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纯粹笔记,
有错有误还请指证。
有需要补充也请说明。

关于转档会有几个重点

一.档案格式

二.解析度

三.FPS

四.相关转档软体推荐

 

 

一、

式名称  特性
 avi  高相容, 档案容量大,不失真
 Wmv  windows media专用格式,除了档案大以外,还是档案大。
 Rm  Real One Player专用格式(目前占少数,多为了容量需求才使用。 档案小(几乎无人使用)
 Mov  QUICK TIME专用格式 (通常是摄影器材的录影档)
 mpg  格式泛称包括mp1 mp2 mp3 mp4等 通常指VCD使用的Mpeg-1
 mp1  Vcd格式
 mp2  DVD格式
mp4  压缩不失真的影像类型
 3GP  MP4的简化,通常是手机的影音档
  Flv  FLASH的瘦身格式,多用于网路影音,例如YOUTUBE上传格式也是FLV
Rmvb 网路上目前最范用的格式之一,特色是破坏压缩,也就是画质差,容量小。
Mkv 支援编码类型多、优于avi


然后Mpeg4基本上就是混合了1与2的设计。
另外有人可能会想说,三到底跑到哪去了?

当初在设计的时候,三是为了定位于高画质输出。
但是由于二的存在就足以应付了。(HD TV)
于是就终止了

另外我们所听的MP3格式音乐,是隶属于MPEG-1 Audio Layer 3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

所以整体说明下来,我们知道鱼与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如同画质与容量不可兼得。
通常要容量就得牺牲画质,要画质就得牺牲容量,这部分就是得要取舍的部分了。

如果用用RMBV去体现一个数GB的档案,只怕是占了空间。

结论:

目前主流格式(以画质为优先同等比较)

1.用于播放软体(ps3、电话、平板) => mp4

2.用于烧录转档(建议直接用软体转好)

3.用于电脑上观看画质优先 => mkv

4.用于电脑上档案容量优先 =>rmvb

所以接下来,来稍微解释关于一些转档的设定。



二、解析度说明

解析度大小:

我们在玩游戏或设定各种东西的时候,都会去写到支援:1080p、720P、480P
这个数据就是画面的大小上限

1080P:1920×1080
720P:1280×720
480P:640*480

这边要注意的是,如果是480P的影片,你转成720P、1080P萤幕的最大化也不会变大的。
这就像是,你把RMBV转成AVI,虽然影片大小变大了,可是画质本身不会优化一样。
转档本身的行为就是一种类似于劣化的修正。

当然这个P也不是没有意义,这个P是逐行扫瞄(progressive scan)别于P的则是I的隔行扫瞄(interlaced scan)
关于这部分详细就请拜见WIKI说明。

 

三、Fps

 FPS(Frame per Second 画面更新率),又被称为帧率、赫兹、画面格数。

这边稍微说明一下的是,我们在看的动画,就是就是由一张一张静止的画面串连起来的。
而在一秒内更新率也高(越多张画面)那么就会更加细致。


大致上我们人眼可以接受的FPS在24(每秒)左右,而一般用于游戏要连贯的话,则是要三十左右。

动画、影片大概24上下,
游戏则是以30为底。


另外这边要补充的是,原本如果是30,你改成50画面不会更流畅请注意。

原本如果是30(一秒三十张)转档时改成50(1秒50张)

原本就没有的东西转档也无法无中生有。

 

 位元率比特率(Bit rate):

这是单位时间内传输送或处理的资料(BIT)的数量
就像是水管,水管的孔径越大,单位时间能穿越的水流量就越大。(排除供给问题)

也就是,单位时间的位元率越高,画面越清晰,容量也越大。


稍微比较一下:

      如果以MP3来说的话:
  • 128 - 160 kbit/s –相当好的质量,有时有明显差别
  • 192 kbit/s — 优良质量,偶尔有差别
  • 224 - 320 kbit/s — 高质量
      其他的音源输入:
  • 800 bit/s – 能够分辨的语音所需最低码率
  • 8 kbit/s — 电话 质量(使用语音编码)
  • 32-500 kbit/s -- Ogg Vorbis 中使用的 有损音频模式
  • 500 kbit/s–1 Mbit/s —无损音频,格式为FLAC, WavPack或Monkey's Audio
  • 1411.2 kbit/s — 脉冲编码调制 (PCM) 声音格式为光碟(CD)的数字音频
  • 5644.8 kbit/s — SACD使用的Direct Stream Digital格式
     影片的部分:

