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瞭解名校錄取標準,想要收穫指導意見?

GPA、GT 成績不夠出彩,急求補救方案?

想要 get 小姐姐同款導師輔導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瞭解更多~

大二大三的那段時間,我習慣混跡各大論壇和微信羣去和小夥伴們交流申請心得。“怕什麼,你有美本背景”是我收穫最頻繁的一句評論。在所謂的“美本光環”中,我逐漸迷失自我,拿着 600+ 的 GMAT 成績、僅三個月的普通實習便開始進行第一次申請(甚至沒有考慮任何保底校),最後無一例外全部收穫拒信.......

失學的日子真的是又煎熬又沮喪......我的學校在紐約屬於“地頭蛇”類型,離開紐約就沒有什麼知名度,因此難以找到工作。不甘心就此回國的我,選擇了 Gap Year 。

經過一年的努力,我不僅告別了失學狀態 ,還拿到了夢校 LBS 的 offer !它位於我最嚮往的城市倫敦,課業相對輕鬆,就業率爆表,校友網絡無比 supportive 。欣喜之餘,也想和大家分享下這一年的經歷和避坑指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棕櫚學員

W同學

國內 211 ,美國紐約2+2 雙學位項目,會計本科

GPA 3.7/4.0,雅思 8 分, GMAT 750 分

收穫 offer

LBS- MiM

UW (Seattle)- MPAc

SSE - MSc in Acc,Valuation & FM

Final Decision

LBS MiM

從 680 到 750

我的GMAT奮鬥史

2018 年五月,確定了紐約當地的 gap year 實習後, 我便正式開啓了第二次申請之旅。GMAT 成了我不得不跨過的一道坎,因爲標化成績(語言成績+ GMAT +GPA)雖然不能決定我能否拿下 offer,但它基本決定着我的招生官是否會一眼篩掉我的 application 。

這時候可能有小夥伴會說:“我在網上查證過某某商學院的平均分也才 680 ,你已經達標了啊?”但其實真實情況是:留學人數逐年遞增,中國學生的 GMAT 成績都普遍高於英美學校平均分。且加上每一個人的背景都各不相同,你又怎麼知道其他 GMAT 成績平平的同學沒有大牛實習或牛推呢?因此千萬不要再用官網信息來安慰自己。想申請 TOP 商學院? GMAT 成績一定要引起重視~

我會永遠記得那狠下心學習 GMAT 的兩個月——每天我結束 8-9 小時的工作後,草草喫個麪包就坐在星巴克模考,考完兩套模考再整理錯題,回到家已經是凌晨了。第二天擠在早高峯的人山人海里,艱難地用 APP 刷語法題。

複習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OG 真的非常重要!因爲它是出題機構編寫的,出題思路與正式考試基本一樣,參考價值很高~我把一整套 OG 反反覆覆做了四遍,到後面幾次模考時,我已經基本能猜出題目的“套路”,並且做題速度也比之前穩定很多! 2018 年 7 月,與 GMAT 成功分手的那個週六,我扔掉了所有的書,回家睡了一天。足足 70 分的提升讓我在新一輪申請時有了底氣。

所以我想說,儘早考出語言和 GMAT/GRE 幾乎是申請季的頭號定心丸。如果你現在正處大三,可以考慮從難度較小的語言考起。但如果你已經大四,請務必先把語言成績放到一邊,專攻 GMAT/GRE 。因爲 GMAT/GRE 是提交申請前的必備項,而語言成績可能是學校 conditional offer 的一部分。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學習缺乏動力,可以找一些方式激勵自己。我的方法是把自己喜歡的學校貼在牀頭,再給自己找一個考友相互督促激勵。

婉拒+失聯

找推薦人居然這麼難.......

考出 GMAT 之後,我以爲擺在面前的困難只有選校和文書。沒有想到卻在找推薦人這件事上接連受挫。既要是我的主課老師,又不想用第一年已經找過的幾位,因此第二年可用的推薦人少之又少。精挑細選後,我把目標鎖定在兩位教授身上,卻一路拖到九月初才聯繫他們。結果第一位教授說自己是兼職教授,建議我找全職。第二位教授在問完我想要申請的學校後便再也沒有回覆我......

婉拒 + 失聯!這個結果自己真的始料未及。眼看申請在即,最後自己只能厚臉皮地去找第一年幫我寫過推薦信的一位教授。爲了說服他,我先誠懇地感謝他第一年的幫助,然後向他解釋我最近的情況,以及 Gap Year 自己做的努力,當然最後也不忘表示自己對於課程的熱愛,希望他能夠再幫助我一次。好在最後結果很美好,教授成功被我說服,答應再做一次我的推薦人~

這段經歷我回顧起來都有點後怕。其實找推薦人會遇到各種情況,我的小夥伴還遇到過教授答應幫忙,卻在申請前臨時變卦的情況。所以千萬不要 assume 只要自己這門課成績好,教授就一定會答應給你寫推薦信......並且也不推薦像我一樣九月份纔開始找人選,一定要趁早!

