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清華北大的7次機會:夏令營、複賽、金秋營、決賽現場、冬令營、高考、自主招生。

進入清華北大其實有7次機會,你都知道是什麼嗎?你又錯過了幾個?

由於各種原因,絕大部分家長只知道高考這一條進入清華北大的方式,因此對於這些同學來說,進清華北大隻有這一次機會,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如果發揮失常,只能認命了。但實際上大學為優秀的孩子提供了多次機會,如果願意再學其他課外知識,爭取參與更多活動,那麼至少有7次機會,這7次中的任意一次考的非常好都有機會進清華北大。

那麼,進入清華北大的七次機會究竟都是哪些?

①夏令營;②複賽;③金秋營;④決賽;⑤冬令營;⑥高考;⑦自招。

機會一:夏令營(7-8月)

關於暑假的這個夏令營,需要說幾點:首先,夏令營是幹嘛的?哪些同學可以參加?如何參加?

夏令營是部分大學以「體驗營」「暑期學校」等名義組織優秀學生提前考試、簽約的活動。名稱有很多,但基本上分為三類:自招營、競賽營和院系營。

1、自招營,也叫綜合營。一般不對外公開,不能直接報名,清華北大會將名額發給部分學校,由高中分配。自招營名額較多,題目難度等同於自招,相對競賽營較容易,降分力度也比較小,優秀營員一般能獲得自招資格。

2、競賽營,即學科競賽營,只有競賽生可以參加。北大一般以學校為單位報名,不接受學生單獨報名。清華一般可單獨在清華本科招生網報名。兩校競賽營考試難度等同於競賽決賽,部分試題超決賽難度。

下圖以物理的競賽營為例。

學科競賽營通常由清華北大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對應學院開設,提前對競賽生進行考試和簽約。簽約一般分為幾檔,通常是無條件降一本/複賽省隊、省一降分/國決xx名降分等。

總的來說,競賽營名額較少,試題難度在三類夏令營中難度最高,降分力度也最大。

3、院系營,即院系專業營,一般以院系名義面向社會公開報名。院系營一般由清華北大部分院系開設,比如天文、考古、哲學等等,主要以吸引學生、讓優秀學生了解本專業為目的。

此類營一般名額相對較多,題目在自招難度左右,更看重學生興趣。如果考得好,一般能獲得自招資格,也有極少數特別優秀的同學能拿到無條件降分。此類營一般沒有固定名額,對自招只有一定幫助。

那麼,你應該參加哪個夏令營?

如果是學過競賽,有機會一定要參加對應科目的競賽夏令營。如果沒怎麼學過競賽,推薦優先參加「自招夏令營」。對於「院系專業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參加即可。院系有一定的可能性爭取到資源,提供自招的資格和優惠政策。

一句話總結優先順序:競賽營>>自招營>院系營

夏令營考試難度如何?怎樣準備?

一般來說夏令營除競賽營外,其他幾個考試科目分佈和題目難度基本和自招考試一樣。試題主要是競賽的基礎內容和一些大學課程裏中學生能夠先修的內容。這些內容能夠非常好的考察同學們的知識量、思維量等,同時也能反映出同學平時的學習情況。當然,這些也是競賽的考查範圍,所以競賽生在筆試和麪試的時候有很大的優勢。

機會二複賽(9月)

第2個機會是複賽。進入部分省隊的同學有概率直接獲得清華北大的簽約機會,一般無條件和有條件的約都會有。

機會三:金秋營(9-10月)

第3個機會是清華北大在9-10月份,會辦一系列營,北大叫金秋營,清華叫體驗營,包括數學、物理、化學三科。有機會參加的都是在複賽裏拿到省一及以上的同學,參營的絕大部分同學都是沖著直接拿優惠拿降分而來的。

金秋營都考哪幾科?降分幅度如何?

以物理金秋營為例:清華包括筆試和學科專業面試,筆試科目為物理;北大分為基礎學業能力測試和學科專業能力測試,分別考數理化和物理。在考試中名列前茅的同學能拿到無條件一本線,降60分等;其他表現優異的同學一般能簽到有條件的約,比如決賽前120名降一本等等。

總的來說金秋營名額較多,試題在決賽難度左右,降分力度大且競爭壓力大。

機會四:決賽現場(10-11月)

第4個機會是五大學科競賽決賽現場,物競決賽一般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

如果考到了決賽前50名,直接就保送清華北大了;

如果獲得了金牌但沒能進隊,大概率會獲得清華北大簽約,最多能降至一本線錄取;

如果獲得了銀牌,也能獲得和其他學校簽約的機會,比如中科大、浙大、上交、復旦等等;

如果獲得了銅牌,也能夠獲得其他學校的簽約,並且在自主招生中也能享有巨大優勢。

機會五:冬令營(12-1月)

