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救嗎?不救纔有救! | 領讀者 第85期


▼  點擊收聽 ▼



 ● 



 易中天中華史 :百家爭鳴


作者:易中天


莊子一身劍客裝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 


趙王按劍以待。 


王問:先生求見,打算用什麼來教導寡人? 


莊子說:劍。 


王問:先生之劍如何? 


 莊子說: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 


王說:天下無敵呀! 


莊子說:不妨一試。 


王問:不知先生用長劍,用短劍? 


莊子說:長短不論。但臣劍有三,不知王要哪種? 


王說:請問哪三劍? 


莊子說: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 


王問:天子之劍如何? 


莊子說:燕國爲鋒,齊國爲刃,魏國爲脊,宋國爲環,韓國爲柄,渤海爲鞘,北嶽爲帶,以五行制寰宇,以造化御羣生,故觸類旁通,上下無礙。此劍一出,諸侯正,天下定。此乃天子之劍。 


趙王茫然。 


又問:諸侯之劍如何? 


莊子說:智勇爲鋒,清廉爲刃,賢良爲脊,忠聖爲環,豪傑爲柄,上法蒼天以順三光,下法大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方。此劍一出,如雷霆之怒,四海之內無不唯命是從。此乃諸侯之劍。 


趙王再問:庶人之劍如何? 


莊子說:蓬頭垢面,怒髮衝冠,瞠目結舌,義憤填膺,上取項上人頭,下取腹中心肝,名爲用劍,實爲鬥雞。此種庶人之劍,大王手下比比皆是吧? 


趙王聽完,拉着莊子的手請他上殿,自己卻繞着餐桌團團轉,半天靜不下心來。 


莊子說:大王安坐定氣,劍事臣已奏完。


這當然不是史實,甚至不是莊子本人所講,而是莊子學派後人編撰的寓言。是寓言,就有寓意;而寓意,是可以各自表述的。 


出自《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 果麥文化 2015年出版 

豆瓣評分:8.1(247人評價)





關於本書


易中天,1947年生於長沙,曾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是秦時代的歷史總結和思想濃縮。當釋迦牟尼超越塵世,古希臘哲學家走向思辨,儒、道、墨、法,先秦諸子競相爭鳴,奏響思想史的華彩樂章。當我們回望歷史遺產,思考民族性格,回到那個星光璀璨的年代,會發現你我都根植於那一羣特立獨行的智者。易中天式解讀,使歷史條理清晰,兩小時輕鬆讀懂百家爭鳴的時代。




 ● 


歷史,可以很好看


領讀者:思明


歷史是一門有關“時間”的學問,時間沉澱了數不清的文化寶藏,沒有人否認歷史的價值。但是,傳統的歷史演繹正在逐漸失去活力。歷史本身不應該像躺在手術檯上的屍體,等着被解剖——那即是以還原“史實”爲主旨的老方法。


歷史應該活起來,比好萊塢大片還好看。歷史要有現場感,要身臨其境,就像看“現場直播”。


易中天先生作品《中華史》系列,正是打破傳統寫法,面向現在和未來的創新寫史。


我選擇的這段《天子劍》正是《中華史》有代表性的片段。按照傳統寫法,開頭會是:


“莊子,戰國思想家,生於約公元前369年,卒於......”


這樣的開頭,好看嗎?


而《天子劍》用戲劇開場,第一句話就把讀者引入劇情:


“莊子一身劍客裝束,大步流星站在王的面前。”


接下來要發生什麼?


讀者被調起了口味,往下看。


這樣的的歷史,是電影、戲劇、文學,是能被演繹的,是活起來的。它的原文出自《莊子 · 說劍》。


所以,我選擇爲芸芸衆聲的同學們朗誦《天子劍》,就是想爲大家作一種分享和啓蒙:


“歷史,可以很好看。”


歡迎關注《易中天中華史》,全球視野,獨立史觀,非常好看!


也衷心希望你喜歡我的領讀。謝謝!




領讀者


思明,80後文藝青年,生於江蘇。曾任職於出版機構果麥文化,後轉型互聯網,擔任新媒體大號「新世相」出版營銷總監。創建新書首發品牌:新世相 · 好書聯盟,幫助重點出版機構的爆款新品做浪潮式發售。其首發的《企鵝經典:小黑書》7天銷量突破10萬冊,超越原版英國本土首發銷量。潛心研讀《易中天中華史》系列,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智慧,並致力於推廣其成爲國民歷史讀物。



 ● 


用聲音詮釋青春

用觀點凝聚力量

和同齡的他們

一起閱讀經典

激揚新時代




▶  往期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以史爲鏡,暢想未來,相信自己!| 三分鐘經典

成爲作家:每個有寫作慾望的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爲作家 | 三分鐘經典

《蘇東坡傳》: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 | 三分鐘經典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把時間交給閱讀


▼  想成爲領讀者嗎?點擊閱讀原查看參加指南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