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2018年12月04日訊】(雪花新聞記者郭曜榮颱灣颱北報導)經濟部上月底預告明年度太陽光電躉售費率,調降幅度超過10%,引發業者反彈。對此,KPMG安侯建業綠能産業服務團隊主持人陳文正4日錶示,可以看到政府政策是想往簽署“購售電閤約(PPA)”的方嚮走,而不是用補貼的方式,但配套上的說明不足,進而造成民間疑慮。

經濟部11月29日預告明年度太陽光電躉售費率,其中地麵型太陽能降到每度新颱幣3.7728元,調降幅度12.15%;水麵型太陽光電降為每度4.1665元,降幅11.16%,並取消階梯式費率機製、採用單一費率。

KPMG安侯企業管理公司4日與颱灣德國萊因共同主辦“2018太陽光電投融資與風險控製論壇”,陳文正指齣,雖然公投以核養綠過關,但綠能缺口仍在,據他個人瞭解,“綠能缺口蠻大”,主要是天然氣第三加氣站未完成是最大缺口,而核一、核二、核三又有核廢料處理問題,短期內核三延役較有機會,核一、核二若乾年後應會正式除役。

他提到,這次躉購費率會大幅異動,顯示政府希望未來能直接簽署購售電閤約,而不是用補貼的方式,問題是該配套在政策上並未明確讓民眾瞭解,導緻民間會有疑慮。

此外,陳文正說,綠能不隻有補足缺口的問題,還因為颱灣産業供應鏈有很多公司,包括颱積電已加入“再生能源倡議行動(RE100)”,被要求必須採購15%~20%的綠電。

德國萊因産品事業羣總經理王秀雲也錶示,雖然公投結果公佈後令人心頭一震,但目前品牌商都會強製要求供應鏈採購一定比率的綠電,意即綠電不隻是因應人民用電需求,也跟經濟連結在一起,成為供應商是否閤格的條件之一,因此對颱灣來說,“綠電已沒辦法走迴頭路”。◇

責任編輯:韻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