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平生最痛恨的就是身上發癢,經常會在身上撓來撓去。為此,朱元璋將自己非常喜愛的一根「痒痒撓」玉如意賞賜給他,可謂皇恩浩蕩。但是,當他犯事後,令朱元璋恨到了極點,竟要讓他感受人生最大的痛苦,你不是害怕癢嗎,我就要讓蚊蟲將你叮咬而死。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大明開國宰相李善長即將年老致仕,並向朱元璋推薦同鄉胡惟庸繼任。

當時,朱元璋心目中最中意的接班人選是劉伯溫,因此對劉伯溫說:「朕看,最適合擔任宰相之職的就是你。」但是,劉伯溫果斷拒絕:「我的性格太剛,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宰相的職務需要平衡各方關係,那可就是一間房屋的頂樑柱,而臣最多就是屋頂瓦片下的一根椽木,會影響房屋穩定的。」

朱元璋又問他:「你認為胡惟庸這個人怎麼樣?」

劉伯溫回道:「胡惟庸心胸狹窄、任人唯親,並非適合人選,應該重新慎重選擇。」事後,朱元璋認為劉伯溫「不識抬舉」,心下惱怒;胡惟庸認為劉伯溫故意阻擋他的仕途,懷恨在心。

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胡惟庸擔任右丞相,遇事小心謹慎,勤奮努力,頗得朱元璋寵信。1377年,朱元璋進封胡惟庸為左丞相,位列百官之首。

期間,朱元璋見他經常在身上撓來撓去,隨手將自己喜愛的「痒痒撓」玉如意賞賜給他。受此恩寵,胡惟庸在百官中的威望一時無人可及。大人物的行事風格就是不一樣,要麼不做,要麼做絕,要麼恩遇盡舍。無論那種,盡可影響四方。

不久,胡惟庸的小人本性開始流露,對於朝中的生殺廢黜大事,皆以自己喜好而定,有的直接避開朱元璋私自執行。例如:對於內外各部門呈送的奏章,他必先過目,凡是陷害自己的,一律扣留不呈。事後,還要尋找借口對當事人進行誣陷報復。如:劉伯溫生病期間,吃了胡惟庸安排的太醫開的毒藥,不幾日中毒身亡(官員向朱元璋彈劾胡惟庸時所講);學士吳伯宗彈劾胡惟庸,差點大禍臨頭。見此,文武官員競相奔走其府門,所賄送的金銀財富不可勝計。

隨著權勢日隆,胡惟庸漸漸變的專權自負起來,不軌的異心也在開始萌芽。

後來,吉安侯陸仲亨從陝西歸來,擅自乘坐驛車,遭到朱元璋的怒責;平涼侯費聚奉命安撫蘇州軍民期間,整日沉溺酒色,遭到朱元璋的斥責。胡惟庸得知此事後,心中暗喜,隨私下與倆人多有秘密往來。一日酒酣,胡惟庸喝退閑雜人等,悄悄對二人道:「我們都做過許多的犯法之事,一旦泄露,盡皆大禍臨頭。」當二人驚慌之時,他則告訴二人不必擔心,只要大家結成同盟,會有更好的未來。同時,暗示他們在外多收集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六》記載:十二年九月,占城來貢,惟庸等不以聞。中官出見之,入奏。帝怒……乃誅惟庸、寧並及節。

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胡惟庸案發,被朱元璋誅殺,但《明史》中並未言明胡惟庸是如何遭到誅殺的。至於胡惟庸被脫光衣服,綁在樹木中,遭蚊子叮咬而死的說法,當來自「2008年胡軍版的《朱元璋》電視劇中的劇情」,應該只是人物形象的藝術升華,或者是個民間傳聞。

盜賊也懂:「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道理,但是胡惟庸作為一名堂堂宰相,竟然不顧:「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大義,反而想要行那「食君之祿,飽己私慾」的禍亂之事來,豈能有個好下場。

圖片來源網路


大概是因為關於朱元璋的各種野史在民間流傳甚廣的緣故,才會有胡惟庸被蚊子咬死這樣野趣十足的說法。

僅從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殘暴手段講,讓蚊子咬死胡惟庸顯然不符合朱皇帝的作風。

朱元璋到底是怎麼幹掉胡惟庸的呢?

