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關:本人是北京大學校友,光華管理學院院友,高等教育從業人士。

翟天臨,一個剛剛上了今年春晚的演員,我看了他參演的那個小品。但是,他學術不端的事件發生後,我看到他的照片時並沒有想起他上了春晚。是的,我不是追星族。翟天臨事件發生後,有人在知乎問我在北京有沒有聽說過北影的一些風評。我回答說,「不清楚,完全不關心那個圈子」。

然而翟天臨事件關係到教育界和學術界的聲譽,關係到北京大學的聲譽,關係到光華管理學院的聲譽,我卻不能不關心。

今天,北京大學在其官方微博公布《關於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後的調查說明》,經調查發現,在翟天臨進站材料審核、面試和錄用過程中,合作導師、面試小組和光華管理學院存在學術把關不嚴、實質性審核不足的問題;同時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同意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對翟天臨作出的退出博士後工作站的決定。

再來看看光華管理學院官網上的博士後招聘啟事:

光華管理學院設有工商管理和應用經濟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請有意申請者根據招收計劃,在2019年1月31日前按要求提交申報材料。

基本條件1. 博士後申請人應具有博士學位和學歷,品學兼優,身心健康;2. 年齡在35歲以下;3. 獲博士學位不超過三年;4. 能夠保證在站期間全時從事博士後研究;5. 申請人進站研究計劃需與合作導師科研課題或研究專長相關。提交材料1. 個人簡歷;

2. 學術成果清單;

3. 兩篇代表作全文;4. 長期的職業目標和博士後研究設想。報名方式請於2019年1月31日前將上述申請材料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請注意:電子版材料須按以上「提交材料」清單中的順序排列,並標註序號。每位申請者將個人材料匯總後一次性發送到指定郵箱。郵件題目須註明申請者姓名、合作導師姓名及招收部門名稱。所收申請材料恕不退回。學院初審合格後發出面試通知,面試擬於2019年2月底進行。

具體招收計劃如下表

2019年博士後招收需求匯總表

需求匯總表最後一條如下(原文為表格格式):

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影視產業鏈研究/創意產品投資與價值評估

合作導師:趙龍凱主要研究內容及崗位職責:1. 研究影視產業鏈構成與發展現狀,形成研究報告;2. 開發文化產業相關案例研究;3. 從投資與金融視角分析影視產業價值鏈;4. 研發創意產品投資與價值評估模型;5. 參與「光華思想力」課題,對文化產業研究提供支持。

申請人條件:具有影視方面相關經驗

翟天臨是哪天參加面試的呢?2018年11月27日。翟天臨是哪天報到進站的呢?2019年1月10日。

光華博士後招聘信息上寫著「報名截止時間為2019年1月31日」,「面試擬於2019年2月底進行」。本來這意味著哪怕1月31日才提交申報材料,也該是有機會的。面試應該還沒開始,更別提錄用和報到進站了。

那麼為什麼翟天臨那麼早就參加面試、獲得錄用、並報到進站了呢?

原來,翟天臨和他本來的博士後合作導師趙龍凱是有交集的。

mini.eastday.com/a/1809

北大光華MBA2018秋季學期文化產業創新課程課程預告2018-09-05 10:49 社科賽斯北大光華MBA文化產業創新課程從提升人文藝術素養、透視今日中國文化產業新趨勢出發,讓學生在常規MBA課程學習之外,提升對人文藝術的感受力、鑒賞力,同時進一步增進知識,開拓思路,領悟動態,引領潮流。2018秋季學期開設了哪些課程?1.《文化藝術創意》授課教師:林奕華

2.《美的歷程》授課教師:馮海濤、周博、陸昊

3.《藝術品投資》(藝術與金融)授課教師:趙龍凱4.《表演藝術》授課教師:王勁松、翟天臨5.《傳統水墨》授課教師:趙准旺6.《文化產業法律實務》授課教師:張繼志、高東華、賈宗達

據光華官網,趙龍凱教授是MBA項目主任。

趙龍凱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MBA/MSEM/MPAcc項目主任、北大光華藝術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趙龍凱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包括行為金融、創業金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與公司金融等方向。

可以合理猜測,趙龍凱教授和翟天臨「博士」是認識的。趙教授想做影視產業鏈研究,有招聘博士後的資格,翟「博士」想利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金字招牌為自己的學霸人設提供進一步的佐證。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沒等到招聘啟事的截止日期就把這事敲定了。

必須鮮明地指出,翟天臨學術不端、沒滿足答辯要求卻順利參加和通過答辯並獲得博士學位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問題,與北京大學和光華管理學院無關。任何人不該拿這一點來抹黑北大和光華。

那麼,在翟天臨事件上,光華管理學院做錯了什麼?我個人認為有三點。

  1. 因人設崗。如果以上合理猜測為真,那麼,趙龍凱教授這種為某個人而設立博士後職位的做法確實是極其不公平的。雖然現實生活中因人設崗屢見不鮮,我相信很多人都見過,但學術界不該有這樣的事情,更何況是堂堂最高學府和頂尖商學院。(如果猜測錯了,我得向北大和光華道歉。)
  2. 程序不公平。光華管理學院不應該在博士後招聘報名截止日期之前就為翟天臨舉行面試,就算翟「博士」的研究計劃與研究能力與項目足夠匹配,也該等到截止日期結束後從所有申報人中擇優參加面試。
  3. 不作為,有推卸責任之嫌。在翟天臨事件持續發酵之後,光華管理學院發表的聲明主要內容是「我院高度重視。我們將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按規定做出處理。」光華管理學院完全可以主動調查翟「博士」的學術不端,調查錄用翟天臨為博士後的程序公平性。

至於合作導師在博士後招聘中錄用誰的事宜上權力大,這一點我倒覺得有其合理性。畢竟是合作導師和博士後做合作研究,是否匹配,甚至兩人是否合得來,他的判斷更重要。但是,他的判斷應該有其依據,他需要給面試小組其他成員提供足夠合理的解釋,這些解釋要基於申請人的研究能力、研究基礎、合作能力等,而不是基於合作導師和申請人的關係。

受此次事件的啟示,或許以後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包括推免)、博士後的招聘甚至其他單位的研究人員招聘都需要查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