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搞清楚這些人所在的位置本來就足以說明問題,不過在答主立(裝)場(逼)公(現)正(象)比(非)較(常)普(嚴)遍(重)的大師兄平台不得不多說幾句



苗劉兵變發生在建炎三年三月五日,平息得也很快,四月一日趙構就把他兒子從龍椅上抱開成功復辟。

五月,劉正彥、苗傅先後被擒



宗澤死後,東京留守司就由杜充負責。杜充把宗澤好不容易招納的各路義軍、盜寇又成功地紛紛逼反,從建炎三年正月王善、張用等圍攻汴梁起,岳飛一直在杜充手底下協助穩定河南局勢

正月,東京保衛戰,岳飛因功由武功郎轉武經大夫;岳飛率部解東明縣圍,再轉武略大夫;

二月,岳飛隨都統制陳淬解陳州圍,戰後轉武德大夫授真刺史;

四月,岳飛再隨陳淬與王善作戰,直到六月二十日後還師汴梁,七月下旬隨杜充赴行在

苗劉兵變這段時間岳飛沒有閑著



岳飛的頂頭上司是陳淬,陳淬的頂頭上司是杜充。趙構下台的內禪詔書和杜充升資政殿大學士節制京東、西路的委任狀是發給杜充本人,而不是發給杜充的手下的手下岳飛

作為統兵一兩千的中下層軍隊幹部,統制官岳飛沒有權力獲知苗劉兵變的消息;

即使岳飛獲知兵變,他也沒有權力擅自領兵赴行在,那是死罪;

即使岳飛硬要勤王,從時間推算,他還沒走到杭州趙構就已經復辟,那就尷尬了



如果題主真的去看過《會編》就應該知道這個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討論的必要


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發動,誅殺宋高宗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以清君側,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的兵變。

 

    宋金之戰,正式開始於公元1125年;公元1127年汴梁淪陷、南宋建立;公元1141年宋金和議正式達成。

 

  岳飛是在公元1132年,才漸漸進入軍級將領行列。換而言之,在宋金戰開戰7年後,岳飛才算踏入高級將領的行列。

 

    這次兵變發生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平息與岳飛並無關係,兵變發生時岳飛還在東京留守司下任職,是汴梁留守杜充的部下,那時岳飛與趙構並不認識,岳飛還沒有進入南宋朝廷的視線。

 

平定這次兵變中功勞最大的將領無疑是張浚和韓世忠了。張浚是最先得到發生兵變的消息,並且迅速與周邊的其它駐防將領互通信息,組建勤王部隊。為了防止在杭州的苗劉二人做出過激的舉動,他還迷惑性的派出部下馮轓等人與苗劉接觸,以迷惑其對局勢的判斷,防止叛軍對趙構等皇室成員的傷害。從整個平定兵變的過程看,張浚是居功至偉的。


「苗劉兵變」指的是發生於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劉正彥所發動的以「清君側」為口號的一次兵變。目的是誅殺宋高宗趙構所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並逼迫宋高宗趙構禪位於三歲的皇太子趙旉。史稱「苗劉兵變」又稱「劉苗之變」、「明受之變」,

但是兵的變消息傳出去後,各地將領們紛紛勤王救駕,表明了堅定的平亂立場,出兵鎮壓苗留兵變。而此時的苗傅、劉正彥二人並沒有採取進一步的防範措施,導致局勢失去控制,二人雖急急忙忙再一次奉趙構復辟執政,但最終還是被各地的勤王軍隊打敗,並在建康鬧市被處於死刑。

那麼韓世忠、張俊、劉光世都參與了勤王,岳飛為何不勤王救駕?此時的岳飛在哪?

岳飛自20歲投軍報國,從最底層的軍官做起,歲多有戰功,但是「苗劉兵變」時的岳飛仍只是個小將領,受杜充所轄。僅有一千老弱殘兵,況且當時金兵入侵,岳飛更大的責任和使命是抗擊金兵,保衛大宋。再者此時的岳飛並非獨率一軍,連獨立帶兵的權力都沒有,如何能夠主動帶兵去「勤王」?

