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種植的外在條件有哪些?怎樣才能種出優質苜蓿?

種植苜蓿首先要選用當年種籽,陣舊苜蓿籽即使你保管在好,色澤會變成紅黃,出苗率也達不到70%。

苜蓿喜陰涼,種植在西南低凹的地方或河灘地段最好。

種植苜蓿一定要和小麥,葫麻,穀子等作物套種,有利於出苗,不止於太陽暴曬而傷苗,收割農作物時,盡量把茬留高些。在秋後每畝撒尿素10斤,第二年精心管理,保證地裏不要長高桿雜草,苜蓿一般到三年後產量才能提高!


首先感謝邀請,但我不知道題主為什麼一來就談外在條件,是已經默認你所種植的苜蓿是優良品種嗎?我們都知曉苜蓿是著名優質牧草,在國內廣泛種植,產量可觀,畜禽都喜愛採食,具有「牧草之王」稱號。我國種植的苜蓿品種主要有,中苜1號,甘農3 號,草原2號,這幾種苜蓿品種性能好,適應廣泛種植土壤,產量可觀。根據苜蓿的品種特性,結合有利自然條件,科學的種植方法,苜蓿高產不是問題。

種植外在條件

1.播種季節:像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靠北方地區,一年可以多次收割。以秋季播種為主,在8月10號到9月10號期間播種。不能太晚,利於抵抗冬季低溫霜凍。

2.最適土質:苜蓿生長最好的是土質細軟的沙質壤土地,酸鹼度PH在6.5-7.5為最佳,土質鹽分不要超過3%,要求土地平整,不要低窪積水或土質條件不均勻。對於土質條件比較差的種植環境,可以通過外在措施改善苜蓿生長土質環境。

3.播種方式:為了便於管理和田間通風等,一般採用行栽,行距在30公分左右,播種量1公斤/畝,下種深度在0.5-1cm就夠了,有利於出苗。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包括肥料、水分、雜草、病蟲害監測等任務。

除雜草:在秋季播種後,在來年的夏季,首個進行二次出苗生長時,田間雜草最容易乘勢瘋長。一般可以選用除草劑,但要注意不要殺死了牧草,同時避免噴葯飼草飼餵動物。

防病蟲害: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鏽病、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莖病、黑莖和葉斑病、黃斑病和輪斑病等8種。在進行苜蓿管理時,要對注意病害防治。但是,在病害綜合防治時,農藥的應用很受限制。所以有效措施是,通過農牧措施預防病害。可行措施有,注意科學整地、嚴格播種方式方法、科學田間管理、合理利用與收穫、注意儲藏的等全過程。


苜蓿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包括水分、空氣、溫度等。其中水分和溫度條件尤為重要。苜蓿種子萌發食吸水較多,其吸水量一般為種子本身重量的1倍以上。一般來說,苜蓿在土壤含水量為40~60%時發芽最好,低於40%其發芽勢和發芽率顯著下降。苜蓿種子萌發時所要求的最低溫度為0~4.8c,最適溫度為31~37c,最高溫度為38~44c。

苜蓿的播種時期可分為春播、夏播和秋播。播種時期的確定主要取決於溫度、水分、雜草危害及利用目的等。溫度是確定播種期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當土壤溫度上升到種子發芽所需的最低溫度時開始播種最為合適。土壤墒情是播種的必要條件,墒情不良不能播種。在雜草和病蟲害最為嚴重的地方,應在雜草少、病蟲害輕的時候播種,這對於苜蓿尤為重要。

北方各省(自治區)可進行春播或秋播,春播多在春季墒情較好,風沙危害不大的地區採用。也有早春頂凌播種;春季播種可在當年收割利用,但是需要防除雜草。夏末和秋季播種常在春季土壤乾旱、晚霜較遲或春季風沙過多的地區進行,這種播種宜早不宜晚,即在冬季到來之前使幼苗有充足的發育時間,藉以在根中儲藏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以利於越冬。夏末和秋季播種可以避免雜草的競爭以及不良的夏季氣溫和潮濕條件。

