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認爲,家長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所以,家長認爲無關緊要的、不經意的一些話語和行爲,對孩子造成的“殺傷力”可能是毀滅性的。

喜媽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9歲的小男孩,因爲撞碎了學校消防栓的玻璃,不敢告訴家長。

因爲害怕受到懲罰,這孩子寫下遺書後,從17樓跳下。

“nai nai ,我前天把學校的bo裏zhuang sui 了,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網傳孩子留給奶奶的紙條

新聞下面有位網友心疼的評論:“玻璃我幫你賠,孩子你回來!!!”

這張滿是錯別字的紙條足以說明這個孩子的稚嫩,沒有人能想象他拿起筆寫下這封“遺書”時,是怎樣的心情。

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孩子的心中,撞碎一塊玻璃要受到的“懲罰”,竟然戰勝了從17樓一躍而下的勇氣。

是不是犯錯誤接受懲罰,這樣的事他已經經歷過了,並且“怕了”!

仔細想想,這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嗎?

這個孩子並不懂,在家人眼裏區區一塊玻璃怎麼比得上他的生命重要?

而這孩子的家長,也不懂,孩子犯錯後,如何去教育纔不會留有後患。

心理專家認爲,家長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所以,家長認爲無關緊要的、不經意的一些話語和行爲,對孩子造成的“殺傷力”可能是毀滅性的。

特別是當孩子犯錯後,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它決定了親子關係的走向。

當孩子犯錯時,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知錯能改才重要。

知乎上有人曾問,“你見過最會教育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底下有一個網友說,他出去旅遊的時候,看到一對父子。

孩子拿着牛奶走在前面,爸爸走在後面。臺階太高,孩子沒拿穩杯子,牛奶撒了一地。

爸爸的第一反應不是罵孩子,先是拒絕了服務員打掃的要求,自己帶着孩子找了一塊布擦乾淨臺階。

最後還沒完,又讓孩子拿了一杯牛奶,告訴孩子怎樣拿杯子纔不會打翻。

有個孩子在電梯裏撒尿,他的媽媽做出了怎樣的懲罰呢?

手寫了一封檢討,在父母的監督下打掃了一個月的電梯。

尹建莉曾說過,“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要孩子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事。人在成長中吸取經驗,必然是從犯錯中不斷改進。

所以,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先告訴他這樣的錯誤如果不可避免了,那麼我們就要想方設法去改正。

當孩子犯錯時,一味的批評會造成反效果。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問喜媽,爲什麼我的孩子總是粗心大意,一道題錯幾遍?

有一個七歲孩子的媽媽,她特別喜歡監督孩子學習,每天都盯着孩子做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字寫錯或寫歪了),一邊幫着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說過多少遍了,怎麼就是記不住,氣死我了,你!”

可能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孩子會內疚,心想:“怎麼這麼粗心寫錯了”。

但隨着家長的長期負面評價,會摧毀他的自信心,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即使很努力也沒用,開始自暴自棄。久而久之,家長再怎麼說教,他也聽不進去,改不過來了。

不清楚緣由的責備與批評,只會讓孩子產生防備、逆反的心理,他們會對父母的批評滿腔憤怒和怨恨,會想着怎樣才能扯平,或者下次不被父母抓到,從而埋下諸多隱患:

孩子們會爲了避免遭受責備或懲罰,犯錯後對家長進行隱瞞,甚至撒謊。

當犯錯和懲罰形成條件反射時,孩子選擇逃避,因此釀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開頭因爲撞碎玻璃而跳樓的孩子就是典型例子。

當孩子犯錯,謹記這幾步:

第一步:問清楚事情的經過

比如說,“事情怎麼發生的?”“你能給媽媽解釋一下嗎?”

不要不分青紅皁白一頓罵,先問問孩子是怎麼回事,再做決定。

當你給了孩子說話的權利,事情的真相纔有了意義。

孩子犯錯後,問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真的很重要。

第二步:要感受孩子的同理心

當成年人犯錯尚且會感受到難過愧疚,何況是孩子。要是這個時候,有人對你的感受不管不顧,直接指責,你會開心嗎?

對孩子也同樣如此,孩子犯了錯,比如考試沒考好,打破了杯子等等,第一個難受的肯定是他。

所以第一時間我們應該安撫孩子,感受孩子的同理心。

第三步:幫助孩子分析對錯

爲什麼孩子會犯錯誤?往往是不知道做這件事是錯誤的,或許是知道但又不重視的。

當孩子犯錯誤,我們要幫助孩子,讓孩子知道一件事的是非對錯,做這件事要承擔的後果。

第四步:教育如何彌補和解決問題

一件事已經發生了,那麼就應該想到怎樣去解決,而不是不去解決事情一直在指責。

第五步: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生命很重要

犯錯沒關係,遇到挫折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你的生命安全。家長們應該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意識。

人無完人,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犯錯,怎麼能要求孩子一點錯都不犯呢?所以希望所有家長,能在孩子犯錯後做出正確的做法!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