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有個朋友在微信上跟我講,你們那兒怎麼會有這樣的事?

  話還沒掉到地上,朋友給我發了一個《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東區)項目智能門鎖供應招標公告》鏈接。說,你看看。

  這份招標公告講的事兒,簡單到看標題就能懂。位於西安滻灞生態區的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裝智能門鎖,依照相關規定,得先進行一個招標。負責招標的公司是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有限公司。

  從企查查,很快就能找出這家公司的信息,公司的股東都是國資背景。

  有意思的地方是招標公告中,在資格審查中要求投標的企業限定爲進口品牌智能門鎖生產廠家(外國法人獨資或者臺港澳法人獨資)或其授權代理經銷商。

  看到這裏的時候,我產生了兩個疑問:

  1.有國資背景的企業,招標的時候要遵守哪些規範?

  2.招標公告中,只限定國外品牌參與,國內品牌完全被排除在外,這種做法合理合法嗎?

  2017年10月27日頒佈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實施細則》,審查細則第三章第十四條第一項第1、2點和第三項第2點都提到,在招標過程中不得限定投標人所在地,以及排斥限制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

  另外,2018年3月1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第五項規定: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原產地或者供應商的行爲,屬於以不合理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

  2

  朋友說:你不覺得這是在歧視國產品牌嗎?

  我說這倒未必,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東區)項目智能門鎖供應招標,對企業資質的要求,有可能是出於國內技術不如國外技術的認知偏差。談不上歧視不歧視的。

  但對我的這個看法,朋友顯得不以爲然,我又去查閱了一下智能門鎖發展現狀。

  說實話,中國智能門鎖行業的發展超乎我的想象。根據去年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6月底,我國智能門鎖品牌已經超過3500家,生產企業目前掌握的數量超過1500家;中國智能鎖銷量約爲全球的31%,已經成爲全球第一大銷售市場。

  當然,這份數據只是從產業量上講了講國內智能門鎖行業的發展。我拿着這份數據,找了一位從事智能門鎖行業的多年的朋友詢問,你講講,國內智能門鎖的技術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可算撓到這位朋友的癢癢了,竹筒倒豆子般講了大概半個多小時。

  在這裏長話短說,智能鎖最早發端於歐美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在日韓廣泛普及。國內打從2000年開始纔有人做這一行,不過就發展而言,中國算是後來居上,國內的智能門鎖已經發展到第三代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智能家居、生物識別等技術都被應用到智能鎖領域。而國外普遍應用的還是第二代智能門鎖。從功能、技術和發展角度上來看,中國智能鎖優於國外同類產品。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哎。

  作者:馬走日

  西安市民

  版式設計:霹靂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