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初

張宇初(1359-1410),明代正一派道士,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字子旋(音XUAN,別字),號正一,又號無為道人,別號耆山。是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長子,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為第四十三代天師。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敕受「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範大真人」,總領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勵修節以格神明,誥封其母包氏為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命建齋設醮於(南京)紫金山和神樂觀。庚午年(1390)入覲,降敕重建大上清宮。

著作遺世者有《峴泉集》十二卷(見《道藏》,《四庫全書》錄為四卷),《道門十規》,《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四卷,及詩文序論等文章,為方內方外之士所敬重。並擅畫墨竹,精於蘭蕙,兼長山水。曾畫《秋林平遠圖》,洪武三十一年(1398)所畫的《夏林清隱圖》軸傳世,現存日本。

張宇初自幼喜讀書,除熟諳其世傳的符籙齋醮術外兼博攬眾家之長,尤善於詞墨,為當時名人雅士所重。蘇伯衡稱其「形峻而學廣,靈仙飛化之變」,梵祝禳祈之靈異。「 儒經釋典……諸子百家,多所涉獵……」宋濂亦贊曰:「穎悟有文學, 人稱為列仙之儒」。「……國初名僧輩出,而道家之有文者獨宇初一人……」。

張宇初 道家識語

明 張宇初《道家識語》,行草,紙本,34.4×50.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書道家識語一篇。凡十二行,每行字數不一,共一百六十四字。刊於臺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十六),載入臺灣《故宮書畫錄》卷三。

釋文:清微之謂道中之法也。以其非復天神霄酆嶽者比焉。而非功行圓融。心法貫妙者。其於元降先天之機。會萬於一之理。信能造也乎。或冒其名。託其說。以高出眾妙以自誇。以驅惑流俗以自蔽。而世之盲聾幻妄者。因倚和而鼓倡之。亦豈不深可哀嘆哉。苟知夫先天不假有為。不事符咒。而彼感此應。若叩孚鼓。以全己之天也。豈彼碌碌之足語哉。然世稱傳自雷淵黃公者皆然。學者尚必審其真偽。則於道得矣。嗣天師無為識。

張宇初 跋《宋拓黃庭經》

張宇初跋《宋拓黃庭經》,楷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