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襄陽網友Gaosheqin自問自答還設置禁評,又亂用陰陽五行理論把「沔之陽」硬拗成漢水南岸,試圖把喫瓜羣眾誘騙進襄陽說「躬耕南陽即隆中」陷阱,頗有韓棒「峴山申遺」、臺巴「古今臺外」之畫風,堪稱現世版「襄陽論語」,這與把屈原、孔子論證為韓國名人的棒子史痞有得一拚——節操碎一地,瞬間毀三觀有沒有?

襄陽說之所以忽悠芸芸眾生數百年,此類奇葩人士前赴後繼搖舌鼓簧功不可沒。

兩漢「南陽」有二元屬性:一曰南陽郡,這個一般沒有疑議;二曰南陽城(代指南陽郡治宛城),舉兩則實例:一,《後漢書.志第十.天文上》:「四年六月,漢兵起南陽,至昆陽」(這裡的南陽、昆陽指城池,二者同屬南陽郡);實例二、習鑿齒《襄陽耆舊記》:「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

關於南陽郡的邊界:

1、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自漢以南為南郡,自漢以北為南陽郡」。

2、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說:「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以北也」。

3、《路史.國名記》引蕭梁任昉《地紀》稱:「漢江以北為南陽郡,漢江以南為南郡是也」。

以上典籍文獻交互印證:自秦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以前400多年間,南陽郡與南郡一直以漢水為界。

關於「南陽之鄧縣」隆中:鄧縣不是鄧城,兩地不能混同。

1、據陳芳績的《歷代地理沿革表》記載:「古鄧國,漢置縣,原南陽郡。」又載:「鄧城始建於晉,屬襄郡」。

2、《匯篡》釋例曰:「今湖廣襄陽府東北二十里有鄧城」。

3、《春秋地理考實》曰:「鄧國,今河南南陽府西南百二十里鄧州是也。」今鄧州市東南郊尚有「鄧國侯吾裏陵」遺存。

從以上資料看,鄧縣(鄧國、鄧州)不是鄧城,兩地相隔百餘裏。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裏把晉代襄陽屬地鄧城與兩漢南陽郡屬地鄧縣混為一談,使得自己杜撰的「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變成了在兩漢歷史地圖上找不到「歸宿」的鬼魅燈火、海市蜃樓。襄陽說者為此狂打補丁數百年,試圖把襄陽隆中「縫」進南陽郡鄧縣,用以套路「躬耕於南陽」,可惜與正史相悖,故而始終無法服眾。

襄陽古隆中據考證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其地位更加尷尬:既不在「襄陽城西二十里」,更無法屬於漢水以北的「南陽之鄧縣」,充其量是後世襄陽人對習鑿齒隆中假說「築居以像」的應景之作。

綜上所述,無論諸葛亮《出師表》「躬耕於南陽」之「南陽」二字是指南陽郡還是南陽城(宛城),都與襄陽隆中沒有關係,因為古隆中在漢水南岸,與「躬耕於南陽」無涉。襄陽說們為古隆中所打補丁越來越多,漏洞也越來越大,非但於事無補,反而愈見鬼扯。

【附圖】

一:北師大著名歷史學者對王隱《蜀記》中「沔之陽」的精到分析。

二、現行中學語文課文《出師表》對「躬耕於南陽」的註解:「南陽,地名,今河南南陽。」

三、襄樊市政府聘請的古建園林史學者孫筱祥大師對襄陽古隆中前生今世的深入剖析。


只要記住在漢朝的行政劃分,南陽郡管的37縣沒有南陽(當時叫宛城)。而晉魏、南北朝、隋朝這些早期諸葛亮都指向隆中,沒有一條是臥龍崗。

臥龍崗只在唐朝後出名,得益南陽地名,並非是諸葛亮躬耕地。劉備也不可能三次深入到曹操地界。

最早記載諸葛亮是西晉史學家陳壽《三國志。蜀書》明確指出"亮隨叔父避難荊州,躬耕於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傑出,遂解帶與誠,厚相結納。」。 呼應表明襄陽隆中!這是最早記載諸葛亮是西晉史學家:陳壽。

