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和京東同時各拿了一張牌照,在p2p監管政策轉型退出的大環境下,估值最低的時候出手,而且還選擇了應收款很小的平台出手,一定是商人的敏銳直覺。p2p轉型,如何轉是關鍵。面向公眾籌款,將資金放給真實需要的目標客戶,其實質是銀行業務。將p2p平台納入銀行類或類銀行監管是避免平颱風險的必然選擇。將出資人資金納入准存款保險,將用資人信用記錄納入徵信系統也是必須的趨勢。新希望和京東都有優質的商戶資源和長期的商戶流水及信用記錄,將資金有選擇放給目標客戶相對安全,收益有保障。京東金融一直在做此項業務,京東供應鏈金融就是如此。新希望成立金融公司,相信前期業務模式也是供應鏈模式。這種模式強調風險可控,但收益率同樣也低。而很多成長性商戶,可能存在一定風險,但是願付出更高成本進行業務擴張,而京東和新希望也一定會看見這個商機的。如果能在監管範圍內,在平台收益可以覆蓋損失並有合理利潤的前提下,平台不擔全面風險,讓出資人選擇用資人,平台信息透明化,或許是p2p重生之路。而信用好的丶營業收入或GMV高的公司背書的平台是監管部門樂意見的。


其實P2P出現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是隨著行業門檻低,大量湧入,為了獲得流量形成一種惡性競爭平台給客戶利息不斷升高,有的不法之徒給你虛構標的騙取人民的血汗錢。

目前國家正在大面積清退一些平台,如果能真正做到監管到位,法律流程合法。互聯網金融還是非常有未來的行業。他能真正解決一部分人投資需求也能讓一些真正需要資金周轉但得到資金支持。

其實每個企業做到一定規模都會去涉足金融,畢竟資本遊戲能放大資產,利潤也比傳統企業高很多。新希望這時候買一個P2P最主要一個應該是這時候價格低,而且這個平台盤子小操作起來也不會有太多阻礙。其實新希望對金融這塊一直在做與小米合作做新網銀行,參與設計保險公司國寶人壽等等。牌照也基本拿全了。

所以說這次收購P2P公司只是他金融布局一個小環節而已。


P2p這個行業是不會不存在的,更不會消失,最終還是需要正規,有信譽,有品牌的接手,可以承擔風險,運營起來能做到嚴謹。所有的這些,都需要大公司的進入,這也會給國家隊的監管產生利好。大浪淘沙,沙子永遠淘不盡,最後還是要想辦法活下去。投資的只需要靜觀其變。望能幫到您,如有需要,可以關注詳聊。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麼一點標的,對劉大老闆來說,毛毛雨都算不上。我看就是買個財務工具而已。


高利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了,這也叫金融創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