视频(MPEG2)

  • 16 kbit/s — 可视电话 质量(使用者可以接受的"说话的头"照片的最低要求)
  • 128 – 384 kbit/s — 商业导向的 视频会议系统质量
  • 1 Mbit/s — VHS 质量
  • 1.25 Mbit/s – VCD 质量(使用MPEG1压缩)
  • 5 Mbit/s — DVD 质量(使用MPEG2压缩)
  • 8 – 15 Mbit/s — 高清晰度电视(HDTV) 质量(使用H.264压缩)
  • 29.4 Mbit/s(最高) – HD DVD 质量
  • 40 Mbit/s(最高) – 蓝光光碟(Blu-ray Disc) 质量(使用MPEG2H.264或VC-1压缩)
  • 440或880 Mbit/s – Sony HDCAM SR 质量(SQ/HQ)

这部分是每秒位元率需求,就给大家参考看看XD
也就是要蓝光等级的,要大概每秒40MB上下(可见大小多可观)

然后里面提到的H.264(AVC)是近年来主打的编码规格之一,
关于说明的部分请参见WIKI,但是简单而言,就是在演算动画的部分强化许多。



四、相关转档软体推荐


一、XMedia Recode

这款软体相较于格式工厂,我倾向于使用这款软体。

这款软体在操作和设定上能够修改的东西比较多,也能够直接priview结果。

也可以修正影片转档时的画面锐利度等效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收集了各种硬体的转档规格。

从电话、dvd烧录、vcd、ps3、平板等都有,

也能够设定编码格式,不过现在能用h264就用h264就好也没必要改。
甚至只要拉设定解析度就好,完全不用进行复杂操作就可以转好档案,算是相当方便的软体。
也不用担心如格式工厂,转档速度神快,可是画面永远令人不甚满意。




- -

杂↓



不过话又说回来,说了这么多关于规格的东西,
我们要如何去看到档案的资讯呢?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个
下面贴一张结果图:

fcd 
我们可以从途中看出,他的位元率是555,FPS则是29.0,解析度则是640*480(480P)



然后提到一些转档比较现实的问题好了,

PSP转档到底要怎么转?
用格式工厂转出来的画质都好差!
可是直接转,不是说相容MP4?可是转进去都不能看。

这时候我们只好来研究一下PSP的规格了,

MPEG4
MPEG4、MP4-AVC、H.264等编码格式能在官方XMB里播放
320x240、352x240、480x272、720x480等解像度都能播放
30fps、Level3、>2000kbps

比较大的问题是在于他的比例还有设定上,
他限定了大小,而不是你随便转随便开,

然后就是30fps、Level3、>2000kbps
画面格数流量,都被限制住了阿!!!!!!

转个影片还得在意参数的话,基本上还是用别人设定好的介面档比较方便,
所以还是请直接用别人写好的编码设定档吧。

如果很坚持自己转的规格的话,那只好把PSP给刷一刷,然后装播放软体了。
不过我的使用心得是,这个播放软体读取上有点慢,如果只是纯粹看影片动画的话可以考虑,
习惯跳著看的人可能会等不下去。


然后关于PSP转档的部分,可以用WinMEnc这款软体,有需要我在写教学XD
这款软体转出来画质相当的优,不过缺点就是--容量大。

我这边贴几个他的预设转档数值:
MP4-AVC 480x272 CRF22, AAC 48kHz 96kbps
MP4-AVC 720x480 CRF21, AAC 48kHz 96kbps
MP4-DIVX 368x208 500kbps, AAC 24kHz 64kbps
MP4-XVID 368x208 500kbps 29.97fps, AAC 24kHz 64kbps
PMP-AVC 480x272 CRF22, AAC 44.1kHz 96kbps

 
先忽略掉最后面的PMP,
稍微解释一下名词的部分,

AVC(x.264)是编码方式(见上)
DIVX是早期于AVC的编码方式
XVID则是一种开放式的编码软体

三种比较起来,普遍使用率高的还是AVC
早期则是DIVX居多。

CRF则是画面更新率
AAC则是音讯输出

PMP我记得是SONY专用的播放规格(有错请指证)
这部分就是据说是能够以最低档案大小拥有最高画质的编码系统。

不过实际使用上,几乎没人会去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