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企鵝評測團評測產品——華爲AI音箱。作者阿雷是忠實的華爲Mate用戶,同時也是標準的懶癌患者,秉承能動嘴就絕不動手的信條,早早的用上了以小愛智能音箱爲核心的一系列智能產品。聽說華爲最近也出了智能音箱,雷叔很幸運的得到了寶貴的試用機會,那麼這樣一個傳說中的神器到底用起來如何呢?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吧!

智能音箱的誕生只有短短几年,2014年11月亞馬遜最早推出了新概念的智能產品--Echo,兩年之內它的銷售量超過300萬臺,佔有美國同品55%的市場份額。雖其在我神州境內並未大賣,但自那以後,本領域在華夏的發展速度卻彷如泄堤之洪,洶洶而至、勢不可擋。幾年間,國內外N多業界大咖和小衆品牌都發力於斯,據統計目前市場在售的主流AI音箱已經超過50種,“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小豹小豹”、“小度小度”、“你好巴迪”….林林總總,喚醒詞明顯顯得不夠用。

很明顯,這樣集中的發力都是爲了搶佔通往未來智能家庭的入口。筆者作爲資深懶癌患者,屬於比較早期的智能音箱的用戶,曾爲了讓“小愛同學”能發揮神功,一口氣對家裏的檯燈、吊燈、空調、掃地僧等多種電器進行了自動化升級。可以說,無論你願意不願意,家居智能化的走向大勢已成,在未來的生活中,幾乎一切都可以用語音來控制,能用嘴的事情基本就不用動手解決。而作爲家庭智能控制的核心,要麼是一個實體的智能管家機器人,要麼就是一個能對話、會聯想、有智能的小喇叭。很明顯,後者的成本和實現難度都小的多。爲了順應潮流,華爲在10月26日這個屬於國內花粉的大日子裏,順手發佈了一款自有產權的智能音箱,推出了品牌自己的語音助手“小藝”。對,就是我們今天要體驗的這個東西。

外觀印象:

快遞到手,上手的第一印象就是輕,帶上包裝也能輕鬆立於指尖,毫無壓力,是那種如若無物的感覺。

本機實際重量爲550克,大小適中,中規中矩。但外面這個這盒子的做工實在一般,有明顯的紙殼接縫,第一印象頗爲廉價,不夠大氣。

碎碎念略去,趕緊拆包開機。

真身是這個樣子滴,設計簡潔,就像是一個外表圓潤流暢的…毛線團??

總的來看,本機的設計理念更傾向於白色家電的設計風格,不搶眼、不奪目、不秀存在感,只是安安靜靜的守在那裏,淡定從容,低調做事。

頂視圖是標準的圓形,外圈有漸變彩色LED燈帶,以顏色的變換來顯示不同的運行狀態。

燈帶內側均勻分佈着六個拾音孔,還有四個操作按鈕,結構簡單,甚至簡單到大多數的時候,按鈕都是用不上的。

下面看,除了各種LOGO就是復位孔和電源插頭了,沒啥可說。

至於這種設計好看不好看,應該說是屬於仁者見仁的主觀問題,個人覺得科技感和設計感應該更突出一些。

來張小藝和小愛的合影,簡直是胖頭陀與瘦頭陀;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站在一起…,這既視感也是沒誰了。

關於外觀的另外一個槽點個就是這個充電器真的有點兒大,本機的額定功率好像只有10W左右,充電器的標稱值是12V~2A,這樣不極端的數據,做小一點兒、好看一點兒應該沒啥難度吧。可這個黑傢伙拿到手裏真叫一個實在,插在牆上幾乎可以佔據全部牆插,霸道無比。

加之本機又沒有內置電池,所以儘管很輕便,但移動性也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操作體驗:

語音控制是幾乎全部智能音箱的核心,各家產品的聯網、綁定過程或繁或簡,評價不一,但原理都是萬變不離其宗。剛剛通電,我的Mate10pro上就已經出現了硬件提示。

倒是這個說明書上APP的二維碼鏈接比較坑,試了好多次都下載不了,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最後還是自行在應用市場找到了相關的配套軟件,用起來感覺倒也沒問題。

綁定過程出奇順利,有明確清晰的語音提示,“你好,我是小藝,懂你的手機助手,首先請打開手機用幫我連上網絡吧。” 溫和的女聲響起,不man不嗲、不粗不膩,聽感流暢清楚,給人的第一印象還是不錯的。簡單的設置後,提示“已收到網絡信息,正在聯網中”,緊接着就是自動升級的過程,片刻後提示“已升級到新版本,去安上看看小藝的新變化吧”。

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本機不支持路由器的5G模式,所以在安裝時候要提前把自己的手機切換到正常的普通頻段上去。

下面的玩兒法就比較隨意了,查天氣、約日程、定鬧鐘、看黃曆….無論怎樣折騰,這個音箱都會很快有反應,即使有時答案完全是驢脣不對馬嘴,但效率上絕對過硬,一般反應時間不會超過一秒鐘。

