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天滿房,就是酒店最理想的狀態嗎?

最近,有個客戶對我說,我可以讓你們酒店生意飽滿,天天滿房,但你要給我最優惠的價格。這讓我的腦海產生一個疑問:天天滿房,就是酒店最理想的狀態嗎?

客人經常訂不到我們酒店的房,我們應該驕傲,還是反省?

在酒店出租率低的時候,無論是高管還是銷售,都盼望著天天滿房,那該多好啊!

可是,酒店天天滿房,真的就是最好的狀態嗎?

1、從設備維護和保養看,天天滿房,設備使用頻率過高,勢必會快速老化,加快酒店升級改造的周期。

2、從客戶關係的角度看,滿房時的客戶,是不是剛好都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如果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有沒有一些訂不到房的情況發生?換位思考下,如果我自己連續3次無法成功預訂一家哪怕是以往合作很好的酒店,從此以後,我不會再訂這家酒店。除非,當地只有這一家酒店,而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3、從收益管理的角度看,天天滿房,則需要思考,酒店收益最大化了嗎?房價是否有提升的空間?事實上,滿房和收益最大化完全是兩個概念,至今還有不少酒店人將兩者混為一談。收益最大化很可能表現為滿房,而滿房卻不一定就會收益最大化。

所以,如果酒店經常或長時間滿房,酒店管理層必須考慮,客源渠道是否合理?不同的細分市場是否有提價的機會?

無論是某一天滿房,還是一段時間,甚至長時間滿房,一個關鍵的問題是:

哪個時間節點達到滿房的?

是提前一個月,一周,一天,當天早上,還是當天夜裡12點剛好滿房?

02

預訂的節奏感

理想的狀態是酒店經常性滿房,但是都剛剛好在這一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完美收官。

如果一家酒店提前一個月就滿房了,除非是小眾市場的酒店,對於有一定規模(100間以上客房)的商務或度假酒店來說,這也許是粗暴的,甚至是愚蠢的行為。

舉例:A酒店有350間客房,五星級,平均每天Pick Up100間,比較保守的Pick Up也有70間。Pick Up基本是散客。這就表示,如果某一天在當下的預計住房數已達到280間,那麼這一天幾乎肯定會滿房。在280間之後的70間,在什麼時間售出,就很關鍵。這就需要掌握預訂的節奏感。

03

預訂節奏感的意義

預訂的節奏感,是實現收入最大化的基礎之一。筆者工作的酒店,在同樣滿房的情況下,房費收入的差異有50%之多。

預訂的節奏感,可以儘可能避免拒絕訂單。

預訂的節奏感,可以較早發現市場機會,使不同細分市場實現較為合理的配比。

04

預訂的取捨

既然滿房並不一定實現收益最大化,對於客人,我們可能並不是來者不拒。

1、案例

一周後的某天,A酒店在手預訂280間,剛好有個團隊在這一天需要70間房,酒店是不是立即接團,實現滿房呢?

答案是,不接。

原因分析:

1)通常來說,散客價總是高於團隊價。明明可以賣給散客的70間房現在都賣給團隊,收益上一定是筆不小的損失。

2)一家酒店總會有多個主要的細分市場,比如協議散客,OTA,會員,上門客等。剩下的寶貴的70間房源給到同一個團隊,則意味著其他渠道都無法預訂這一天的房間,這會導致訂不到房的渠道和客人的不滿,從而造成一定程度的忠誠度降低和客戶流失。

3) 接這70間的團隊,意味著從現在到那一天,酒店的價格沒有任何調節的空間,即使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格。

4) 意外無處不在,早早滿房,可能會收到因為無法續住,或設備突然故障而變成維修房帶來的客戶投訴。

5) 建議這個團改期入住,那是後話。

2、 拒絕預訂與等候名單。

沒有人希望被拒絕,客人更是如此。

稍有不慎,一次拒絕之後,被拒絕的客人以後再也不會選擇這家酒店。

不同細分市場的拒單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同,長住客拒單可能導致流失, 協議客拒單會影響忠誠度,網路保留房拒單可能導致酒店賠償。

拒絕預訂需慎重,還因為訂滿,不代表就會住滿。這就需要嚴格規範拒絕預訂的程序。滿房日的第一單拒單需有經理級同意,聯繫客人致歉,詢問客人是否可以改期,給予一定優惠;如不能改,告知目前無房,會先放在等候名單,有房時及時聯繫客人。任何團隊的拒單更是管理層(尤其是收益與銷售)達成共識的情況下才做出的決定。

05

滿房基線的設定

要實現比較理想的滿房,預訂部能做一些什麼呢?

