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豬籠草籠子上的葉子不會閉合的呀,我自己雖然沒有繁殖過,但是自己也買來養過好多年了,而且數量也不少,不少於幾千盆了,確實是沒有見過葉子會閉合的,不過不管怎麼樣,豬籠草的補蟲能力還是挺強的,而且豬籠草還是挺好養活的,不過要想出籠子多,平時的養護也是相當重要的

土壤,豬籠草喜歡疏鬆肥沃的土壤,這個絕對不能使用園土種植的

水分,豬籠草在溫暖的環境裏,需要多澆水分,特別是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多澆水,基本每天都要澆一次,而且一定要保持通風,冬天的時候可以少澆點水

光照,豬籠草夏天的時候一定不能陽光直射和暴曬的,不然籠子容易乾癟掉,放陰涼通風處就可以了,其它的季節可以天天全日光照

肥料,這個是挺關鍵的,因為豬籠草每片葉子上都可以結一個籠子,所以平時肥料一定不能少的,可以多上點複合肥和磷肥就可以了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個人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抓到蟲了唄,在消化


沼澤地裏,一朵美麗異常的花朵散發著陣陣誘人的芳香。一隻蜜蜂禁不住這香味的誘惑飛向花朵。然而,當它落到花朵上後,才發現自己落入了一個致命的陷阱——花朵迅速閉合,將蜜蜂關在裡面。就像獵物被食肉動物吞下一樣,可憐的蜜蜂經過短暫的掙扎後,最終成為植物之餐。

在我們的星球上,綠色植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光合作用獲取營養生長,然後為食草動物提供食物。不過,植物並不總是扮演被「喫」的角色,有些植物也可以誘捕昆蟲以獲取營養,它們是一羣「喫葷」的植物,也被稱為「食蟲植物」。食蟲植物能將捕獲的昆蟲分解,這一過程類似於動物的消化過程,而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氮化合物及鹽類,則為植物所吸收,作為植物營養物質的額外補充。

食蟲植物不能自由活動,因此也就不能主動地去捕殺獵物,但它們自有獨特的捕食方法,它們的殺手鐧是「誘騙」加「陷阱」。有的先設計一個陷阱,比如釋放出香氣和甜液來吸引昆蟲,然後用膠水一樣的黏液粘住獵物;有的將昆蟲誘騙至像瓶子一樣的捕蟲囊內;還有的則在葉管上端內壁上長滿數以百計的向下彎曲的細毛。如果你用手指去觸摸就會發現,向下摸非常光滑,但收回來時就感到細毛扎手。再加上葉管口又圓又滑,昆蟲進去後根本無法再爬出來。

食蟲植物主要生長在潮濕的荒地、沼澤及泥岸等含水豐富、土壤呈酸性、缺氮的環境中。大部分食肉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不過30釐米,常僅10至15釐米,也有個別種類有長至1米的。目前地球上大約有400種食蟲植物,其中最多見也最著名的要數豬籠草。

豬籠草的捕蟲囊形態各異,有的像酒杯,有的像罐子,有的像竹筒,更多的像運豬用的籠子,所以人們才給它取名為「豬籠草」。豬籠草的捕蟲囊的長度從2.5釐米到30釐米,容積從1茶匙到0.5升。捕蟲囊其實是一種變態的葉子,囊中有腺體,可分泌蜜汁,引誘昆蟲進入並將其粘住,然後再分泌消化液將其消化,最終,昆蟲身上的營養物質被豬籠草吸收。豬籠草捕捉螞蟻、蚊、蠅或蜜蜂之類小昆蟲,有的甚至還捕捉小鼠和小鳥。

豬籠草的顏色艷麗,對昆蟲極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分泌出有鮮果香味的蜜汁,昆蟲嗅到陣陣香氣,就會被吸引至豬籠草。到了瓶口,昆蟲很容易一頭栽進瓶中。有時剛踏足葉上,由於葉上的纖毛指向瓶底,昆蟲就像坐滑梯般滑進瓶井,再也無法逃生。豬籠草的捕蟲囊上有蓋子,可防雨水灌入。不過蓋子經常是打開的,因此捕蟲囊中常有半囊水。如果水過多,捕蟲囊無法承重,就會自動傾斜倒去一部分水。