另外比較先進的是與智能家居的融合控制,也就是搶灘未來的Hilink。以我的經驗來看,這個原理實在不難,配對成功後開燈、拉窗簾、吹風扇、調空調…一切都只是一言而定。介紹中本機支持的設備相當多,更讚的是產品鏈中包括了很多諸如美的、歐普、科沃斯等知名的第三方品牌。看得出來,華爲目前的野心並不大,只是想安靜的當這個接入口,而不是成爲全產業鏈的百貨鋪。

介紹說可以將日程同步到手機,不過前提是開通雲空間的上傳、備份,還有其他一些什麼權限,操作起來好像不是很容易,試了兩次沒結果,也就不操作了。

本機的另一大亮是一般智能音箱不具備的打電話功能。這個對家中有孩子、老人的非常實用,設定聯繫人後,可以直接說“打電話給**”,輕鬆撥打親人號碼。當手機端處於WiFi或4G狀態下時,默認通過APP連接,接通速度很快;而當網絡不佳或者處於2G模式時,則調用IP電話,此時撥號連接會略有延遲,手機會顯示021開頭的虛擬號碼。通話就是普通的接電話了,略有遲滯,聲音稍顯空曠,其他和正常通話完全沒有區別。不知道這個贈送的通話時長用完後續費需要多少錢,如果不貴的話,這個功能是要大大加分的。

試用感受:

在我看來,智能音箱首先還是音箱,所以要具備最基本的素質,也就能在音質方面過的去。應該說,本機在音質方面給我帶來了驚喜。

話說丹拿的調教果然不是蓋的,在這樣小的身體裏,居然隱藏着驚人的爆發力。實際測了一下,最高音量音樂播放居然接近120分貝(參考值,僅供借鑑)。

中距離在80~90徘徊。

即使在樓下,關上門也能聽清,高出背景十幾分唄。

關鍵是這貨不光是聲音大,更主要的是聽的清,特別是低音表現,真是超乎意料。總的來說低沉不失通透,高亢而不破音,小小是身軀竟有些許震樓的感覺,用來自嗨完全沒問題,看看水面就知道這一刻小東西的低音有多澎湃。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這貨確實是我目前遇到同類產品中音質表現最好的。

這麼多同品賣點各異、共同競技,有能監控的、有能看片兒的、有能購物的、有能聊天的…不管特長在哪兒,對大多消費者來說,最爲關心的還在於語音交互精準性、響應速度、功能體驗的人性化、智能化和個性化等。

本機準確性算是中評,喚醒的時候,小一小一、小乙小乙、小姨小姨、削一削一、淆疑淆疑….好像只要和這個ABAB的小藝小藝擦邊,這傢伙就躍躍欲試的有反應。

可能是我的普通話有問題,試用期間整體識別準確率只在80~90%之間。

問:“野徑雲俱黑”;答:“江船火獨明”

問:“野徑雲俱黑是那首詩?”;答:“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 ”。

問:“野徑雲俱黑之後的詩句”;答:“快睡了,早點兒睡覺才能長高高”這個回答太無釐頭了吧?!很明顯,這個問題它是真心沒聽清、沒聽懂。

響應速度方面,本品可以打敗很多競品,一般反饋速度都在1秒以下,不過有時候感覺這貨快的貌似並沒有質量,很多回答彷彿不經過大腦。問,“我管我媽媽的爸爸的媽媽叫什麼”這貨居然回答說“華爲工程師”,暈了,這是在佔我便宜是吧。

人性化方面也試一試,據說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用戶曾經對智能音箱說髒話,這麼流行事兒,咱必須嘗試!小藝小藝,**&)&;…)(*—()&——*;……)*;…)*&(此處略N段)對於各種國罵,小藝的反應還算含蓄,“一言不合就爆粗口,是不是應該體現一下高素質嘞”;“說這話的人據說都上天了”;最狠的也僅限於“超級反彈”…,完全不給你反駁的機會,頓時失去了罵下去的心情。還是換個問題緩和一下尷尬局面吧!“你能嫁給我嗎”,“我們還是保持柏拉圖式的感情比較好”。總體看,本機的智商屬於中等,不聰明,但也不算白癡,加上識別率並不滿分,以至於提出問題的時候你需要斟酌一下語句,儘量用它能接受的方式問,這樣才更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總體評價:

也許是上市時機不對、也許是大衆對此類產品已經開始退燒、也許是並無太突出的賣點來吸引眼球…總之本音響自11月1日上市,一週左右的時間裏,399的售價在京東平臺上僅收穫了1700+的評價,這個銷量真算不上好成績。單就使用體驗上來看,本機賣點也確實不是特別突出,如果後期沒有大量的硬件跟進以及系統的調整,恐怕火起來是挺難的。

最後總結一下:

優點:

1、低音效果超讚

2、網絡通話方便

3、反應靈敏準確

4、拓展領域寬泛

改進建議:作爲家庭智能的核心一定要耳聽八方,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採用分體試音設計,這個技術上很容易實現,或是藍牙、或是WiFi,總之每個分體麥克風在房間的各個角落定點拾音,按照音量大小識別方位,進而控制其身邊的設備,避免誤動作。例如在書房說開燈,打開的就恰好就是書房的檯燈。不知道有沒有人申請過類似的專利,貼在這裏,送給某位有眼光的產品經理借鑑、採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