上次選校犯的失誤

這次必須杜絕!

排名、地理位置、就業率、校友網絡、學費.......以上每一個因素都影響着我們對於院校的選擇。每個人的側重點不同,但任何一種選擇都是正確的,三年的紐約生活讓我決定只申請位於大城市的學校,以便於參加 career fair 和 office-visit event 。因此我的選校參考指標是:地理位置 > 就業率 > 排名 > 課程、學費和其他。

不過最讓我頭疼的其實不是院校調查,而是選擇。我花了大把時間瀏覽了意向學校招生官網的每一個tab,從 career service 到課程設置都事無鉅細地一一記錄。但第一次申請之所以“全聚德”,有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不瞭解學校梯度,沒有選擇保底校。而棕櫚在選校這件事上給了我許多指導。

我的主導師畢業於 UCL ,再加上多年的輔導經驗,所以她對國內外 TOP 名校的錄取標準非常熟悉。最後根據我的專業以及背景,主導師爲我定製了一份非常詳細的選校列表:其中有側重綜排的、有側重就業的、有申請難度較低的、也有被我納入夢校級別的.......最後只要我的選擇和自身實力相符,且選校有梯度(衝刺校、主攻校、保底校),主導師便不會做出干涉,不會有爲了申請率而故意壓校的情況。

之後我的經歷就與很多小夥伴們一樣

準備文書、投遞簡歷 、 收 offer

這裏順便分享下我的申請時間規劃線

2017 年 8 月: 考出雅思

2017 年 11 月:第一個申請季開始

2018 年 3 月:決定 Gap

2018 年 4 月:定下實習

2018 年 7 月:考出 GMAT 和選校

2018 年 9 月: 確定推薦人 + 參加各大 info session 刷臉+套瓷

2019 年 1 月:提交所有申請

2019 年 3 月:收 offer

當然這段過程裏還有很多有趣的經歷,由於篇幅關係,簡單給大家分享下我的兩個建議:

文書中的 why school 務必引起重視

我去過很多在紐約的 info session ,期間遇見的每一位招生官都會強調文書中 why school 部分的重要性。因爲學校需要的是對課程項目非常瞭解,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能夠達到職業目標的學生。而不是海投十五所,對學校毫無研究的人。他們也希望看到不同背景、不同職業追求、不同性格的學生在項目裏相互學習與合作。因此我在文書中 why school 部分着重突出了我有多麼喜歡每個學校所在城市,以及這些地理位置會給我帶來的就業資源。所以不要吝嗇你對夢校的熱愛~如果你特別喜歡它們的某一門課或者某個 project, say it ! 如果你參加過 campus visit/coffee chat session ,或者你諮詢過校友, show it !

要不要找機構,需根據個人情況決定

出國留學要不要選機構是個永恆不變的經典話題,這裏我就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DIY:適合那些本身背景很強,信息蒐集能力很強,英語寫作能力強,對名校錄取標準非常瞭解的人。

機構:適合 GPA 、語言或者 GRE/GMAT 存在弱項,面對文書有點無從下筆,面對網絡中真假混雜的信息會“迷失自我”,總而言之就是存在短板卻不知如何補救的人。

因爲第一年 DIY 的失利,所以第二年我堅定的選擇了找機構。 而正式簽約棕櫚後我才認識到攻克 GMAT 的重要性,棕櫚也在我選校時提出了許多獨到建議——兩個導致我去年全聚德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如果沒有報名機構,或許我依然會眉頭緊縮地思考爲什麼夢校會接連下拒信......留學是一件改變你人生軌跡的事,選擇機構這個決定對我來說非常值得~

最後各位如果要找機構,一定要問清楚這些問題:

最後,感謝主導師育瑩學姐的一路陪伴,時時督促我的申請進度,治好我的拖延症。 Gap Year 不可怕,遇到挫折也不可怕,留學與追夢的路上本來就是挑戰與收穫並存,好走的路其實都是下坡路。

祝大家都收穫心儀的offer。我們有緣倫敦見!

不瞭解名校錄取標準,想要收穫指導意見?

GPA、GT 成績不夠出彩,急求補救方案?

想要 get 小姐姐同款導師輔導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添加微信號:pdpr19,回覆“offer”】

瞭解更多~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