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家電企業來說,過去幾年的市場下跌、需求萎縮等“舊疾”未除,今年以來,作爲家庭耐用消費品的家電,不再是熱門品類,給家電廠商再添心病。

寧言||撰稿

對於衆多中國家庭來說,家電作爲耐用消費品,並升格爲家庭必需品後,在經歷幾十年的推廣、普及,如今已經不再屬於家庭的強“消費品”。並且在這一輪的家庭消費升級大潮中,開始淪爲弱“消費品”,不再是家庭消費的熱門和主導。

事實上,從今年1、2月以來的家電零售數據,再對比整個中國家庭的消費力經濟指數來看,家電不再是家庭消費的熱門品類,而旅遊、餐飲、文化娛樂等熱門品類開始快速增長。這正是不少家電廠商過去幾年最爲擔心、害怕的“心病”,如今終於發生了。

這一問題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出現,主要是從電視這個電子品類上開始,並逐步向冰箱、洗衣機等電器品類蔓延,接下來將是空調、廚電,以及小家電等品類。在剛需不強,新增需求受到房地產市場政策強力衝擊下,家電整體需求動能變弱;同時,換代需求也不強勁,主要是整個外部的經濟環境和消費重心明顯偏移,導致很多企業的經營調結構艱難前行。

在家電作爲家庭耐用消費品從強消費向弱消費轉變的背後,家電圈認爲,主要還是家庭消費需求的根本性變化:一些娛樂性電子產品出現新的功能替代者;而一些功能性家電產品的普及率穩步提升,但家庭對於老舊家電的“更新換代”動力普遍不足。最終這導致整個家電市場的消費大盤雖然還能保持一定規模,但未來幾年的增長動力已經明顯不足。

這幾年最近幾年來,美的、格力、海爾、海信,以及方太、老闆、蘇泊爾、九陽、康佳、創維等一大批家電企業們,紛紛通過海外收購、資本併購甚至戰略投資,建立第二條、第三條市場跑道的關鍵原因所在。一方面,通過在家電之外找市場和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家電智能化後帶來的內容服務需求,建立增長體驗。

雖然很多家電廠商過去幾年來,在尋找家電消費增長乏力的癥結時,聚焦點總是放在相關聯的房產地市場整體調控下的必然走勢,以及家電消費需求升級下傳統家電產品同質化問題趨重,所以開出了“產品調結構、轉戰中高端、差異化”新藥方。同時,在市場層面上,政府還給出“以舊換新”消費補貼的方向指引,這也催生了大量的家電廠商開始在今年以來推動“節能補貼”、“換新補貼”等促銷。

不過這一系列的嘗試效果並不明顯。除了產品轉型調結構,需要時間的投入和積累外,更多的原因還在於,家電已經從過去家庭消費的強品類,在經歷逐步的推廣、普及和引爆之後,家庭保有量達到一定階段後,呈現出週期性的弱消費變局。雖然今年以來,整個消費佔據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導地位,沒有改變,但是家電的消費力,卻在進一步減弱。

核心問題就在於,家電產品在經過幾十年的高速增長和強勁式普及之後,已經進入了一輪周性的調整平臺。不是說需求沒有了、市場變壞了,而是說需求要調整、產品得調整,家電廠商的經營手段和策略,都需要調整和優化。

====

家電圈:覆蓋產業面廣闊、內容專業、觀點鮮明的價值分享平臺。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