「苗劉兵變」正遇金軍南下,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脫離危險之計劃」,掘黃河堤防棄守開封南逃,使得淮泗之間淪為澤國,岳飛向杜充苦諫:「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捐數十萬眾不可得也。」杜充不聽,岳飛無奈只能遵守杜充的命令率軍南下,隨後開封陷落 。宋高宗趙構對杜充這個舉動甚至不加責罰,反而還讓杜充負責長江防務,升任為右相。

過了不久,金兵再次南下進攻江南地區,這一次杜充直接就放棄長江天險,向金朝投降。岳飛知道後悲憤不己,此時的岳飛才決定自率一軍,奮力抗金,精忠報國。直到公元1130年,岳飛率軍收復建康後,第一次得到高宗的接見,初露鋒芒。

「苗劉兵變」發生於公元1129年,而岳飛真正獨率一軍是在公元1130年,這中間差了一年的時間差,「苗劉兵變」時的岳飛受奸臣杜充所轄,甚至連獨立領兵的權力都沒有,談何「勤王」?不過像素相信如果「苗劉兵變」時,岳飛不受杜充所轄,定會沖在最前做勤王第一人!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守仁君其實挺同情苗劉二人的,苗劉兵變過雖在苗劉,但是確是趙構一手造成的。

趙構繼位後,不顧時局糜爛,寵信宦官佞臣。這些人仗著有皇帝撐腰肆意搜刮財物。南渡之時準備的船隻原本是要運載士兵的,結果王淵卻把這些船運了他自己的財寶。導致數萬宋軍士兵和軍械設備失陷,軍中對此是怨聲載道。

可偏偏趙構不在乎軍隊的抗議,王淵犯下如此罪行,趙構僅僅是免了他樞密使的職位,不久後反而給了他更大的權力。

另一方面,宋朝重文輕武久矣,就以苗傅來說,他世代武將,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可是到他這,撐死也只能當個團練。可王淵呢,拍了拍趙構寵信的宦官的馬屁,就能坐火箭般升遷。當時不僅是苗傅,許多保護趙構南渡的軍官對此都非常不滿。

不患寡而患不均,時間久了,軍中越發躁動補安,苗傅便聯絡劉正彥以及一眾軍官暗中商量清君側一事,意欲先殺王淵,再除宦官,再控制皇帝。

一切都按照他們的計划進行,趙構也被他們成功控制。但是很快就被外駐的宋軍聯合起來消滅了,參與平叛的主要有劉光世、張俊、張浚、韓世忠。都是掌握一方兵權的大員,他們幾人兵合一處,苗傅等仁自然不是對手。苗傅劉正彥二人很快就被抓住斬首。

他們倆起兵造反對於當時的宋朝來說無異於是火上澆油,而且也不幹啥好事,事成後什麼也沒幹,把趙構玩弄了幾天,享受了幾天皇帝的日子就被砍了。但是二人也算是情有可原,這兵變純粹是趙構激的。

大家也不要被電視劇騙了,電視劇是在強行給岳飛加戲,事實上當時岳飛27歲,才剛剛在宋軍中當了個小頭目,當時還在北方和金人打游擊,這種事暫時輪不到岳飛摻和。


岳飛當時正在杜充手下,當個小軍官,他有獨立領兵的能力么!

趙構非要杜充這個沒用的馬屁精代替宗澤,擔任東京開封府留守。

下圖杜充,杜充投金後遭到唾棄。此後他孫從南來投他,金庭就找這個理由說他跟南宋有勾結,把他下獄活活的打死,這就是一個漢奸的下場。↓

就是杜充此貨

金軍一來,杜充不敢與之交鋒,對策是下令開決黃河大堤,使黃河水自泗水入淮,企圖以此阻擋身後追兵。

|是種菜堀花園口引黃河水淹日軍的先輩!

