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如果江湖里面人太少,就算当上武林盟主,也显得门槛太低,没有说服力。所以想当大侠,我们万万不推荐出趟远门还要登记姓名住址的年代。不过这么看来的话,中国乱世之外的历朝历代,似乎就没得选了。

这事全得怪秦始皇。不让百姓随便出门的原本是商鞅,统壹六国之后,秦始皇把商鞅的政策推广到了全国。再往后,各朝各代的皇帝,就都开始变著法地不让人出远门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妳可能看到这就开始犯糊涂了:那李白那句「十步壹杀人,千里不留行」是哪来的?行侠仗义,唐朝总是可以的吧?

拿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来说吧,里面全都是市坊。这就好比壹个现代城市里面都是全实墙封闭的大型住宅小区壹样,而且不光小区,菜市场也是高墙大院。妳壹个唐代大侠,接到了夜黑风高飞檐走壁的活计,除了翻墙费劲之外,没准行侠仗义之前还得挨顿胖揍。

当然,趁著夜色在树上避壹避也不是没有可能,但那是公元815年之前的事。那年壹群刺客藏在路旁的大树上,趁著早高峰把赶著上班的宰相武元衡的脑袋割了下来。打那之后,长安的大街上就再也没种过树。

相比之下,宋代可能是对江湖侠客们最宽容的时代了。不仅拆了市坊,取消了宵禁,就连不好好种地到处乱跑的人,官府也都爱管不管。虽然出门方便了,但要穿越去宋朝,请先把手上那把老干部晨练用的宝剑放下,那可是当时的管制刀具。实际上,想要在宋朝捡壹样顺手的兵器,选择真的不多,因为只有《水浒传》里英雄好汉们常用的朴刀。

可别把影视剧中的环首大刀跟朴刀简单画上等号,因为说到底,朴刀都不算壹种武器。在宋朝,这种大铁片子壹样的刀具是开山斩草用的农具,禁了它,农民就没法下地干活了。当然,妳要用它削瓜切菜,当时的人看到了估计也不会觉得奇怪,因为朴刀的形状简直就和西瓜刀壹模壹样。用它来练独孤九剑,我们真的不推荐。

开武林大会,得趁著家里办丧事

相比之下,汉代似乎是个侠客的黄金年代,《史记》《汉书》《后汉书》都专门给游侠立过传。行走江湖还能名留青史,想想看哪个时代能有这般礼遇?

只不过想在那时候当大侠,妳最好看壹下家谱,尽快认个亲戚,抱个大腿。汉代豪侠比高低,可不是比武艺,而是比谁家人多。比方说《史记》和《汉书》中都有记载的济南瞷氏,同族亲戚三百多家。而《汉书》里的另壹位游侠楼护出差路过老家,借上坟和亲族朋友会面,壹天就花出去了上百金的开销,这在当时差不多是壹匹马的价格。请客请出去壹辆车,妳想想这场面得有多大吧。

可能妳也注意到了,楼护会见亲友的地方是在祖坟旁边。这是因为汉代法律严格禁止民众集会,三个人无缘无故聚在壹起喝酒就会被罚款。而允许汉代游侠们碰头开会的机会,也只有家人去世和祭拜先人了。

所以妳会看到这种奇怪的场面:游侠剧孟的母亲去世之后,上千英雄豪杰乘车从各地赶来送丧。而刚才说的楼护的母亲的葬礼规模更大,如果当时有停车场的话,得有两三千个车位的规模。没办法,开个武林大会实在太不容易了。

靠谱的武功秘籍大多是军队教材

既然出门不方便,武器也找不到,入个江湖门派,学壹些拳法武功权当强身健体,总也该可以吧?

很遗憾,妳今天知道的那些武林门派,在古代很可能没有多大知名度。拿少林和武当来说,这两个门派第壹次被更多人知道,要等到1927年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把民间流传的各种武术汇集到了壹起,分成少林、武当两派开班授课。

至于峨眉、崆峒、青城,我们也很难知道他们的祖师爷是谁。实际上,今天的峨眉派和青城派,正式名称分别是「峨眉武术研究会」和「青城武术研究会」。前者的成立时间是1985年;后者从创立至今,总共还不到十年。1985年,该派第十任掌门燕飞霞接受媒体采访,说崆峒派是在唐朝中期创立,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但有点搞笑的是,崆峒派的第十壹任掌门去年参加「天山武林大会」,险些被观众打败。

实际上,回到古代,妳会发现,能学到正经功夫的地方大多都和军队有关。流传至今的「武功秘籍」大多是军人整理出来的,比如明代大将戚继光编著的《纪效新书》。这本书把民间各类拳术整理了壹遍,今天能见到的大部分武术套路,都从戚继光之后发展起来。

到了清代,参军学功夫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壹来八旗制度严格限制满蒙之外的其他民族参军,二来满清建立之初,实施了严格的禁武令,除了没法拿刀出去晃之外,在街边打个架,也是犯法的事。想在这光景里光明正大地学上壹招半式,只能去找镖局。

明末清初,镖局的标准开业仪式是「亮镖」,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把当地名人和同行,甚至绿林豪强找来吃吃喝喝,顺便看壹下我家的武术表演。不过亮镖可没有请客吃饭这么简单,中间少不了有人踢馆,要是出了差错,镖局干脆就别在这里开了。

洪七公当不好丐帮帮主

好了,把武术放在壹边,最后我们来揭晓壹个绝对真实存在的群体,在历史上组成的江湖门派到底什么样?

对,说的就是丐帮。

见打狗棒如见帮主的描述,在现实的丐帮中确实有原型。在清代的文献里面,丐头的必备行头中,就已经有「杆子」了。这根杆子有多重要?帮中有人违法乱纪,可以用杆子抽挞私刑;新乞丐入帮,外地乞丐前来拜访,也要先走个拜杆仪式。

南宋首都临安的丐帮,帮中成员的破衣烂衫都得靠帮主置办。碰上雨雪天气没法乞讨的时候,帮主还得做饭养活帮里的乞丐。不过丐帮帮主也有收入:可以从其他乞丐的「收成」里面分成。

明初冯梦龙的小说里,有位丐帮帮主就借著帮中乞丐那里收来的分成放高利贷发了家。不过丐帮帮主富甲壹方也不算新鲜事。明朝万历年间,北京的丐头收入比公务员还高;清朝初年的丐帮帮主,生活水平也绝对在平均线以上。

以上这些基本上与武侠小说当中的描述相符。而古代丐帮和武侠小说中的最大区别,就是势力范围。中国历史上的丐帮大多是地头蛇,出了城墙就没了声音。不仅规模上小了许多,如果仔细观察,妳还会发现洪七公这种喜欢云游四方的帮主,放到古代简直就是负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