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說是無良太心酸

藥物不良反應向來都是令人害羞又難以啟齒的話題(?),如何向病人或是其它醫療照護者解釋藥物不良反應相關資訊如:發生頻率、嚴重度、不良反應特性等,一直都是藥師當仁不讓的課題。

寫這種正經八百的東西語氣都會藥師週刊化XDDD大概是因為藥師週刊很喜歡用當仁不讓這個成語吧XDDD

對於不熟的課題,Micromedex好朋友跟up to date好朋友一直都是好喫、高營養又便捷的熱量來源,除了這些資料來源,用功一點的噴油還會搜搜看有沒有相關文獻,但,就探討不良反應而言,這些資料來源真的可以提供足夠資訊嗎?

大多數臨牀試驗因為把主要目標放在藥品效果,通常對於描述不良反應的篇幅都相對簡短,報導不全加上追蹤時間過短、受試者人數過少,往往讓人產生藥品相對安全的錯覺。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一篇研究容易被低估,那大爺我發狠把整個pubmed挖一挖來個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SR)呢?

最近BMJ上這篇文章就是在探討,有關藥物不良反應的SR,是否能夠呈現足夠資訊。

Ref: http://www.bmj.com/content/348/bmj.f7668

為什麼會有這個疑問呢?主要是因為目前有關不良反應的SR,在成果書寫方面並沒有一個像是PRISMA的準則來告訴大家,如果你要發表有關不良反應的SR,哪些項目應該寫進你的paper裡;這個結果導致很多重要的資訊遺失,甚至可能造成報導上的bias。然而,PRISMA並不能硬套在這一類的文章上,因為PRISMA是個專注在治療效果呈現的報導準則,該書寫的東西差很多。

所以這個研究團隊就自己設計了一套準則(當然是有依據的啦),並針對報告不良反應的SR們,另外進行了一個SR把它們抓出來,之後看看這些搜下來的文章,有多少符合他們的準則。

到這邊應該以經有人受不了壞掉了陷入混亂了,先來個中場整理,研究目標是在探討,目前有關不良反應的SR的呈現品質,換言之,有關不良反應的SR,是否能夠呈現足夠的資訊,也就是說,這些不良反應的SR,是不是都有寫出作者們checklist上的項目。

白話:作個SR把別人的SR通通找出來之後,用自己研發的checklist,一一檢視。

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要先提醒,BMJ這篇SR只是在檢視目前的SR是不是有將資訊完整地呈現,而不是評估人家的研究品質。而且不限於藥物不良反應,還包含手術等介入。

這篇研究納入了提及不良反應相關詞彙的文獻,排除了如何預防或改善不良反應的SR、將副作用當成desirable effectSR,何謂不良反應相關詞彙,下圖自己看,難得有這種整理,對我們這些不喜歡背東西的懶人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adrsr_table1.png  

 

然後就是很殘暴的結果了XDDDDD,殘暴到我覺得這篇胚頗跟本就是來打臉的阿XDDDD

有關標題跟摘要,只有53%SR在標題提到和不良反應相關的詞彙,這53%裡面,又有15%是用"safety"這個字眼,看標題只能看出這篇SR研究的介入是什麼(98%),只有少部分研究可以從標題看得出研究族羣(58%),必須要一直看到摘要,才能看到不良反應相關詞彙,就算看到摘要也只有50%SR寫出他們納入了哪一類研究。

adrsr_table2.png  

 

一開始就讓人大哭惹…….以後如果要搜尋不良反應的SR,根本完全不能用標題來判斷阿…..幾乎都要看完摘要纔能有比較大概的輪廓呀…..

此外,只有17%SR提及他們有額外搜尋法規單位,像是FDA之類的資料庫。

判別因果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不良反應很重要的一個環節,然而,一直到研究方法的部分,只有42%提及如何定義暴露前的一些風險因子(像是年齡餔拉餔啦),只有10篇文章(3%)說明他們用什麼準則來判斷因果關係,在結果的部分,也只有55%的文獻有真的報告追蹤時間長短及病人基本資料。(我一直以為病人基本資料是基本……沒想到這一類文章真的那麼慘……

有關最重要的不良反應描述,在方法部分,只有一半的文獻有說明如何定義不良反應,只有2%的文獻說明他們怎麼判斷搜尋到的文章在資料呈現上有無遺漏(像是明明就有病人死掉卻沒呈現),然而,到最後結果的部分,只有22%的文章真的把各研究有關不良反應判斷的方法列出來。

此外,像是該納入哪一類文章,如何納入排除等,在方法學的部分大多是慘不忍睹。

回到這次的標題,是的,那些無良的系統性文獻回顧,指的是沒有良好報告品質的系統性文獻回顧,唉呦我也想在臺灣用用聳動的標題麻。

整體而言,我們仍然不知道在這一羣研究中,有沒有哪一類文獻的報告品質較好,可能是因為諸多特性定義不明,使得作者們難以用研究特性來劃分,但也有可能是正在撰稿中搞不好幾個月後就出現了。

而且在納入條件的地方,本篇只納入把不良反應當主要研究結果(primary outcome)的SR,報告品質不佳的問題應該是在原本那堆SR所蒐集的文獻,一開始就沒有作良好的呈現。(就是沒有人規定該怎麼寫麻)

此外,和PRISMA相比,作者們使用的checklist在結果的部分少了很多項目(有興趣的人:原文Table 2),可能是因為,相較於治療效果,其資訊來源多來自RCT,在不良反應的部分,資訊來源較多元,各種研究設計都有可能提供資訊,所以在結果的部分反而界定不出什麼。

所以checklist多著重在一些基本資訊,像是納入的研究類型,以及不良反應判斷及描述所需的訊息,如:研究族羣、風險因子、不良反應界定,很基本,但是很重要的部分。

或許有人會說,完蛋,連系統性文獻回顧都這樣了,其他研究怎麼辦,再重申一次,這篇胚頗評的不是研究品質,有可能受限於字數或其他因素使得報告品質受影響,但不代表這些SR本身作得很差,況且,沒有人阻止你把SR搜到的文章全部找出來自己讀過,這絕絕對對扎實阿。(如果學生作報告看到這句話一定崩潰XDDDDD,大家以後看到學生用SR說明不良反應請狂電XDDDD

恭喜你看到這邊,給你一個啪啪啪啪啪,中途放棄的人就得不到我的啪啪啪了,老實說之後這個分類的文章應該都很硬,我還蠻佩服畢業以後還可以在網路上看這種長文的人XDDDDD

然後作者在最後有說,因為他了解目前多數文獻的報告現況,所以在判別時放寬了標準,真正的情況應該比目前報告的結果還糟。

……真是宅心仁厚阿XDDDD
───────────────東方敦煌───────────────

就叫你不要用網路上來路不明的文章作報告了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