1、 預訂部成員必須懂得最基本的預測方法。

2、 預訂部在接團隊預訂時,必須先查看那天的預計住房數。

3、嚴格來說,滿房基線是一個範圍,超過基線則要慎重考慮什麼客人要接,什麼客人不接,尤其是團隊。以上述酒店為例,日均Pick Up是100間,但是Pick Up也會有個浮動範圍,比如70至130間。滿房基線在提前2周可設為350-130=220,提前1周可設為350-100=250,提前1天設為350-70=280.

4、預訂部成員應了解主要細分市場的日均產量。

例如,A酒店的前3位的細分市場分別是:協議散客160,會員40,網路30。這樣,接預訂時才會心中有數。

5、 預訂取消與Noshow較多對滿房的影響。

1) 會加大預測的難度,降低預測的準確性。

2) 會影響相關部門的工作安排和排班,以及其他的準備工作。

3) 導致一些客人訂不到房,尤其是較晚預訂的團隊客戶。

4) 關注取消原因,或許某些客戶正在「逃離」我們,要趕快採取措施把客戶「贏回來」。

所以,需與銷售協商出一定的機制儘力減少預訂取消和Noshow。

6、 預訂確認。

收取定金自然是提高預訂確認率最有效的方式。不過,鑒於酒店行業目前的情況,除了旺季和節假日,做好預訂確認,或許是減少無效預訂更現實可行的做法。同樣,預訂確認也需要隨著時間節拍,保持節奏感,而不是在當天18點才做的例行公事。

7、超額預訂。

除非都是擔保預訂或預付,否則,需要適度的超額預訂。超額預訂取決於:加上(取消,Noshow,提前退房和延遲入住);減去(臨時續住,突然故障)。

超額預訂的理想情況是,最終剛好住滿,而不是被迫將到店的客戶轉移其他酒店入住。轉移的成本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國內客戶對這種做法的反感,以及導致的投訴和客戶流失。一般來說,在無擔保情況想,酒店的超額預訂率控制在10%以內,是比較安全的。

06

是時候漲價了嗎?

1、 預計滿房就一定是漲價的機會嗎?

不一定。

一要考慮客源結構,細分市場的潛力和重要性;潛力決定夠不夠滿房,重要性決定是否不漲價也要接受預訂比如重要協議客戶。

二要考慮到競爭形勢,如果你的周圍有多家競爭酒店,他們都沒有滿房的機會,你一家漲價,客人只會流失到競爭酒店。

2、那究竟什麼時候可以漲價?

1)水滿則溢。當需求超過滿房數時,可以考慮漲價。

2)每次漲價都要各渠道各房型同步漲么?所有的調價都需要隨預訂趨勢的變化而改變。但有的市場可以經常變價,比如OTA和WI;另外一些渠道只能在特定時期變價,比如節假日或旺季,對旅行團、會員、協議客戶按一定比例或者定量調價。

3)所有的漲價都有可能導致客戶流失。這就要看,與競爭酒店相比,是否有一些獨特賣點,以及客戶的忠誠度如何。

3、為什麼很多銷售在能賣1000的時候,只賣了950,甚至800呢?

1) 不了解客戶;

2)對產品和自己都缺乏信心;

3)缺乏必要的技巧;

4)急於求成。

此外, 預測會滿房,應及時向相關部門發出預告,給對方留出準備時間。

隨時關注房態變化,尤其是維修房。無論如何,在有滿房機會時,應將維修房降至最小值,是零最好。實在修不好的,要了解具體原因,看是否有降價銷售的機會。

4、過時了的「先到先得」。

如果你的酒店還是按照「先到先得」來銷售酒店產品,那麼我幾乎可以肯定的說:一個壞消息,你的酒店在收益管理上已經落下了太多;一個好消息,你的酒店還有顯著的收入增長空間。

因為不同細分市場有不同的預訂習慣,團隊比散客先預訂,平日商務客先於休閑散客預訂,而節假日休閑散客會先於協議散客預訂。OTA在節假日可能成倍增長,但可能因為天氣而出現很大變化。WI總是最晚來的,但因為房價最高而不可忽視。

結語

較長時段的滿房,優先考慮對不同渠道進行房量配置。

某一天滿房,優先考慮預訂進度,其次才是渠道配比。

本文探討的預訂的節奏感,其實就是收益管理中的時間管理,它和產品一樣,是收益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收益管理的其他策略組合。

其實,收益管理的原理很簡單,但執行起來並不簡單,而更難的在於,持之以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