第5個機會是冬令營,通常在11月底公佈招簡併報名,12月-1月進行相關測試。北大叫做生命科學冬令營,面向競賽生;清華針對文科生的叫人文社科營,面向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同學;針對理科生的叫做工科營,面向有志於投身工程學科研究,平時學業成績優秀、有競賽獎項/科創/發明成果的同學。

通常冬令營是獲取清華北大簽約的最後機會了,如果考得好,有可能獲得自招資格、降分等優惠。

機會六:高考(6月)

只要不是蔡神、俏哥、胖鵬、萌鵬、杜腦撕、麥子老師等這種直接競賽保送的,都得參加高考,也幾乎是全部競賽生們的必經之路。因此高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縱觀近幾年,不少同學都是在高考成績上再加上加分進入的清華北大,所以高考成績還是非常重要的,建議高考基礎不牢的同學先把基礎搞定。

機會七:自招(6月,高考後)

單憑高考裸分,進入清華北大也是有可能的,就是可能性比較低,大概是1/4吧。因此對於課內成績優秀的同學來說,提前準備自主招生是一件超值的事情,可以提升自己進入清華北大的幾率。

對於清華北大來說,自主招生考試、領軍博雅計劃這些都是自主招生體系中的一部分,他們的考試形式,選拔方式類似,考試時間相近,但目標羣體卻大有不同:

清華北大名叫自主招生的考試,主要面向競賽獲國獎的同學,部分獲得省一的優秀同學也有機會入圍;領軍計劃博雅計劃,則主要面向課內成績優秀的同學。

能夠通過「自主招生」初審的同學,手裡基本都有過硬的競賽獎項,進入清華北大沒有什麼太需要人操心的。

想通過領軍博雅計劃進清華北大的同學通常要靠過硬的課內成績、年級排名來博得招辦老師的青睞,從而在初審中突圍。因此,自招前的大考,比如期中期末、一模二模等成績和年級排名,至關重要。

如果成功通過了領軍博雅初審,那麼在高考考完,自招考試還沒開始的那幾天可以幹這麼幾件事:

學過競賽的同學

省一的同學應該重視習慣(書寫),熟悉高考常見表述,重心在其他學科。省二、省三的同學應該多刷題,提升正確率。

對於非競賽生

應該學一些清北自主招生考試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而且可以快速學會的,競賽知識點以及競賽技巧。

以物理為例,上圖是老師根據5年來清華北大自招真題總結的《自主招生物理大綱》,圖中標紅的就是在清北自招中多次考察,且可以快速學會的知識點~比如:運動學中的獨立性、相對性等等;靜力學動力學中的摩擦角、力矩平衡等等;具體的自己看圖吧。

最後,多說幾點。能夠從頭看到這兒的家長,可以說是非常有心的了。在此還想對各位再多說幾點:

1、通篇看完,您不難發現,文內基本都在說競賽,為什麼呢?

①競賽在自主招生中更受青睞,這從近幾年大學招簡即可看出,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競賽獎項類」,學科競賽「親兒子」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②對絕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說,競賽是相對更公平更看實力的。

2、有部分優秀孩子的家長會過於看重高考,而延誤了孩子的機會,那麼,為什麼綜合成績非常優秀的同學,一定要學競賽?

①競賽對於優秀孩子來說,實際上是多一份保障。當孩子周邊同學獲得了30分、60分、降一本線甚至保送的時候,他的心態容易崩塌,最終導致高考失利。

②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強勢專業和弱勢專業,而強勢專業更青睞「精英」,同樣清華北大也不例外。

以物院/物理係為例,兩校一共招收300人左右,僅簽約競賽生就達到200+,非競賽生還有多少機會?此外隨著大學新增活動層出不窮,競賽生機會越來越多,您還想放棄幾個上清華北大的機會?

③非競賽生進入強勢專業,未必是好事。

對於競賽生來說,大一所學知識,早在高中階段就已掌握的滾瓜爛熟,然而這些大學知識對於從沒接觸過競賽的同學來說,絕非易事,比別人刻苦,還沒人分兒高,是再常見不過的了。

此外,曾經是班中乃至校內佼佼者的同學,在面對競賽生專業知識的絕對碾壓之時,在面對成績排名的巨大落差之時,在面對往昔榮譽都毫無作用之時,是愈戰愈勇,還是一蹶不振,都不得而知。這些並不是個例。甚至連有的物競金牌都被他人虐得「遍體鱗傷」,感覺自己沒學過物理,更何況連競賽都沒看過的純高考生。

高考生與競賽生差的,不僅是一個好大學、好專業,還有學識、眼界、邏輯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東西,而恰恰是這些,更能影響一個孩子的未來。


長知識了,難怪農村經濟偏低,農村孩子上清華北都是裸分,懂都不懂加分條件,然後另外補課農村沒有條件,城市條件好些,什麼課都補,並且一對一補。


機會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你夠優秀,清北就敢要,而且搶著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