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北京時間中午,澳大利亞央行就宣佈降息25個基點,這也是近幾年來,首個降息的發達國家。所以,降息已經不只是預期,它已經在逐步落地了。

澳大利亞之所以要降息,主要原因是內需不振。具體表現為房價下跌(近一年跌幅5%),導致房地產相關投資下降、就業吸附能力減少;居民消費也十分疲軟,2019年5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1.3,處於近今年來的相對低點。

內需不振,直接導致澳大利亞GDP增速下滑,2018年四季度,其GDP只增長了0.2%,是9個季度以來的最低點(如下圖示,澳大利亞的GDP季度增速)

澳大利亞是第一個降息的發達國家,一些比較大的新興市場國家其實早就降息了。比如今年4月,印度央行降息25個基點。市場還預期,6月6日印度央行將召開議息會議可能繼續降息。印度降息也是因為經濟太差,印度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5.8%,創2015年三季度以來新低,較去年同期8.1%的增速明顯放緩。(如下圖示)

俄羅斯降息更早。2018年2月,俄羅斯央行宣佈降息25個基點。俄羅斯央行行長納比烏琳娜表示,今年三季度,有可能會考慮降息。

5月初,馬來西亞、紐西蘭和菲律賓等多國央行也已相繼降息。

不過,上述降息的國家,都不是特別重要的大國,大家最關心的還是美國會不會降息。要是放在今年年初,大家可能還認為美聯儲有加息可能,但隨著4月底開始升級的毛衣戰(非錯別字),全球經濟增速急劇下滑,股市大跌、大宗商品被拋售,黃金、國債等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上漲,美國國債利率倒掛等等,種種跡象顯示,全球經濟有陷入衰退的危險。

實際上,美聯儲已經大幅軟化了自己的立場:一是將今年的加息預期降為零,同時重啟國債購買計劃。有投行甚至預計,美聯儲今年可能降息兩次。

和其他國家已經創紀錄的低利率相比(中國同樣如此,已經是30年來最低利率水平),美國是經歷了3年的加息週期的,累計加息9次。所以,美國降息反倒是有比較大的空間的,其他國家的空間卻比較小。

作為全球利率的「錨」,美聯儲的決策至關重要——如果美聯儲降息,那麼中國或許會跟進;如果美聯儲不降息,則中國也可能按兵不動。畢竟,人民幣匯率正處在關鍵時期,降息會給人民幣帶來更大的壓力。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各國是否會降息,還是要看美聯儲是否結束加息週期。雖然6月3號美聯儲放風說會考慮降息,但基本不會在六月實行,到九月之前,要看美國實際經濟數據的表現。

目前美股出現下行趨勢,屬於前期特朗普前期經濟政策的紅利用盡,並不代表會出現金融危機。

特朗普的經濟政策核心是以美國利益為主,和以往美國以全球主宰的制定模式有明顯不同,如果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的跡象,特朗普一定會調整政策,不會犧牲本國經濟。

考慮到美國目前這種偏自私的經濟政策,美聯儲在在1年底前大概率會降息一次。

這種情況下,亞洲各國例如印度,東南亞等國為保持經濟增長,會進行小幅降息,發達國家還是會保持和美國步調一致。


未來數年全球各國的持續降息都會是必然出現的現象。

貨幣政策的週期性調整本是央行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要手段,通過週期性的資金利率管理,能夠最大限度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通脹與通縮風險,這一點本無問題。然而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面臨的增長困境並非社會自然發展的技術性問題,而只是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結果的延續,這一嚴重後果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自然痊癒。2008年由美國傳導至全球的金融危機造成了美國金融市場秩序的坍塌和流動性的衰竭,而在其蔓延的過程中,繼而戳破了歐盟以及歐元區早已存在的債務及發展失衡問題,主要發達地區的崩塌由此擴散全球。而當時全球主要國家為了挽救危局,只能從具體的現象即流動性枯竭入手,紛紛開始除了利率降低至零後額外的社會貨幣投放,即為量化寬鬆政策。希望能夠暫時遏制流動性造成的市場及社會恐慌。而漩渦之外的國家為了最大限度降低由此而帶來的自身所受貿易及貨幣層面的損失,迫不得已也同步了這一政策,形成了世界瞬間由流動性枯竭到流動性泛濫的轉變。

這一政策雖然在當時一定程度穩定了市場信心,但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並未解決及處理。殊不知美國2008的現象正是由於在之前數年美國為刺激經濟發展所實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可以說利率的寬鬆及發動海外戰爭雙管齊下解決了美國9.11事件及互聯網泡沫帶來的市場恐慌。廉價資金迅速催生了畸形的美國房地產市場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而當2008年面臨更大的災禍時,繼續多發貨幣再次成為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好比一個月收入5000的人為了賺更多的錢以及日常享受,貸款了100萬資金做生意與消費,但實質的過程中只有20萬用於做事,且收益非常一般,甚至無法承擔基本的利息。而80萬用於了享受生活,當還款期到的時候焦慮之下無法可施,只能再借款200萬去償還舊債及利息,能讓自己可以繼續正常生活下去。

數年過去,自己的收入依然沒有提高,但借貸而來的資金已經用完,雖然曾經嘗試努力賺錢存錢(加息)以 解決根本問題,但收入並沒有增加,然而大量的可用的借貸資金已經讓自身在這過程中又養成了奢侈消費的習慣,當資金枯竭時,再次試圖借更多的錢處理問題已經習慣性的成為了唯一選擇,比喻雖不一定恰當,但當今的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已不可能再是單純的調節經濟發展的手段了。更多成分是成為了覆蓋舊帳的手段。而通過常識我們知道,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對於個人來說只能是增加收入,對於國家來說即是不斷提高生產力,或調整生產關係。不斷的拖延只能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無法解決而崩潰。

以上所說只為闡述以美國為代表的透支國家未來重新不斷降低利率以及再次實行量化寬鬆政策幾乎是既定事實。近10年以來由廉價資金催生的資本市場牛市神話也會隨之破滅。作為恆定的貨幣衡量物黃金等貴重金屬將再次大漲。

當今造成全世界經濟發展困境主要仍是生產過剩與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矛盾,這絕不是通過貨幣層面可以解決的問題,而只會使這一問題愈發嚴重。混亂將一觸即發。對此,身為普通人應該有一定的認識以及一定措施,不是嗎?謝謝關注。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