杜充決河非但沒有阻止金國東路軍,還致使當地百姓被淹死二十萬以上,因流離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數倍於此。北宋時最為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

下圖杜充放黃河水淹金軍的路線圖,和種菜掘花園口淹的不是一個地方!↓

杜充開封上任後,不但北伐,也不再支援北方民間抗金武裝,而且把宗澤已經招撫的抗金武裝當作潛在的敵人加以排斥。使得抗金部隊紛紛離散。

丟了開封后,杜充上任併兼江淮宣撫使,鎮守建康。

後金軍來進攻淮南,杜充只派都統制陳淬率岳飛、戚方等將官統兵二萬奔赴馬家渡,又派王?的一萬三千人策應。

岳飛泣諫:「胡虜大敵,近在淮南,睥睨長江,包藏不淺。卧薪的形勢,沒有超過這個時候的,然而相公卻終日宴居,不理會兵事。萬一敵人窺見我軍的鬆懈,乘機舉兵攻打,相公既然不親自作戰,能保證到時諸將捨命作戰嗎?諸將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一旦失守,相公還能在這裡高枕無憂嗎?雖然我以孤軍效命,對國家也於事無補啊!」但岳飛的苦諫也無濟於

十一月二十日,陳淬率軍力戰,岳飛率右軍和金國漢軍萬夫長王伯龍部對陣,但王?臨陣逃跑,陳淬戰死,諸將皆潰,只有岳飛力戰,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

杜充投降,而岳飛一直在打游擊。

下圖岳飛,岳飛死時三十九歲,在現代還算有成熟氣質的小鮮肉一個,怎麼這麼老,風餐露宿為國殺敵,還是很辛苦的↓

杜充是宋朝疆域從北宋時代變為南宋的決定性人物、杜充投降後,黃河以南、漢水長江以北成為宋、金的戰場,長江以南才是宋軍領地。

宋拜託杜充成了南宋,這也要感謝慧眼識英雄的趙構。

直到韓世忠黃天盪大敗金兀朮,敗軍逃出生天時,在健康又遇上岳飛的游擊隊一路跟蹤後一通暴打,這時岳飛才一戰成名,受到趙構的重用。

當然這都苗劉兵變後事了,在中興四將里,岳飛是最年輕的。那三個都大他十多歲,一個二十來歲的毛頭小伙,怎可能敢獨自帶領兵來滲和!不怕項上人頭不保。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最少說明了提出問題的人不是個單純小說演義迷。那麼這個問題也就很好回答了,因為,我非常怕跟那些純粹拿著小說野史說事的人談論。

苗劉兵變,岳飛為什麼沒出來平叛?苗劉兵變發生在1129年,而岳飛1103年出生,直到1128年遇見宗澤才走上抗金的政治舞台。也就是說,彼時岳飛還只是個年方26歲「初出茅廬」的「小人物」(中國古代年齡都按虛歲計),甚至恐怕連獨立帶兵的權力都沒有,如何能夠主動帶兵去「勤王」?

話到這裡,覺得很有必要提一下韓世忠。事實上韓世忠(1090年生人)要比岳飛大13歲,而且資歷、能力某些方面更在岳之上,僅舉三例:歷史上真實的方臘是被韓世忠擒獲的;黃天盪一戰成名,8000精兵差點讓完顏宗弼(金兀朮)10萬大軍困死;而樓主提到的這次兵變,僅從事後趙構的態度就能看出來:趙構封賞平亂功臣,封韓世忠為少保、武勝、昭慶兩鎮節度使,御書「忠勇」讚揚其忠心,另外封其夫人梁氏為護國夫人…

暫時住筆,說多了擔心遭遇那些噴子和純粹的小說迷。


岳飛當時還是杜充的部下,屬於中級軍官,只統率了1000多殘兵,正和金軍打游擊,也不夠資格去救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