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丨孔笙曝《大江大河》第二部進度:處於深度採訪及大綱階段 娛樂 第1張

一線丨孔笙曝《大江大河》第二部進度:處於深度採訪及大綱階段 娛樂 第2張

一線丨孔笙曝《大江大河》第二部進度:處於深度採訪及大綱階段 娛樂 第3張

一線丨孔笙曝《大江大河》第二部進度:處於深度採訪及大綱階段 娛樂 第4張

騰訊《一線》報道 作者:胡夢瑩 1月14日,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獻禮電視劇《大江大河》研討會在滬舉行,來自全國的業界專家、學者、資深媒體人、文藝評論家齊齊出席。嘉賓們圍繞該劇的創作,從其人物塑造、時代感營造、細節描寫、情感渲染、主題表達等多個角度切入,對該劇進行深度剖析和探討。 《大江大河》第二部的籌備情況也首次對外界公佈,導演孔笙表示,該劇目前正處於深度採訪和劇本大綱階段,爭取盡快與大家見面。一位改革開放親歷者對《大江大河》則對續集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我期待後一部的發展,希望它描寫不但是那個時候的生活,也可以把今天老百姓的意願,老百姓的改革動力反映出來,對我們的現實意義就會更大”。

從12月10日播出到1月4日收官,《大江大河》收穫了收視與口碑的雙豐收,作為該劇製片人,侯鴻亮認為,“《大江大河》取得了一些成績表明,主旋律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一個主旋律作品的社會影響是良性的,它的整個經濟收入是良性的,也一定能鼓勵更多創作團隊、內容公司來拍攝這類型的項目。”對於“主旋律”劇《大江大河》為何能收穫主流受眾的青睞,又能被主流市場接受,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認為,“該劇蘊涵了深厚的現實主義創作力量,無論是服裝、化妝、道具,包括人物為角色設計的小動作等,都還原了劇中所處的年代背景。” 對於貫徹該劇始終的精神內核,酈國義接着表示,“我們需要學習這個團隊在創作當中那種實事求是的作風和工匠精神,這種精神,在今天的創作當中是值得提倡的。”對此,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博導黃昌勇直言非常認同,“這部作品是我們倡導深厚現實主義的重要成果,尤其劇中根植於鄉村大背景,特別是刻畫非常鮮活、生動、真實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波折和命運走向,這個能夠抓住觀眾的情感,打動觀眾的內心,讓觀眾和劇情和人物一起走,一起體會。”

該劇曾在90後甚至00後年輕羣體中引發共鳴,對此上海大學副教授、博導齊偉認為,“這部劇很好地與90甚至00後形成良好的對話關系,對於這個觀眾羣體來說,文化自信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因為伴隨着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他們是作為受惠者,或者是作為承載者而出現的,《大江大河》這樣一部作品能夠為我們找尋這份強大的文化自信。”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吳小鈞教授表示,“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不僅依賴於文學的力量,更來源於藝術從業者的文化自信。” 《大江大河》之故此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的收看,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主創團隊的匠心製作,在知名影評人李星文看來,“這部劇採用了寬屏拍攝,在一定程度上攝入更多信息量,戲劇如果想取信於觀眾有賴於環境的共存,寬屏增加了質感。場景搭的很細,道具做的很真,燈光佈置的很講究,景色也選的非常用心,技術上非常良苦用心。”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作為“上海出品”的影視作品代表作,《大江大河》體現了上海電視劇創作的高度和深度,有很多經驗和做法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鑒,《大江大河》無論小說還是電視劇,都有一個很好的故事架構,好的故事為基礎,纔有了整部劇積極昂揚的基調,體現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面向未來,與會專家提出,上海文藝界應當聚焦重大曆史、革命、現實題材的創作和生產;深扎現實題材創作,尤其要加大上海題材的創作,聚焦現實生存、新老傳奇等題材;要把提高質量作為生命線,要用心用情用功書寫偉大時代,推出謳歌黨、祖國、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實現從高原向高峯邁進,書寫中華民族的新史詩;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自覺講精品、格調和品位,堅決抵制低速、庸俗、媚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