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稱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應是石器時代的歐洲人,他們比美洲印第安人祖先早1萬年抵達美洲大陸。

  「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應是石器時代的歐洲人,他們比美洲印第安人祖先早1萬年抵達美洲大陸。」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教授丹尼斯·J。斯坦福(Dennis J. Stanford0和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教授布魯斯·A。布拉德利(Bruce A. Bradley0積十餘年研究成果,提出上述觀點,為增進人類瞭解和認識全球遷徙提供了新的資料。作為考古學界的一個重要突破,他們的這一研究成果已收入近期出版的新書《穿越大西洋堅冰》(Across Atlantic Ice)。

  證據「還原」歷史真相

  考古學家們先後在美國東海岸馬裏蘭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六個地區發現了一系列歐式石器,這些石器距今有1.9萬年至2.6萬年的歷史。

  雖然此前曾有考古學家注意到,美國東海岸的石器與歐洲石器時代的石器在技術上具有相似性,但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二者並沒有相關聯繫。因為在美國境內發現的歐式工具距今只有1.5萬年,而同一時期的歐洲人(即法國和伊比利亞的梭魯特文化)早已不再製造和使用這樣的石器了。

  但是,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美國東海岸存在與歐洲同屬一個時代的石器,且非常類似。不僅如此,2011年,考古學家對1971年弗吉尼亞州發現的歐式石刀進行化學分析發現,石刀的製作材料源自法國的燧石。

  1500英里的大遷移

  斯坦福和布拉德利分析了美國東海岸最新出土的石器後提出,在冰川時期,大西洋北部約有300萬平方英里的地區全年被堅冰覆蓋,石器時代的歐洲人沿著該地帶,穿過冰面或依靠船隻抵達北美洲。在遷徙過程中,北大西洋為當時的歐洲人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不僅有海豹、海鳥、各種魚類,甚至還有已經滅絕的北半球「企鵝」——大海雀等,這些動物解決了遷徙途中人們的溫飽問題。

  斯坦福和布拉德利認為,假設距今1.9萬年至2.6萬年前,居住在北美東海岸的人類不是來自歐洲而是亞洲,那麼,考古發現的距今1.9萬年前的石器就應該出現在西伯利亞地區和阿拉斯加東北部地區。但是,事實恰恰相反,上述兩個地區從未發現任何類似物品。況且距今1.55萬年前,這兩個地區也沒有人類活動的跡象。

  此外,雖然第一批美洲人可能是梭魯特歐洲人,但是他們與1.55萬年前經由白令海峽或沿阿留申島鏈抵達的印第安人祖先相比,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足」——梭魯特歐洲人只有4500年的時間進行大範圍的遷移活動,而印第安人的祖先卻有長達1.5萬年的時間可以進行遷移。更重要的是,後者生活的時段內,有2/3是適宜人類遷徙繁衍的氣候,這導致亞洲「移民」大幅增加。而這可能導致梭魯特歐洲人被越來越多抵達美洲大陸的亞洲人同化,甚至由於生理或資源競爭等原因被排擠。

  同樣,另據DNA證據顯示,東北亞地區未發現石器時代歐洲人的基因成分,而西歐人的少量基因卻存在於一些北美洲印第安族羣的民眾中。在佛羅裏達州發現的距今8000年的骨骼中,科學家們通過DNA取樣發現,早期歐洲人關鍵基因標記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研究仍在繼續

  關於何人最先到達美洲大陸,國際學界一向多有歧見。另外,相關研究者表示,更多的證據可能埋藏在深海當中。因為人們首次登陸美洲土地時,海平面要比今天低130米左右。

  此前,考古學家並沒有掌握太多證據以證明石器時代的人類有穿越大西洋,並完成1500英里的遷移行動的能力。但斯坦福和布拉德利的研究恰恰為「誰先抵達美洲」的研究打開了一扇窗。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