殷芸小說(諸葛亮死後的300多年)。"卷六 吳蜀人 119 武候躬耕於南陽,南陽是襄陽墟名,非南陽郡也。 120 襄陽郡有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它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地極高,雲是避水臺。宅西有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為《染甫吟》,因名此山為樂山。嗣自董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南朝梁514~516年,諸葛亮後300年左右,殷芸箸《小說》說:」襄陽郡有諸葛孔明故宅,故宅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水臺。宅西有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而為《梁甫吟》,因此山為樂山,嗣有董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南朝宋(約諸葛亮後200年的《荊州圖副記》說:"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是劉備三顧處。」

出自唐李善注(37卷、表上、諸葛孔明出師表)。

諸葛亮後三百年左右的南朝劉宋(420一479年)盛弘之的《荊州記》中說"襄陽西北十許裏,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

《太平御覽》卷一百八十引盛弘之《荊州記》曰:襄陽西北十許裏,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

諸葛亮後二百多年的晉。王韶(379一435年)《南雍州記》提出"隆中諸葛亮故宅,有舊井一,今涸無水。盛弘之記雲:井深五丈,廣五尺,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孔明避暑臺。宅西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先有人家居此宅,衰殄滅亡。後人不敢復憩焉。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

諸葛亮死後二百多年的朝代:北魏酈道元的巜水經注》說:"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亊,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

說得夠明白了。

至於後來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連續有記臷。這些都是幾幹年一字不差傳承下來白紙黑字!

1986年12月8日國發〔1986〕104號《國務院批轉建設部、文化部關於請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報告的通知》明確襄陽是諸葛亮學習、生活地方,同時指出現在南陽市只是記念地方。 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招集全國的歷史、社會、地理、考古學專家做了諸葛亮居住地的專題研究認為襄陽,三年後再次肯定襄陽。

諸葛亮否認宛城臥龍崗。"出師表」和「三顧茅廬」均出自陳壽《三國志》,其中「躬耕於南陽」指南陽郡(南陽郡也包括宛縣及其它36縣),從三顧茅廬歷史資料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分得很清楚的,臥龍崗不可能是躬耕地!《三國志》的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將劉備的隨從人員關在門外單獨與劉備談天下大事說:「荊州北據漢沔」將來取了四川後,憧景「待天下有變」時由四川北伐,同時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兩路進攻曹操。當然是宛縣(現在的南陽市)、洛陽在曹操手裡,是要奪取過來的。這是三顧茅廬真實情景。可見躬耕於南陽不是指宛城臥龍崗,臥龍崗的三顧無疑是假的!秦、漢行政設置基層是縣,有宛縣、沒有南陽縣。正史《史記》就這樣記載!百年後裴松之注《三國志》補實諸葛亮在隆中,《三國演義》更直接說是襄陽城西二十里。南陽地方誌也承認隆中。


我覺得回答問題要客觀公正,多多相信歷史地理學家的論斷,比如司馬遷、習鑿齒、譚其驤等等名家的史記記錄和論斷,普通民眾多要虛心學習研究。

這個問題,也是我正想道出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前世今生,即躬耕地隆中在漢代歸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劃歸襄陽。漢代的荊州治所在襄陽,現在的南陽市區範圍即是漢代的宛城(漢代南陽郡治所在),古南陽不等於宛城,即古南陽不等於現在南陽市,古南陽的範圍的確很大,延伸到河南和湖北很多地方,現在很多地方劃歸湖北了(比如湖北的隨州、棗陽、襄陽縣、老河口、谷城、十堰)等等,地理區域犬牙交錯,不斷變化,故出現了諸葛亮躬耕地隆中遂北周後屬襄陽的論斷。古今地名對比一下簡單明瞭,通俗易懂。

