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敦煌硬筆寫本研究和中國硬筆書法研究地不斷深入,學者們開始意識到,已往有關中國書法史的認識明顯存有三大誤區,在新的中國書法史觀建立之前,應該予以糾正。

  誤區之一:以為先秦時期就是毛筆書法的天下,從而人為抹殺了先秦書法都是硬筆書法的歷史事實。

1972年在甘肅武威張義堡遺址中發現的雙瓣合尖竹管筆。

  受「書唯毛筆論」的影響,中國人形成一種偏見,認為先秦時期,凡是原始彩陶上的繪畫、刻符和甲骨、簡牘上的塗畫或朱墨痕跡,都是先用毛筆書寫底樣,然後刻痕。其實,塗畫和蘸色書寫並不是毛筆的專利,硬筆同樣可以做。

  李正宇對周代金文、殷商甲骨文以及新石器時期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和圖案做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這些符號和圖案明顯帶有「線」性特徵和排描痕跡,而這些卻是毛筆難以做到的。同樣,他在對甲骨、鐘鼎、先秦簡牘上筆墨痕跡進行研究時發現,這些字體都有一個共同特徵--硬筆書體,表明先秦書法都是硬筆書法。

  誤區之二:以為硬筆書法是「後起之秀」,毛筆書法是中國書法的正宗,其實,西漢時期中國書法才進入「毛筆時代」,在中國書法史上,硬筆書法是唯一貫通中國書法史的通脈。

1906年英國人斯坦因從新疆米蘭遺址中發現的雙瓣合尖蘆管筆

  中國書法界的習慣認識是,毛筆書法與漢字同生共振,是中國書法的「嫡派正宗」,硬筆書法只不過是它的分支和繼承者。其實,應當享有「嫡派正宗」頭銜的本是硬筆書法。

  李正宇說,從原始彩陶的刻符算起,秦代以前,中國硬筆書法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發展史。秦漢以來,隨著毛筆的改良、丸墨的發明和紙的創造,中國書法史上的毛筆時代才真正來臨。漢代以後,硬筆和硬筆書法儘管在發展中遭受「冷遇」,但仍然頑強存在並在局部範圍內被使用,直至現代硬筆書法的興起。所以在中國書法史上,唯有硬筆書法從一而終,貫穿5000多年的中國書法發展全程。

  誤區之三:以為中國硬筆書法沒有自己的發展體系和理論根基,完全依賴毛筆書法而生存,其實,早在毛筆書法誕生之前,硬筆書法已經存在並形成了自己的書體品格。

帶有硬筆畫案的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彩陶壺

  中國書法界有兩個現象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一是在硬筆書法教學中一味教人臨寫毛筆書法的碑帖,卻不知道強調用不同粗細的硬筆去臨寫甲骨、鐘鼎、石鼓、秦篆、秦隸等原本硬筆書法的典範作品;二是硬筆書法評論家們墨守毛筆書法的「家法」,習慣運用毛筆書法的鑒賞標準、概念去衡量硬筆書法,評論其之長短優劣。

  李正宇說,這兩個現象充分表明,人們至今對中國硬筆書法認識不足,沒有擺脫毛筆書法理論及其美學規範對硬筆書法的束縛,沒有從先秦硬筆書法源頭上去探索和建立硬筆書法理論體系和規範框架,這些都需要中國的書法理論研究者們,在今後的研究中進一步總結和歸納。(完)

  原題:中國書法史存有三大誤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