多年來,豬籠草一直引起植物學家的強烈興趣,他們通過考察後發現了許多豬籠草與被捕獲者之間的妙趣橫生的故事。美國一位植物學家發現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當一隻蟑螂在豬籠草的捕蟲囊的消化液中掙扎時,捕蟲囊的瓶蓋邊上往往就會出現一羣螞蟻,它們就像訓練有素的山地營救專家一樣對蟑螂實施「營救」其實,螞蟻的目的不是救蟑螂,而是將蟑螂作為它們的食物。

這種螞蟻在一種名叫「二距豬籠草」的中空的葉須中築巢,它們能潛入捕蟲囊的液體中去「營救」比它們身體大得多的昆蟲,而且「營救」過程井然有序:一隻螞蟻先跳進捕蟲囊液體中去實施營救,其他的螞蟻則聚集在液體的邊緣耐心地等待著。一旦潛入液體中的螞蟻將蟑螂帶到「岸」邊,其他的螞蟻就齊心協力地將蟑螂拖到安全的地方。它們看上去就像一羣精力旺盛的攀巖者,在沒有繩索幫助的情況下,自如地搬動一個比它們自身大得多的蟑螂。當然,整個「營救」過程非常艱難,往往花費一個多小時。最後,被螞蟻拖上「岸」的蟑螂並沒有被釋放,而是被它們分而食之,而那些螞蟻不喜歡喫的碎片又被重新扔回到消化液中,讓豬籠草慢慢享用。

專家認為,二距豬籠草之所以允許螞蟻從其捕蟲囊中偷取食物,是因為螞蟻的行為有助於防止自己「喫」得過多。過量的昆蟲軀體在捕蟲囊中會破壞消化液的化學平衡,使捕蟲囊腐爛,最終導致豬籠草死亡。為此,二距豬籠草給螞蟻提供了免費食物和在它的葉須空腔中築巢的特權。但令人迷惑的是,為什麼螞蟻不會被二距豬籠草的消化液消化掉?

這種協同關係並不單單發生在二距豬籠草和與它共生的螞蟻之間。在豬籠草科植物中還有一個奇異的種類一一「勞氏豬籠草」,它們生長在婆羅洲山區,一般高20~25釐米。

植物學家發現,在勞氏豬籠草的捕蟲囊內很少有昆蟲,但常常有一種富含氮的物質——動物的糞便。為什麼會這樣?植物學家發現,每一株勞氏豬籠草都有一個張開的圓筒形的嘴,一個窄腰,以及一個大到能夠分泌水晶糖樣物質的嘴脣。更奇妙的是,勞氏豬籠草還特化出了吸引鳥兒落腳的裝置。有些個體較小的鳥兒常常停靠在勞氏豬籠草的瓶口旁,一邊吸取糖樣物質一邊排泄糞便,而可供鳥兒落腳的裝置設計得非常巧妙,鳥兒只能將自己身體後部朝著瓶頸處,這樣一來,鳥兒的富含氮的糞便就會直接落在捕蟲囊中,成為勞氏豬籠草的食物來源。

還有一種生活在婆羅洲雨林中的豬籠草十分挑剔,它們只喫一種昆蟲——白蟻。這種豬籠草的葉子呈壺狀,內壁很光滑,裡面充滿了消化液。由於這種豬籠草生長在陰暗潮濕的地面,它們只能利用蟲在壺狀葉子頂部的白色長毛來引誘白蟻。白蟻發現了那些白色長毛,會把它們當成可口的食物,於是叫來其他白蟻幫忙把戰利品搬回窩裡,結果這些白蟻都會掉進豬籠草的捕蟲囊裏。豬籠草一次最多可以喫掉數千隻白蟻。


豬籠草蓋子是不會閉合的。它是需要蟲子的營養的,蟲子會被捕蟲籠(也就是那個籠子)消化掉,很正常


是豬籠草在捕食獵物,並消化掉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