1990年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為了不想讓南陽民間對這樣的爭論再繼續下去,欣然題詞,大意是「諸葛亮躬耕地於南陽郡鄧縣隆中,現在的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以後遂屬襄陽」,得到與會專家一致認可,發表在《文匯報》。南陽民間人士提出不同意見,譚其驤致信《南陽日報》主編、文化權威,南陽市著名作家周熠,說旅遊和歷史研究不同,要尊重歷史真相,南陽現在有元明清古蹟,可以發展武侯祠紀念地。目前為止周熠和南陽方面沒有回應,官方和文化名人對正確主流躬耕地注釋的隆中的認可。

1996年5月28日中國的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學家們在北京開相關專題會定論(網可查,這是國家權威部門舉辦的;現還想推翻此者去找這些專業人士)在今襄陽市郊的隆中(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二十里處)並由中央廣播臺廣泛宣傳了,這基本成了官方的觀點。

不是襄陽人在爭,是歷史記錄傳承有序,文化名人在客觀的肯定諸葛亮躬耕地隆中。這裡專門挑選有代表性的人物題詞注釋,再重複交代一下隆中的歷史和名家注釋題詞圖片(比如國家領導人和歷史地理學家,文化巨匠),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教授方北辰(具體可以搜搜視頻看看)也明確指出具體位置,圖片供大家欣賞欣賞,簡單明瞭,更加有說服力,不必要咬文嚼字。具體在什麼地方請大家明辨。


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是否重要,對相關兩個地區認為比較重要,對域外地區是無關緊要,也有發表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兩方面都在爭躬耕地,為了利益爭奪名人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看著有道理,但是躬耕地是歷史真實存在,與經濟好壞沒關係,躬耕地只有一個,另一個是假的,應該是假的在爭,有爭議也不是什麼壞事,從中瞭解躬耕地為什麼會有爭議,還原歷史真相,有人 說沒有躬耕地,是後人提出來的,這說法不知怎麼來的,諸葛亮(出師表)敘述的很清楚,躬耕南陽,三顧茅廬,之所以有爭議是諸葛亮死了一百多年,後人把諸葛亮躬耕南陽發揮成了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之後纔有爭議。


關於躬耕地的爭端主要為了申張正義,明是與非!特別的涉及歷史必須弄清真相,必須與歪曲歷史者做鬥爭!篡改歷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歷史真相是什麼?拿史書為證。首先,南宋以前根本沒有「躬耕地之爭」,甚至沒有「躬耕地」這一名詞。從西晉開始,所有史料都只提到「隆中是諸葛亮家」、「隆中是三顧地」「隆中屬南陽鄧縣」!反觀臥龍崗,沒有任何史料提到過臥龍崗!沒有任何史料提到過諸葛亮與宛有關!這就是史實!否認這一點就是篡改歷史!

其次,臥龍崗和「躬耕地」這一名詞只到元代中期才發明出來。而躬耕地之爭也是從元代才開始,元明兩代「臥龍崗說」纔有了市場。而即使如此「隆中說」也沒有完全否認。在明宣宗時期,朝廷下旨 「(隆中)武侯草廬故址,封為藩陵」,而明正德二年,暫理襄陽府事的光化王朱祐質在隆中重建武侯祠,並上奏皇帝說:「隆中亮廟歷唐、宋、元、皆知崇奉,實非異端淫祠之比!」可見在明朝,朝庭也認可隆中是武侯草廬故址,隆中之外的「亮廟」不過是「異端淫祠」。

第三、到了清代,某些文人開始和稀泥,提出「家在隆中、躬耕臥龍崗」可笑言論!即使如此。「隆中說」仍然佔上風,如《大清一統志》襄陽府《古蹟》條:「諸葛亮宅,在襄陽縣西隆中山東。劉備三顧亮於草廬之中,即此宅也。」