曾任朱元璋賬前黃旗先鋒的俞本,在永樂初年撰寫的《紀事錄》中,對誅殺胡惟庸的經過有詳細的記錄——

「是年(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余,埋其屍,次日復出之,支解於市,縱犬食之。錄其家資,以妻子分配軍士,子弟悉斬之······上以應天府所屬上元、江寧二縣之民與胡惟庸為黨,將男婦長幼悉屠之。」

簡單譯讀一下,胡惟庸死的相當慘,先是被押到玄津橋斬首,埋入丈余深的大坑裡,第二天朱元璋覺得還不解恨,又命人將屍體挖出來,先在眾目睽睽下肢解,然後縱犬吃掉。財產則全部沒收入官,妻妾分配給軍士,家中男性全部處死。

朱元璋殺人,除了誅族這樣的常規殘暴動作,經常還有肆意濫殺的時候。與胡惟庸關係密切的大批官員被誅殺就不說了,上元、江寧兩縣百姓因為與胡惟庸關係密切,朱元璋居然不分男女老幼,將兩縣百姓全部殺光,其兇殘程度著實令人髮指。

胡惟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胡惟庸是安徽定遠人,大明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的老鄉,嚴格意義上他算不上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他於龍鳳二年(公元1356年)才投奔到朱元璋帳下。

說到胡惟庸發跡,一般都說他是靠兩百兩黃金賄賂李善長,得到後者的庇護提拔,從此平步青雲。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胡惟庸發跡還是有屬於他自己一套道理的。首先,他天然地是淮西集團的一份子,跟李善長的關係又極近極好,這一點讓他獲得了發跡所需的最重要資格;其次,胡惟庸的才幹和鑽營功夫都是超乎常人的,這讓他在大明建國初期很容易嶄露頭角、施展拳腳;最後,胡惟庸和朱元璋的性格很像,「為人雄爽有大略,且陰刻險鷙,眾多畏之」。性格決定行事風格,這一點決定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朱元璋是欣賞器重他的,而他也能將之轉換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勢。

正因為這些,胡惟庸在大明官場上升遷的速度幾乎是火箭式的,洪武六年,被朱元璋提拔為右丞相,洪武十年更進一步,一舉拿下左丞相大位。

但皇權和相權歷來是互相傾軋的,加之這一君一相在性格上又相似相剋,所以說,從一開始,胡惟庸的最終命運就已經註定了。

胡惟庸到底謀反沒謀反?如果沒有,他在這場君臣博弈中又幹了什麼?

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既然胡惟庸好攬權,愛專斷,做事大刀闊斧,不避鋒芒,那朱元璋為什麼還要讓他在丞相大位上一干就是七年,嚴重影響他的帝王集權?

一種說法是,事態都是逐步惡化的,朱元璋需要逐步意識到危害性、危險性,然後再採取廢殺之舉。

另一種說法很有陰謀論的味道,朱元璋早想廢除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但因阻力太大,他需要在這個位置上安置一個讓朝堂上下「深惡痛絕」的靶子,而胡惟庸就是最理想的靶子,因此他和胡惟庸之間的博弈本質上是一場「養惡以用」的帝王權謀遊戲。

