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昭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而且在抗遼戰場上屢立戰功,多次受到朝廷的嘉獎。

根據《宋史.楊延昭傳》記載,楊延昭本名楊延朗,為老令公楊業的長子。楊業曾經稱讚延昭,說:「此兒類我。」,因此每次出征必然帶上延昭。

在宋太宗雍熙三年(公元986年)的對遼北伐戰爭中,楊延昭擔任楊業先鋒官,在朔州城下曾「流矢貫臂」不退,越戰越勇,立下大功。

宋真宗咸平二年冬(公元999年),楊延昭守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當時契丹突然來犯,因為遂城比較小,並且並沒有提前得到敵情信息,做好充足的準備,所以,楊延昭就召集城內所有力壯的人,給與盔甲兵器,一起登城守護。在堅守城池數日後,正好遇到天氣寒冷,楊延昭就令軍士在城牆潑水為冰,滑不可上,智退遼兵,以戰功被升為莫州刺史。這年冬天,契丹再次南侵,延昭又在山西伏擊大敗遼軍,斬其將領,擢升團練使。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契丹侵犯保州(今河北保定),楊延昭隨楊嗣迎敵兵敗,宋真宗免其罪,以觀後效。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重新被任命為都巡檢使、寧邊軍部署,防守邊境。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楊延昭率萬騎攻入遼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廣靈西南)。隨後宋遼締結澶淵之盟,半個多世紀再無大的戰爭。

楊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非常忌憚他,稱其為楊六郎。這個稱呼取義於北斗七星,七星中第六星開陽星是武曲星,主鎮幽燕北方,被遼人認為是他們的剋星。因此,遼人認為楊延昭是武曲星下凡,才稱楊延昭為六郎,並不是因為楊延昭是家族排行的老六。

楊延昭還有另外一個稱號,當時楊延昭與楊信的弟弟楊嗣一起守衛北方邊境很長時間,並且俱以善戰聞名,被當時的人稱為"二楊"。當然,楊信、楊嗣兩兄弟和楊業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只是同姓,祖籍並不相同。

楊延昭卒於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年五十七。楊延昭去世後,朝廷錄其三子為官,其中楊文廣子承父業,繼續領兵征戰國內平叛起義、抗擊西夏,最後與其父楊延昭一樣卒於宋遼邊境任所。

《宋史》對楊延昭的評價也非常高,「延昭智勇善戰,所得奉賜悉犒軍,未嘗問家事。出入騎從如小校,號令嚴明,與士卒同甘苦,遇敵必身先,行陣克捷,推功於下,故人樂為用。」


分別回答:

「正史中的楊家是怎樣的?」

正史中的楊家事迹散見於《宋史》《遼史》《續資治通鑒長編》(下簡稱《長編》)《東都事略》《宋會要輯稿》等。

首先,楊業(即民間傳說的大刀令公楊繼業)是一個很有大局觀的人。在他仕北漢時期,看到宋太祖所向披靡連下湖南、荊南、後蜀,就向北漢主建議投降北宋。但是,應當指出,這並不是楊業軟弱無能的表現,也不是說楊業就是一個投降主義者。何以見得?

《長編》卷10 開寶二年六月條:

時契丹遣其將南大王來援,屯於太原城下,劉繼業*言於北漢主曰:「契丹貪利棄信,他日必破吾國。今救兵驕而無備,願襲取之,獲馬數萬,因籍河東之地以歸中國,使晉人免於塗炭,陛下長享貴寵,不亦可乎?」北漢主不從。南大王數日北還,贈遺甚厚。(*註:劉繼業即楊業,在北漢時期他被賜姓劉。)

由此可見,楊業主張降宋並非個人利益,而是為了實現統一,抵禦契丹侵略。

其次,楊業本人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且不說楊業最後在遼軍重重包圍中絕世三日而死,即便是在北漢時期,他的抗遼業績也是相當卓著的。楊業歸宋後直到戰死,不過八年時間,而耶律斜軫曾「指責」楊業與遼「角勝三十餘年」,可見,在北漢的二十餘年中,楊業與遼國征戰無數,是不共戴天的。

「楊繼業到底有幾個兒子?」

按正史記載來看,楊業有七子。

《宋史》卷272《楊業傳》:

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

……

業既沒,朝廷錄其子供奉官延朗為崇儀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訓並為供奉官,延瑰、延貴、延彬並為殿直。

「兒子的下場是什麼?」

延玉:隨父戰死。

延浦、延訓、延瑰、延貴、延彬:其事迹史無明載。蒙父蔭,蔭補為武官下級官階(北宋武官共五十三階,殿直約為第四十九階)。

延昭:在其父戰死後,被父親經常稱讚「此兒類我」的楊延昭迅速成長為優秀的將領,常年抵禦遼國入侵,並在澶淵之戰中有十分出色的表現。因不習吏事,任用宵小處理軍中文事,受到真宗告誡。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有三子:長子傳永,次子德政,三子文廣。文廣後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將領,受范仲淹的賞識,常年征戰於邊疆,七十五歲時病死,死前曾上平遼策。

「楊延昭排行第幾?」

按照宋史大家鄧廣銘先生推測,延玉應為楊業長子,隨父戰死。次子延浦、三子延訓,六子延昭(初名延朗),其餘三子延瑰、延貴、延彬。

延昭有三子:傳永,德政,文廣,按白壽彝先生考證,傳永為長子,德政為次子,文廣為三子。


楊延昭確有其人,也叫楊六郎,但是六郎不是指排行第六,而是指六郎星,遼國人認為六郎星是他們的剋星,楊延昭守衛邊疆二十多年,對遼作戰連克敵軍,是掃北名將,所以稱他楊為六郎,楊延昭是楊業唯一的兒子,自己的兒子是楊文廣,不是所說的楊宗保,演義中的楊宗保的兒子是楊文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