又如康熙大學士李光地在他的書裏把三顧茅廬時諸葛亮與劉備的對答命名為「隆中對」,其後內閣學識、禮部侍郎、進士蔡世遠、禮部侍郎、進士卞永譽、雍正年間進士雷宏都在他們的著作中將「對答」命名為「隆中對」。而直到100多年後清嘉慶年間進士張澍在所編《諸葛忠武侯文集》中,才將「對答」冠以《草廬對》篇名。而這到了某些南陽人嘴裡變成了所謂《草廬對》是「對答」原名的證據,卻對100年前早已存在的「隆中對」視而不見。

到當代,諸葛亮躬耕地本來更加清晰。

1986年12月8日,《國務院批轉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關於請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報告的通知》中,也明確襄陽隆中是「諸葛亮故居」,而南陽臥龍崗是「武侯祠」這一個紀念性名勝。

1976年5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一書就認定 「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

1987年3月,南陽市委宣傳部出版的《歷史文化名城南陽》一書認定南陽武侯祠內的「諸葛廬」「雖系贗品」,但由於諸葛亮名氣大,「故而南陽武侯祠便頗有名氣了」。

1987年南陽市臥龍崗武侯祠門前出售的由南陽博物館印刷的導遊性小冊子《武侯祠簡介》也說:「諸葛亮隱居在南陽的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從此他就離開隆中輔佐劉備」。還說:「(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後部的茅廬……等,是後人根據諸葛亮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

由此可見,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諸葛亮隱居在南陽的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劉備在隆中三顧茅廬」就是包括南陽人在內的的普遍共識。否認這一點就是篡改歷史!而之後某些人為了地方利益推翻以前承認的共識,挑起「躬耕地之爭」!孰是孰非一目瞭然!

綜上所述,在過去1800年的歷史中,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史料敢否認諸葛亮和隆中之間的關係!而臥龍崗說從元代纔出現,而且一直都存在爭議。這些都是包括南陽市政府在內都承認的史實!想否認歷史,想篡改歷史,1800年的史料就是最大的障礙。這其中就包括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南陽市委宣傳部出版的《歷史文化名城南陽》、南陽博物館印刷的導遊性小冊子《武侯祠簡介》。


我可以告訴你,很重要!

這不單單是經濟利益的問題,而是捍衛歷史和篡改歷史的鬥爭、保護文物和破壞文物的鬥爭、正義和邪惡的鬥爭。

一、保護文物VS 製造「文物」

1、2008年「襄陽說」領軍人物——潘正賢說「讓河南南陽臥龍崗所謂的諸葛亮躬耕地見鬼去吧」,並鼓吹火燒臥龍崗(見天涯論壇)。

2、1990年前,襄陽隆中是「瓦廬」,之後仿照南陽臥龍崗改為「草廬」;2016年,襄陽修建【臥龍古鎮】,明顯的製造文物——這是襄陽的造假。

3、2007年,南陽臥龍崗重修古柏亭,有《重修古柏亭碑記》為證——這是南陽的保護。

二、捍衛歷史VS 篡改歷史

1、嶽飛北伐時,曾在南陽武侯祠撰寫《出師表》,嶽飛在「跋」中自述「過南陽」而作。可是襄陽複製後竟然刪除「過南陽」這個自述。

2、2000年前後,襄樊市長五上北京,拜訪人教社……結果2003年人教版教材注釋《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南陽」為「南陽,郡名,今湖北襄陽一帶」,言外之意,諸葛亮躬耕於襄陽隆中。我的媽呀,

(1)《後漢書—郡國四—南陽郡》「南陽,洛陽南七百里(漢制)」,這說明東漢、三國「南陽」一指南陽郡,二指南陽城(宛,今河南南陽)。人教版怎麼斷定「南陽」是南陽郡呢?

(2)退一步講,「南陽」指南陽郡,它怎麼能在「今襄陽一帶」呢?227年,諸葛亮做《出師表》時,樊城、隆中屬襄陽郡,棗陽、襄陽區屬義陽郡。這說明「南陽」在今河南南陽一帶。

(3)退一步講,諸葛亮之「南陽」是建安十三年(208年)前的南陽郡。南陽郡面積46000萬平方公里,2003年襄陽區面積2000平方公里,襄樊市1.9萬平方公里,襄陽區、襄樊市不怕被撐死了?

