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消創業公眾號:zhixiao707

直銷技巧,直銷新聞, 養生保健,勵志創業

  感冒發燒,去醫院門診掛個水,這種司空見慣的看病模式要改改了。不久前,衛計委發布通知,對抗菌藥物使用作出最新規定,要求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同時倡導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注抗菌藥物,三級醫院(除兒童醫院和兒科)率先全面停止。針對這一規定,縣人民醫院決定於2016年3月31日開始停止成人門診輸液,嚴格控制急診輸液。

靜脈輸液風險相對最高已是國際共識

醫院的給藥方式主要有外用、口服、肌肉注射和靜脈輸液等幾種。從安全性來說,靜脈輸液的風險相對最高。「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給葯原則,也是我國衛計委所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

  

在西方國家,綜合性醫院常不設門診輸液室,臨床用藥,尤其是靜脈輸液的決策常常是慎之又慎的行為。然而在我國,「輸液見效快」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門診輸液特別是抗菌藥物的輸液治療,成為病人心頭的最愛。「我們習以為常的輸液,在醫學上屬於侵入性操作範疇,等於一次小手術。可目前不少患者一味地圖便捷,要求輸液和使用抗生素,其實是走入了治療誤區。」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取消輸液,規範醫療行為,是要傳遞一種正確的就醫觀念,不要動不動就打吊針。

  

在採訪中,多位人醫醫學專家表示:輸液不僅不是「萬能葯」,不可能「液到病除」,而且有不可估量的潛在危害。不必要的液體輸入體內,會對機體產生額外的處理負荷,尤其是加重心、肝、腎的運轉負擔,並且機體還要為調整電解質等平衡進行巨大的工作。而且輸液易引起輸液反應,常見的輸液反應包括發熱反應、循環負荷過重、靜脈炎、空氣栓塞、過敏性休克等,尤其是中藥製劑,可能會有一些顆粒雜質,直接輸入血管內,極易引起過敏反應。

並非所有患者不能輸液

縣人民醫院表示,取消成人門診輸液,並不意味著所有患者都不能輸液。輸液與否,關鍵是看病情需要,如各種原因引起的嚴重失水和電解質紊亂;不能經口攝取食物的或通過鼻飼不能得到足夠營養的患者;病情危重且發展迅速的患者;中重度感染性疾病患者需要靜脈途徑給抗生素;專科特殊需要必需靜脈給葯的患者等情況有必要靜脈途徑給葯。搜索微信公眾號zxcf365,直消創富!天天學直銷,創造財富!直銷培訓大禮免費拿。

  

「對門診輸液說「不」也許是個艱難的過程,但符合現代醫學的基本原則,既能為病人減輕經濟負擔,也為病人提供更為合理的治療途徑。」縣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良好的靜脈輸液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徹底改變,達到發達國家的用藥、輸液理念,需要醫療機構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取消門診輸液是醫療理性的回歸

縣人民醫院取消門診輸液的消息傳出後,引發了不小的關注,有人擔心一刀切的取消會增加患者看病的負擔,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筆者看來,取消門診患者靜脈輸液是對醫療常識的尊重,是大勢所趨。

  

稍有點頭疼腦熱便去醫院門診或外面的診所掛吊瓶,這的確是司空見慣的看病模式。然而在這樣的模式下卻潛藏著極大的危害。對醫療機構而言,動輒就進行靜脈輸液,為「以葯養醫」提供了市場,如今輸一次液,花上上百塊錢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對患者而言,過度輸液、不當輸液給健康帶來的顯性和隱性危害、威脅是無法估量的。

  

在我國,國人年均8瓶的輸液量居世界之首,每10個門診患者中有3人被輸液,而我國每年與藥品相關不良反應事件中,有60%左右是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發生的。「濫輸液」的小病大治,不僅增加了治療的負擔,也積累了風險成本。更嚴重的是,當輸液成為一種心理依賴和行為習慣之後,要調整過來就相當不易。所以,運用行政手段,堅決喝止過分的門診輸液,的確不失為一種好的嘗試。

  

筆者認為,取消門診輸液可以說是對醫療和患者雙方關係的一種制約。對醫療機構而言,治療手段應與病情相適應,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醫學的一個基本原則。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病人最重要,醫生最關鍵,病人要尊重並信任醫生,醫生要堅守專業精神與職業道德。搜索微信公眾號zxcf365,直消創富!天天學直銷,創造財富!直銷培訓大禮免費拿。病人不懂醫,醫生卻不濫用藥,這是專業精神;醫生以治病救人為宗旨,卻不是以賣葯賺錢為目的,這是職業道德。

  

對患者而言,門診不再輸液,要輸液就得住院,本身就是一種選擇的制約,沒有誰因為感冒頭疼之類的小病去住院,有利於患者的就醫回歸理性。同時,對於門診醫生的處方權也是一種變相的限制,不能輸液意味著,抗生素、抗菌葯不能濫開了。取消門診輸液,通過限制雙向選擇,可以有效地減輕醫療對抗生素之類的依賴。

  

醫院在保留必要的輸液治療、嚴格輸液程序的基礎上停止門診輸液的做法是大勢所趨,當然,要解決過度輸液、抗生素濫用等問題,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轉變醫患雙方的用藥觀念。

輸液泛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著名的心血管專家洪昭光教授說,我們的觀念是重視醫療輕在預防,就是說我們寧願花5萬、10萬、100萬去治療末病,但預防疾病卻不捨得花一分錢。

另一方面,我們對醫院的作用模糊不清,醫院重在搶救,比如出車禍急需輸血,病人需要動大手術,這才是醫院的主要作用,但大多數人把醫院當成了保健院,大病小病都往醫院裡扎,結果有病的看不上病,沒病的整出一身病!

讓人們遠離藥物和醫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樹立正確的知識和正確的觀念。多花點時間,學習日常保健知識,科學看待疾病,擺正心態,對待健康別總是拖,拖久了,容易下不了床。

慢性疾病在年輕化,別做營養盲,不要拒絕和你聊養生的人,那等於是在拒絕健康。要知道健康知識前進一小步,疾病退後一大步! 更要知道:西醫是讓人明明白白地死,中醫是讓人糊裡糊塗的活!

央視、媒體都在做大量抗生素危害宣傳,但不管是明星還是大眾,總能應了那句名言: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無葯可用!

身體是自己的,別人沒有義務督促你養生,重視不重視,是自己的事!擬用央視那句標題:對於學習養生,今天不採取行動,明天將無可救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