在南方和北方較溫暖地區一般進行秋播,播種時間前者為9月,後者為8月中旬前,過遲易受凍死亡。如長江流域在9月播種最好。某些春旱又寒冷的地區,常行冬季寄籽播種,可提高苜蓿的抗旱性和抗逆性。就具體播種期來說,西北、東北、內蒙古乾旱地區常採取頂凌播種,此時潮濕容易出苗。一般在4~7月播種,最遲不晚於8月上旬。河北南部宜在3~4月播種,最遲可延至9月中旬,河北北部應在8月以前播種,8月以後播種不易越冬。北京地區宜3~9月上旬播種,但應避開夏天炎熱乾燥時期。長江流域春、秋季播種均可。

苜蓿播種量直接影響其產量和質量,因此,播種時必須適量下種,合理密植,才能獲得高產優質的苜蓿產品。確定苜蓿的播種量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考慮:收草用的比收籽用的播種量要多;種子品質好的播種量少些,品質差的應加大播種量;條播比穴播的播種量大;整地質量好、土壤細碎、水分充足的土地上播種量可少些,反之,土塊大、墒情差、不易出苗的應加大播種量;早春播種,由於氣溫較低,對種子發芽不利,應適當加大播種量。大多數苜蓿栽培品種每千克約含種子10萬粒。為了在播種當年獲得最高的產量和保證以後良好的生長,理想的種植密度是每平方米135~270株。具體播種量應視不同情況而定,一般來說,作為收種用的苜蓿地每公頃播種量為5~7.5公斤;收草用播種量每公頃15~22.5公斤。在耕作良好而緊實的土地上播種苜蓿時每公頃播種量10~13公斤即可。

紫花苜蓿可採用單播、混播以及保護播種。其播種方式可分條播、撒播和穴播。採用哪種方法應視品種類型、土壤和氣候條件以及利用目的而定。.融伏善隷亂衛試警(1)條播每隔一定距離將種子播種成行,紫花苜蓿以條播為主。條播時行距的大小因品種和利用方式的不同而異,應以能否獲得高產優質的苜蓿產品為標準。收種用的苜蓿,一般採用寬行,在無灌溉條件下,行距為45~60釐米,灌區以70~90釐米為宜,有時甚至達100釐米。在這樣的條件下,苜蓿單株營養面積大,發育良好,為種子高產創造了條件。收草用的苜蓿在潮濕地區或有灌溉條件的乾旱地區種植,其行距可適當密些,一般行距為20釐米,以達到充分利用土壤水分、養分和消滅雜草的目的。

而在乾旱條件下,收草用的苜蓿一般採用30釐米的行距進行條播,以保證苜蓿植株有足夠的營養面積。警苜蓿種子小,儲藏的營養物質不多,種子萌發及幼苗期的生長緩慢,除整的精細和清除雜草外,播前要進行鎮壓和耱地,形成上松下緊的種牀,這樣可防止播種過深。苜蓿的播種深度是種植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影響播種深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類型等。在緊實粘重的播種地上,苜蓿的播種深度為1.3釐米,而在粗粒土壤中則應深些。如在沙質土壤上則以2釐米為宜。利用碎土鎮壓播種機和具有鎮壓輪的播種機進行播種可以使種子和土壤良好接觸。利用改進的穀物條播機帶狀播種,在土壤肥力較低或外界不良環境的情況下,可提高苜蓿的出苗率和有利於幼苗的生長發育。

撒播撒播是指將苜蓿種子儘可能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後輕耙覆土。這種方法往往不容易使種子分配均勻,常常出現或稀或密的現象。同時由於覆土不甚均勻,也會影響出苗和幼苗生長。進行撒播時應先將整好的地用鎮壓器壓實,撒上種子,然後用輕耙或鎮壓器鎮壓。這樣能保證種牀緊實,也能防止播得太深。試驗表明,苜蓿條播和均勻撒播的產量差異並不明顯。即使在播種量最低的情況下,播種的苜蓿植株也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和營養元素。所以,對苜蓿而言,只有整得精細,撒播均勻播種量和播種深度合適,撒播的效果並不比條播差。在生產實踐中,撒播多在降水量比較充足的地區,同時特別要求播前清除雜草,以減輕苗期的危害。此外,這種方法多用於改良草場,即增加現有草場豆科牧草時使用,如在冬、春季節把牧草種子撒在草場上,藉助解凍與融化的自然作用和牲畜的踐踏等把種子埋人土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