3、襄陽諸葛亮學術研究會會員、「襄陽說」專家餘鵬飛說(1)「以向宛洛」出自《出師表》(其實是《草廬對》)(2)博望坡在新野以南,即今襄陽境內(博望坡在南陽北,今南陽方城縣境內。

4、「襄陽說」祖先——習鑿齒通過「亮家於南陽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漢晉春秋》)和「襄陽有孔明故宅」(《襄陽記》)把諸葛亮說的「南陽」、「躬耕」、「草廬」偷換成「襄陽」、「住過」、「宅院(即磚瓦房)」。「襄陽說」奉習鑿齒為神靈,說白了把《出師表》「躬耕於南陽」給否定了。

5、某襄陽專家說最早記錄躬耕地的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出師表》被否定了)

三、學術正確研究方法、邏輯VS 錯方法、神邏輯

1、前提——「躬耕於南陽」VS 「隆中對(躬耕隆中)」

2、史料——《後漢書》、《三國志》、《晉書》VS 以習鑿齒以後的史料、《三國演義》

3、諸葛亮是否承認襄陽郡——承認VS 不承認(自我否定)

4、「南陽」能否指宛——可以指宛VS 不可以指宛

5、諸葛亮「草廬」——草廬VS 宅院

6、神邏輯(1)隆中屬於南陽郡,所以隆中是躬耕地(2)隆中就在襄陽,南陽別嚷嚷了(以「躬耕隆中」為前提)(3)諸葛亮老師、老婆、朋友都在襄陽,所以躬耕地在襄陽(躬耕於襄陽——諸葛亮)(4)南陽郡≠今南陽,所以躬耕地不在今南陽(驚天地泣鬼神)

四、正義VS 邪惡

1、2016年湖北襄陽宣傳部微信公眾號「漢水襄陽」罵南陽臥龍崗、南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是「李鬼」,結果被批評,襄陽隆中也受到質疑。可是,漢水襄陽、襄陽宣傳部、襄陽政府、襄陽隆中裝啞巴,襄陽專家集體沉默。

2、南陽政府說加強合作,打造三國旅遊。


東漢時襄陽隆中不屬南陽郡管轄,是諸葛亮躬地之爭的一個關鍵問題。堅持襄陽說的人其主要依據是東晉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所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其實,習氏的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高山大河往往是行政區劃的天然分界。南陽郡是秦昭襄王三十五(前272年)設立的,此前六年,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已在漢水南建立了南郡。漢水東西走向的50多公里是當時兩郡的分界線。南郡建立時不可能獨將漢南隆中一小塊留下,待六年後南陽郡設立時隔江劃給南陽郡。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說:「秦置南陽郡,以南山之南,漢水以北也。」《路史。國名記》引蕭梁任昉《地紀》稱:「漢江以北為南陽郡,漢江以南為南郡是也」。從秦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以前400多年間,南陽郡與南郡一直以漢水為界,今隆中之地就在漢水之南,因此,東漢時它隸屬南郡而不歸南陽郡管轄。

證據之二十八 鄧縣不是鄧城,兩地不能混同

據陳芳績的《歷代地理沿革表》記載:「古鄧國,漢置縣,原南陽郡。」又載:「鄧城始建於晉,屬襄郡。」《匯篡》釋例曰:「今湖廣襄陽府東北二十里有鄧城。」《春秋地理考實》曰:「鄧國,今河南南陽府西南百二十里鄧州是也。」從以上資料看,鄧縣不是鄧城,兩地相隔百餘裏。

那麼,鄧縣轄不轄鄧城?也是轄不轄隆中的問題?可以肯定的說,鄧縣從來沒有轄過隆中,理由是南陽之鄧縣,與隆中相隔有山都縣和朝陽縣,加上相隔 一條江,鄧縣如何管轄隆中呢?習鑿齒由於忽略上述事實,撰寫《漢晉春秋》時,誤以南陽鄧縣為襄陽鄧城以晉時的行政區劃來證漢末人物的活動,是有違史實的。

