價和選擇本應該是屬於在座企業高管的工作,張紹剛則應該是屬於中立的、中間調和的角色。而令觀眾詫異的是,張紹剛作為主持人利用自己在舞台上的話語權優勢不斷對求職嘉賓發起質疑和挑戰,不斷先於並引導各位企業高管對嘉賓做出評判。這無疑已經超出了一位主持人工作的本分。當然,這也是後來一系列雷人事件的根源。《非你莫屬》是求職者的舞台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講台,求職嘉賓是個性鮮明、各有千秋的成年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學生。更何況,張老師的職業生涯並不光鮮,所教授的內容又僅限於傳媒領域。他有何德何能去掌控一個節目對於求職者的評判呢?

二宗罪:

道貌岸然,利用主持人話語權泄私憤。

」道貌岸然「這四個字是後來接替張紹剛主持《非你莫屬》的塗磊對張紹剛的評價。對於嘉賓在台上暈倒扶還是不扶,該怎麼扶這件事,張紹剛在舞台上的言論和行動完全相悖。他批評求職嘉賓,作為一名主持人,如果有求職嘉賓在台上暈倒,應該什麼都不要說先去扶起嘉賓。然而,當真正的求職嘉賓在他面前暈倒的時候,他卻說了一句全民共憤的"你是在表演嗎"。在言語上以道德、禮儀等綁架求職嘉賓是張紹剛的拿手好戲。而對於自己不懂得或者是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張紹剛似乎總有一種莫名的怨恨,因此他會去百般嘲諷。網上曾有人分析這是他高度自卑所造成的自大。多段視頻顯示嘉賓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總能激發張紹剛的無名怒火,接下來就是一番看似符合邏輯卻毫無根據的說辭和打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