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昨召開記者會說明文大案。記者陳珮琦/攝影
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昨召開記者會說明文大案。記者陳珮琦/攝影

每到選舉,檢視候選人的方方面面本就是選戰重點;然隨著政黨對立惡質化,原本的檢驗卻過度操作,傷害選舉的本質,不管背後是否有人或政黨因而得利,對於民主政治而言都是不可取。

年底選戰,民進黨無法輕鬆以對,因為執政成績的影響,使候選人變得辛苦,尤其當對手氣勢強時,主事者壓力當然更大,新北市的侯友宜就是如此。

我們看到這次民進黨窮盡所有力量,希望新北市可以翻盤;不過,目前為止效果沒預期好,原因當然很多,包括針對性太強、政治力太多、證據力太少等,最重要的,如果這種選舉操作與做法會傷害到民主選舉的本質時,那就會衍生太多有害民主現象,更應該被批判…

目前的選舉操作,往往是不論是非,一有相關資料,立刻向媒體曝光,反正事後會有更多的查證,到時又可再曝光,往往會造成資訊的混亂,不管事後有沒有結果,反正當事人已經得到更多的曝光度。只是,在各說各話下,衍生更多的社會對立。

選舉時,看到不少爆料,但最後總是沒有任何結論,最後還要交給司法做最後判決。只是選舉時的檢驗,短時間內無法釐清,尤其是對有希望當選者,更易成為眾矢之的。為達勝選目的,對烏賊戰術更加不留情,在媒體的炒作下,當事人更不可能全身而退,即使事後不被追究或證明是無辜的,卻已經落選。

選舉,讓民主變得更透明,卻也讓民主變得更混濁,關鍵就在於檢驗的程度與做法。侯友宜能否當選,一點都不重要,如果這種過度檢驗變成主流,甚至被證明是可以贏得選舉,那台灣價值還剩下什麼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