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施施╱綜合報導】

全球5G熱潮方興未艾,商用化進入倒數計時,美、陸、韓、日等大國無不將5G建設及應用發展視為國家重要目標,並在技術規格上相互較勁。具備高速、海量聯網、低延遲、低功耗等優點的5G帶來許多令人驚嘆的創新,但也引發了一些前所未見的問題。

擴展較易 無縫切換

以目前的5G規格來看,5G將具備智慧連結(Intelligence Connectivity)、彈性接取網路(Elastic RAN)、大規模陣列天線(Massive MIMO)特性,也就是說,當使用者離5G基地臺越來越遠,網路速度就會變慢,此時系統可自動把附近的4G訊號拉過來,確保網速可維持在一定速度,且可無縫切換4G/5G,不用擔心網路中斷。電信營運商從4G轉為5G時,原本的基地臺也可在升級後繼續使用,就如同當初3G升級到LTE,擴展較容易、同時成本也能降低。

此外,值5G在技術標準上可望達到前所未有的統一,全球各國主管機構及廠商都希望推動統一標準,不再出現分裂。

網路建設 成本大增

5G雖然可提供高傳輸速度,且可容納更多聯網裝置,但其相對波長較短,所已覆蓋距離也短,且較難穿越建築物等障礙,因此比較適合在人口稠密的都會區使用。如此電信公司也需要密集的設立小型基地臺,成本也會因此增加。

臺灣有業者評估,目前政府釋出的頻譜標金及成本未定,但因應5G特性,頻譜頻寬最好有100M起跳,因此頻譜標金及成本不會太便宜,加上5G頻譜多為高頻,建設基地臺數量將是4G的數倍,網路建設成本可能遠高於4G,資金需求龐大,恐只有大型業者玩得起。

駭客攻擊 機會更大

到了2023年,預計會有10億臺裝置透過5G連線。5G連線更快,也意味著手機傳播惡意程式將更有效率,且更為分散,消費者與電信商都可能遭到攻擊。由於各國電信商幾乎都是特許產業,被視為國家基礎建設,一旦遭受攻擊,影響的可能是許多設備、系統,甚至軍事設施。因此,繼美國之後,澳洲也以國安為由,禁止華為、中興參與5G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