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造適宜孩子學習的家庭氣氛

學習是一種獨特的大腦活動,需要適宜的氣氛。這種良好氣氛是保證孩子形成主動學習狀態的重要條件。對此,我認為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

切忌說教氣氛,注重一點一滴養成。有的家長認為,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必須經常說很多道理。其實不是這樣,家庭教育要注意養成,注重潛移默化,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依靠一次次地重複以成自然。濃厚的學習興趣依靠一點一滴培養起來,令人乏味的說教會破壞適宜學習的氣氛。所以家長要學會說短話,保持正常的家庭氣氛。讓孩子感到平和,寧靜,有舒適感。

切忌嚴厲氣氛,注重營造寬鬆。嚴厲的氣氛並不適宜大腦思考,學習是大腦的活動。大腦如果處於恐懼和驚慌之中,是不可能出現積極思考的狀態,用腦需要寬鬆的環境。所以,做家長不能因孩子做作業錯一點,厲聲訓斥,甚至一耳光打過去。孩子在家學習,家長盡量不要看電視或大聲說話,以免影響孩子的學習,最好有獨立房間、書台讓孩子學習,為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切忌支配氣氛,注意讓孩子主動。家長用心創造一種氣氛,就是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而不是每天放學回到家就聽從安排,什麼時候做作業,什麼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

2. 「養成」不要靠督促孩子。

有的家長生怕孩子落後,孩子動作慢了一點,忍不住要催促;孩子做作業,忍不住要去指指點點;成績差了幾分,少不了要警告、指責或責罵幾句。認為督促孩子愈多,孩子進步就會愈快。

老是被人督促著學習,孩子就非常被動,時間長了,就失去了學習主動性。提醒、督促是必要的,但要講究方法。比如孩子星期六、星期天玩久了,家長可以說: 「老師布置的作業,你完成了沒有?」提醒孩子學習要自己安排,最好做到勞逸結合。如果家長每天老是命令式的說:「該做作業了,不要老是玩。」這樣會使孩子沒有了主動。

督促孩子學習切忌嘮叨,不要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在家長的絮絮叨叨,指責數落中,孩子決不可能有積極愉快上進的情緒,很難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家長的嘮叨,不停的催促、訓斥,使家庭氣氛緊張,使孩子緊張,無法獲得寬鬆寧靜心態,影響學習。總之,自覺的讀書效果,比父母的啰嗦中學習強得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