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脸》剧照、工作照。(图/汯呄霖电影提供/摄影张钟元)

既视感/电影成瘾的厌世肥宅,因为电影多少习惯了这个世界。

虽然无缘看过《家在兰若寺》,但我想像中的蔡明亮的VR电影,是透过现代科技,将你丢进一个空间之中,在最近的距离旁观著与你漠不相关的人、事、物一一发生。但本质上来说还是一部「蔡明亮电影」,改变的只是媒介。而就我看过几部虚拟实境电影后的感想,虽然它们总强调体验,但奇妙的是,纵使你感觉到你置身于角色所处的那个场域,但却发现疏离感其实比单纯观看萤幕更强烈,伸手想去抓,却发现「虚拟实境」终究只是「虚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如何重制、拟真,中间怎么样都隔著一层无法拨开的纱,而自己被孤立在被重新建构出来的影像环境之中。

电影是什么?是一种综合视觉与听觉体验的经验载体吗?电影院是什么?是经验发生当下所身处的场域吗?那观众又是什么?是亲身经验「经验」的参与者,是旁观「经验」的见证人,亦或是与「经验」沟通交流传递者。我想这或许是从电影发生之初,便持续争论不休的命题,而答案永远也见仁见智。

看完《你的脸》后,我觉得蔡明亮在电影媒介的梳理以及经验场域的探索上已经到达了新的境界。对于我而言,观看他的电影,已经不只是纯粹的在观看一个故事的发生,而是在「参与」一个状态,《你的脸》当中并没有叙事,或许对于习惯故事的人而言这是一连串对于剧情推动无效的影像累积。但相对的,站在处于场域经验的立场,只看五分钟也好,连续看五个小时也罢,都是不同程度及方式的个人经验。然后这样的经验其实是跳脱影像叙事束缚的,我们直接的参与影像、观看影像,同时影像也是在凝视我们,参与著在座我们的人生。自此,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才正式产生,比起打著虚拟实境,甚至是互动装置来增强参与的媒介而言,我反倒觉得这样的互动才是电影与人最纯粹、自然的相处模式。我坐在这里看你,你在那边也看著我。

去年度开始台北电影节推出的「电影正发生」活动,试图拓宽观众涉入电影的界线。而蔡明亮则一直持续走在最前面。不管是前几年与北师美术馆的合作,或者是去年的《家在兰若寺》,他一直在尝试著颠复电影限制以及大众观影的习惯。对于我而言,昨晚在新光影城看的电影叫做《你的脸》,而昨晚经历的整个在新光影城的活动也可以称做《蔡明亮的你的脸》,前面的影像很棒,后面的涉入与补充也相当吸引人,两个不同量体的呈现,哪个才是电影,我觉得这两者都是,都是在电影这个场域发生的事。

但纵使如此,虽然展演的场域可以很多元,表现的方式可以很丰富。不过若要说起电影的源头,影像或许还是那个向下挖掘到最后的核心,毕竟因为有了影像,才会发生接下来的事情,而有些事也只有「电影」能够表现与承担。特写就是一例。就像蔡明亮导演在映后座谈中所说的,他在拍完《家在兰若寺》后对于特写镜头产生前所未有的渴望,因为这是电影所独有的语言,是虚拟实境达不到的效果。于是他决定拍一部完全只有特写、只有脸的电影。这不仅是一个前卫的尝试,同时也可以说是回到初心的展现。

「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蔡明亮的电影对我来说重如泰山,但它却又将他处理的轻如鸿毛。在观影当下,我第一次这么真切的感受的电影的纯粹与美好,也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真诚、直接的情绪心灵对撞。虽然表面上,《你的脸》当中只是单纯的若干张脸并置,当中或有闲聊、或睡、或醒、或凝视、或放空,或根本不是人的脸。但透过这些脸,我所看到的却是比千言万语更多、更完整的生命论述。在电影发展史上无所不用其极的想要多说一些,透过叙事、表演、摄影机运动、剪辑,等等方式引导观众更靠近影片一些。但没想到最后却以这样升华的方式,得到最纯粹直接的展现。若要说独角戏以及大段独白是展现一个演员最纯粹、最精华的部分。那么大段落剥除摄影机运动后的特写就可以算是电影的独角戏。一张脸占满整个画面。脸上的纹理、皱纹都代表著一段生命故事,一个叹息、一个鼾声、一个表情变化,在镜头的放大检视下,将一个人内心思负表露无遗,也将灵魂赤裸裸的曝光。

回过头来看,《你的脸》究竟是哪里好,一时间好像也无法说的太清楚、太具体,毕竟特写镜头也不是蔡明亮发明的,影史上著名的特写也多如牛毛。但我觉得本部片对我的意义在于,他又更纯粹的使用电影、使用特写,将情绪连结从叙事、论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抵达一个直接的、置于场域「经验」当下的状态,然后在最后直接带著我们进入场域,体会场域的情绪变化。在那当下,除了影像与观众之外,互文的论述又多了一层,经验与场域产生了更直接的连结。从此,影像、观众、经验、场域等概念交融在一起,电影又于焉而生。

其实打到这里,我越来越不知道我在打什么,然后越来越觉得自己在蔡明亮的电影中渐趋渺小。但或许这样也没关系,因为这完全是个人式的体验,重要的是获得了什么样经验,到达了什么状态。

热门文章》
►《谁先爱上他的》──恨比较容易康复
►《地球最后的夜晚》──似梦非醒,无法自拔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既视感」脸书,请勿直接转载。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