證據之二十九《隆中對》篇名不妥,應為《草廬對》

《三國志》作者陳壽在《諸葛亮集》中,把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的對話節錄下來中,以《草廬對》而定名、而問世。清代張澍在編輯《諸葛忠武侯集》時根據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志》記,對此作了詳盡的說明。我們今天看到的《諸葛亮集》將《草廬對》列為卷首第一篇,就是中華書局編輯部於1960年8月出版時,根據清人張澍的《諸葛忠武侯集》並尊依陳壽原著《諸葛亮集》而整理點校的。然而清代的《古文喈風》卻將這段選文命名為《隆中對》,既缺乏可靠的歷史依據,又不能反映客觀實際。因此,《隆中對》純粹為後人強加,後又以訛傳訛。


我就是南陽的,說實話這個爭論真的很沒意思。但是襄樊不斷的出招,我們南陽再不出手顯得我們南陽不厚道,來而不往非禮也!

其實這個事情真的沒有必要鬧成這樣,你襄陽在牛逼你能把"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改成襄樊嗎?你能不武侯祠內的文物古蹟都抹去嗎?既然不能又找不出強有力的證據那就低調點。合則兩利嘛!索性共同宣傳,反正離的也不遠,讓遊客看完襄樊看南陽共同進步豈不美哉!

我是南陽人我肯定向著南陽,但是如果真有強有力的證據出現我還是會尊重歷史,但是現階段襄樊爭的有點過了,尤其是教科書事件,令人作嘔。幾百年來都沒爭出來個所以然,單憑幾個跳樑小丑能整出來個毛線。還是你們的顧嘉蘅大人的那副對聯說得好——「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不管南陽的還是襄樊的,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財富。


南陽一一你是走到盡頭,還是怎麼了?你每天不損損襄陽,你就沒法活似的?天天搬弄除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根救命稻草外,你能不的來點新鮮東西?」救命蹈草終將也救不了你!除了瞎編,你拿不一點證據鏈來反駁?你除了耍不要臉,還是不要臉!這是一個什麼樣鬼地方?都出些什麼人?一個卑鄙的地方;一個無恥地方,一個缺德的地方;一個專做損人利己的地方;一個劣根很深,無賴到家的地方!與你為睦,襄陽真是瞎了眼,搗了八輩子的黴!你們也看看全國人民臉色,你見過國內有一個名人替你南陽美言幾句,打打抱不平什麼的?你們觀點僅侷限於你南陽內部,外部沒人認可,內部喊破天有屌用?喊吧!叫吧!編吧!累死活該,總有一天你會像驢一樣叫不動了。


這事太重要。亮講於南陽,南陽人一看,好,就這句!於是臥龍崗出名了。

襄陽人不服。明明是在咱城西二十里,亮也不說清楚,咱這廣告詞得多少才說得明白,但和南陽爭一下,似乎廣告效果更好,於是爭議出來了。

南陽人聰晌啊,這傢伙,多好的機會。敢緊上啊,爭的越激烈越好,多好的廣告。

爭議第一目標,全國皆知,最好參與,然後來個請國人評說,亮在那玩大的,種的是小米嗎,來個五日評遊,從襄陽到南陽轉一圈,,回去繼續網上交戰。

襄陽南陽人,白天數錢,晚上愉快地開戰。

所以說,這話題得爭上一萬年,襄陽南陽必需組建爭議委員會,提高爭議水平,爭取十年內完成第一目標。

同時,積極學習亞洲各國語言,把爭議擴展到亞洲各國,完成第二階段任務。

建改在襄陽南陽交界處共同組建辯論委會,設辯論大廳,每四舉辦論戰,對參戰的亞洲各國朋友提供平臺。每日重獎第一名。讓辯論長期,深入,有效地開展下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