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月亮與六便士》

(以下僅鄙人的拙見,絕無冒犯作者之意,如有不妥,請諒解。)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來說也是如此。它在我國深受喜愛和追捧,主要原因還是各界人士對它的極高讚譽,讓人們不得不對他產生好感。而被人們所熟知的就是「他,抬頭看見了月亮,而腳邊的六便士卻在夜裡無聲的反射著幽冷的月光 ……」都說他書裏的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我發現的作者與作品密切的關聯。

我記得在文中作者提到過以下幾段話,「一個人的作品最容易揭示出他本人」「但是在他們寫的書,他們作的畫裏,他們自己真實的面目卻是暴露無遺」「對一個目光銳利的觀察者來說,即使是一部作者信手拈來的作品也能泄露出他靈魂深處的祕密」人們都說作者對人性的瞭解很深刻,而我想說可能是作者對自己以及身邊人的瞭解很深刻。您且聽我細細道來。

從《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來看,我看到的是裡面的人物可能是作者自己以及身邊人的一種映射。其中主角思特里克蘭德就是作者的一個影子,一個內心有點兒偏激的影子。此話怎說?俗話說的好,知人論世。那讓我們回到作者毛姆的經歷吧,「小毛姆不滿十歲,父母就先後去世,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悽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而我們再仔細看看書中主角的性格,書中提到過「在思特里克蘭德太太把我介紹給她的丈夫時,他只是不冷不熱地與我握了握手」、「他是看上去非常呆板的人」。從這裡不難看出主角他性格也是比較沉悶、內向的。

最有意思的是文中的講述者「我」,雖只是文中的旁觀者,但是如果要說他是現實中的誰,我覺得他是兩個人的結合體,作者毛姆自身和他的同志伴侶哈克斯頓。這又是為何呢?講述者「我」毋庸置疑是作者自己,因為它能接觸到每個人,瞭解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並做出評價,但是評價有沒有超過人物身份範圍。在文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的離開,他的太太很是傷心,然後文中講述者「我」是這樣看待的,「我當時還不太瞭解女人的一種難以改掉的習慣:喜歡跟任何一個願意聽她傾訴的人,喋喋不休地談論她的私事」、「她很不快活,可是為了贏得我的同情,她能把她的這一痛苦充分地表現給我看」。不可否認,人確實如此,但我想作者為何這麼寫,也離不開自身的經歷吧。「1915年,毛姆與慈善家託馬斯·巴爾那多博士的女兒茜瑞·威爾卡姆生下一個女兒。茜瑞當時是個有夫之婦,但她次年與丈夫亨利威爾卡姆離婚,並與毛姆結婚。但是婚後,毛姆大部分時間與哈克斯頓生活在一起。1927年,茜瑞終於不堪這番冷落,與毛姆離婚。」這樣不難想到,文中的太太不和現實作者太太有著相似的經歷嗎?而且她們的表現也很可能非常一致。對於其太太的表現,作者應該感受了很多吧。兩個人的分開,主要還是志向不同吧,作者更想要靈魂上的伴侶吧。那為何又說他又是作者通知伴侶的化身呢?我想是我看到了書中他們兩能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說心裡話,而且講述者「我」也是性格內向的主角唯一不那麼討厭的人吧。文中最幽默的地方我覺得就是兩個人之間的談話了吧,而作者現實中的「毒舌」也在這裡展現的淋漓盡致。文中的一段對話,「她願意把這發生的這一切都忘掉,重新開始。她不會說你一句的。」「讓她見鬼去吧。」主角就是這麼直截了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你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好了,既然你已經把壓在你心頭的東西倒出來了,讓我們去喫飯吧。」雖然會和朋友爭鋒相對,但是全然不影響恢復往日平靜的感情。我最喜歡,覺得最有愛的莫過於這一段了:

當這個胖子離開以後,我說:

「戴爾克 施特略夫認為你是個偉大的畫家。」

「你以為我會在乎他的評價嗎?」

「你願意讓我看看你的畫作嗎?」

「為什麼我要給你看呢?」

「也許,我願意買上一副的。」

「也許我還不願意買呢。」

「你過得好嗎?」我笑著問。

他咯咯地笑了。

「我看上去像過得好嗎?」

「你好似一副餓得半死的樣子。」

「那我就是餓得半死了。」

「那麼,我們一起去喫頓飯吧。」

「為什麼你要請我?」

「我可不是出於憐憫,」我冷冷的說。「你餓不餓肚子關我什麼事。」他的眼睛又一次亮了起來。

「那麼我們走吧,」他站起來說。「我正想美美地喫上一頓呢。」

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互損,但還是彼此關心。又一次認同「藝術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可以說是主角最有趣的時光了,和自己的好友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現實中作者毛姆的與同志伴侶的經歷是這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40歲的毛姆加入了法國的紅十字急救團。在西線服役時,他遇到了22歲的美國人吉拉爾德·哈克斯頓。哈克斯頓外向活潑、精力充沛,與由於口吃而不善交際的毛姆恰成互補。毛姆遂僱哈克斯頓為自己的私人祕書,兩人的伴侶關係一直保持到哈克斯頓1944年去世。」因為三觀、志向相合,這可能是他們在一起的原因吧。那在這再提一提文中的另一女性角色—愛塔(剛剛靈光一現,「愛塔」這一名字是不是和中文裡諧音「愛他」,這僅是個人的過度亂想,沒有其他意思)。而這一角色,也正是作者同志伴侶的映射,現實生活中這位伴侶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他的身邊,就如同書中的愛塔一樣。「這對同志伴侶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攜手同行,遊覽了中國、印度、拉美等地。毛姆作為「世界旅行家」的稱號也由此而來。在這些旅行中,哈克斯頓好比毛姆的眼睛與耳朵,在與旅途中各色人等的交往中,為毛姆搜羅了大量「奇聞軼事」,而這些故事日後則成為毛姆小說創作的源泉。」

還是回到作者說過的:「一個人的作品最容易揭示出他本人」。

最後將我最崇高的敬意獻給《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作者,謝謝他帶給我們豐富的精神世界。

文中加粗斜體字選自《月亮與六便士》

文中加粗下劃線選自作者毛姆的百度百科介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