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聯博新興市場成長型股票投資長Laurent Saltiel】

新興市場的負面消息陸續登上新聞版面,包括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土耳其爆發貨幣危機、美國持續升息的預期、及強勢美元來襲等等,均被視為是衝擊新興市場的重大風險。根據晨星(Morningstar)數據顯示,美國註冊的新興市場股票基金連續17個月流入的情勢在5月出現反轉,單月共計流出27億美元。

然而,聯博認為市場可能反應過度。新興市場除了長線總經面與基本面穩健、企業盈餘表現可期,一些跡象亦可發現新興市場的風險已逐漸消弭。

首先,新興市場的股市波動程度已逐漸降低。今年以來,儘管美國股市震盪,新興市場的波動程度卻相對平穩。

這主要是因為參考指數的組成出現變動,觀察摩根史坦利新興市場指數過去10年的權重變化,能源與原物料等高度景氣循環類股的比重大幅降低,而科技類股卻成為權重最大的類股。

受到權重的改變,新興市場股市對經濟發展的敏感度降低,風險也隨之下滑。

其次,新興市場赤字與債務大幅改善,對抗外部衝擊的能力已今非昔比。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通膨獲得控制,造就出低利率環境。新興市場貨幣的競爭力增加、外部收支平衡亦更為強健、外國投資增加、及美元計價債務降低。因此,即使美國升息與美元走強,對現階段的新興市場國家與企業的衝擊並不會像以前嚴重。

至於中美貿易關係緊繃,聯博研究顯示,雖然美國對價值達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課徵關稅,但預計對中國GDP成長率的影響只有0.1%左右。部分出口導向的鋼鐵企業與工業相關企業可能承壓,但對中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

第三,中國的金融體系常是導致市場動盪的源頭之一,但過去兩年,中國監管單位持續抑制影子銀行的成長,並讓信貸成長更貼近名目GDP成長。

聯博認為,隨著信貸成長趨緩,加上政府聚焦環境污染,致力於降低鋼鐵等傳統產業的產能,可望改善工業產業的信用品質。

最後,雖然新興市場存在政治風險,但各國之間卻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

舉例而言,環境議題成為中國新的施政重點,顯示著中國政府追求永續環境的決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加中央集權,也有助推動這項政策。

聯博認為,這個轉變意味著身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政治風險已經降低。

除了中國之外,印度與印尼等其他主要新興市場國家政治風險亦逐漸消退。4年前當上印度總理的莫迪,推出反貪腐、鬆綁外資限制等大規模改革,均有助於提振投資人信心。印尼政府亦主張改革以吸引外資,同時發展基礎建設,並保留調整短期政策的彈性以因應市場挑戰。

反觀土耳其、阿根廷、巴西等國的動盪卻影響市場信心。截至於5月底,土耳其股市已經大跌22%,同時間中國股市則上漲2.2%。因此,投資人必須具備風險意識並慎選新興市場標的,避開可能受到國內政治風險升高所衝擊的個股。

聯博認為,新興市場當然不乏實質風險,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營運即使與新興市場態勢息息相關,也未必等同於更高的投資風險。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各不相同,許多企業的營運並未直接受這些風險影響,從中能發掘許多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