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艺人到平民百姓,「家暴」占社会新闻篇幅越来越多,有的人勇敢站出来,有的人为了爱选择隐忍,但根据统计,
在第一次暴力发生时没有制止,再次动手的机率高达百分之五十。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二条第一项「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员间实施身体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行为。」
现今施暴者已不见得一定是男方,女方也有可能是施暴的一方,为了保护家庭成员的安全,家庭暴力防治法也对家庭成员做了明确的定义。
一、配偶或前配偶。
二、现有或曾有同居关系、家长家属或家属间关系者。
三、现为或曾为直系血亲或直系姻亲。
四、现为或曾为四亲等以内之旁系血亲或旁系姻亲。

 

有一就有二
我们处理过许多家暴案例,施暴者不会是第一次动手,受虐者也都长期遭受暴力对待。
不论是言语的、肢体的,受虐的一方在初期多选择原谅,相信对方是一时冲动,但随著施暴频率变高,心理的伤远高于生理的伤,才愿意面对事实,勇敢站出来。

 

心软产生纵容
施暴者动手后,低身下气请求原谅,再三保证自己绝不会再犯,但始终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再度动手。动手→道歉→动手→道歉,就这样不断循环,许多家暴案件就是因为纵容而产生无法挽回的悲剧。

 

面子问题
传统观念中,被打的人一定做错了什么事,才会让对方气到要动手。
更有许多人不想让外人发现自己的婚姻失败落人口实,被冠上嫁错人或娶错人的坏名声。
婚姻触礁不代表失败,就算失败了又如何?不要因为外人的眼光让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婚姻是自己的,
身体更需要好好的保护,拥有面子如果不会让你活得更好,那就勇敢的离开吧。

 

孤立无援没人相信
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娘家的人劝你回去面对问题,好好沟通;婆家的人劝你忍一时风平浪静,那对夫妻不是吵吵闹闹一辈子。

 

对父母说自己被爸爸/妈妈暴力相向不被相信,却被认为是个说谎的孩子,在学校更不敢向老师提起,深怕老师过度关心,反而让自己被打得更惨。

 

多数施暴者都爱面子,所以也不希望被外人发现自己会动手打人,对外不断表示你们相当恩爱,塑造甜蜜幸福的感觉。

 

思想行为偏差
家暴长大的孩子多半有自卑倾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担心被讨厌,因此不时的想要讨好他人;
我们更发现多数施暴者自身就是家暴家庭出身,从小在不顺心就动手的家庭成长,不知不觉也被影响,脾气无法控制,导致不幸的家庭一代代传下去。

 

不要被外表影响判断力
大多数使用暴力的人,外表斯斯文文、漂漂亮亮的,是给人的第一印象。
多数的人会因为外表来评断一个人,外型越出色的人,说的话越容易被人接受,但其实这是一个危险的迷思,外表不代表行为,不要因为外表轻易相信对方。

 

江梅绮女人征信江执行长表示:遇到了家暴问题,要懂得自保,一定要到医院验伤,录音笔、录影机…等随身携带,
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不论是自己或是身边的朋友都要多一分关心,如此就能少一个受害的人。发现身边有疑似被家暴的朋友,请不吝惜的伸出援手。
心软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越来越严重,逃避更是纵容家暴的共犯。每一个生命都该被尊重,没有人应该被谁动手被谁打,
不该陷入「都是我的错」的迷思,被打的人没有任何的错,该逃离的生活就该逃离,所以请做出对的选择,生活是可以重新来过的。

 


在第一次家暴时就该勇敢站出来面对,隐忍只是在纵容对方,也不要相信对方只是一时冲动,爱你的人不会舍得动手,如果你正遇到家庭暴力问题,
一定要寻求救援,不要让自己活在恐惧之中,懂得爱自己,才会找到真正爱你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