人一旦嗜權,往往就會失去對外界的警惕和對自身的警醒,胡惟庸在丞相大位上的擅權之舉就是個典型。

對待異己,此人不僅敢打擊剷除,而且會打擊剷除。

明初丞相楊憲被治罪處死,被後人比作諸葛亮再世的劉伯溫被疑似毒殺,這裡都有胡惟庸暗下黑手的影子。

而當這些最具威脅的政敵、異己被逐一打擊剷除掉之後,胡惟庸變得越發地驕縱張狂、有恃無恐。

朱元璋打擊他,進而廢丞相的舉動正是從這個階段開始的。

但朱元璋首先祭出的不是屠刀,而是政治手段。

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悉罷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等官,設布政使一員」,又增改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各司對六部和皇帝負責。

如此,中書省便失去了實權,丞相的權利也因此被大為削弱。

還沒完,洪武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又下詔,「命奏事毋關白中書省」,實際上就等於奪走了丞相的行政實權。

史家認為,這是朱元璋欲對胡惟庸下手的信號。

這些,胡惟庸不可能沒有察覺,他是非常熟悉朱元璋嗜殺本性的,那問題來了,這時他是坐以待斃呢,還是鋌而走險,奮力一搏呢?

照胡惟庸的性格,鋌而走險、奮力一搏的心理他多半是會有的。但要把這種心理發展成謀反之實,不僅需要巨大的勇氣,也需要一些時間。

基於此,在朱元璋圍獵他的時候,他應該還沒到謀反的份上,而是在極力地拉幫結派,穩固自己的勢力,以圖達到朱元璋想動他而動不了的效果。

於是這就有了他暗中勾結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又與御史陳寧在中書省「閱天下軍馬籍」,下令都督毛驤找來衛士劉遇賢和亡命徒魏文進做心腹,以及派明州衛指揮使林賢下海勾結日本人,遣元故臣封續致書元嗣君脫忽思帖木兒,當然還有尋求李善長暗中支持等一系列「大逆」之舉。

而朱元璋在博弈的過程中,卻很是從容有章法,一點點地擠壓,乃至最後舉起屠刀。

先是抓住胡惟庸兒子墜馬而死,胡惟庸濫殺無辜行嚴厲手段;接著又拿劉伯溫之死以及胡惟庸一些擅權把柄來大做文章;到洪武十三年,在一片肅殺氣氛下,終於有人站出來檢舉揭發胡惟庸有「謀逆之事」。

至於胡惟庸詭稱家中水井中湧出吉泉,邀請朱元璋臨幸,進而藉機弒君篡權的說法,則是經不起推敲的野史傳聞。

但不管怎麼講,即便胡惟庸沒有謀反之實,但謀反之心多半是有的。

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對他的怨怒之氣才會那麼重,斬首埋坑裡了還不解恨!


胡惟庸的死要從明初的「胡藍之獄」說起,洪武十三年五月初二,朱元璋從西華門擺駕到胡惟庸家,當時胡惟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書省左丞相。突然,有一個人攔住了去路,並且還拚命用手指著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覺有些蹊蹺,登上城門朝胡惟庸家一看,頓時大驚失色,胡惟庸家滿是身披鎧甲的士兵,埋伏在府中。

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真的是被朱元璋用蚊子咬死的嗎?

就在前幾天,胡惟庸對朱元璋說,他家裡的井中長出了石筍,這是天下祥瑞,請他到胡府觀看。朱元璋立即調集禁兵包圍了胡惟庸府邸,逮捕胡惟庸一家,不久全家被誅。

胡惟庸一案,前後持續達十年之久,胡惟庸是李善長一手提拔起來的,最後以七十七歲高齡的前任丞相李善長被殺為終結,被殺的王公貴族,總數達到三萬人之多。攔路的人是西華門內史宦官雲奇,史稱「雲奇告變」。

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真的是被朱元璋用蚊子咬死的嗎?

胡惟庸是個什麼人呢,劉伯溫曾說他是一個「寧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無權」的貪權之人。早年隨朱元璋起兵,一路晉陞為丞相,地位僅次於皇帝,朱元璋將大小事務都交給他處理,他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大臣們的生殺罷黜,飛揚跋扈,肆意妄為的性格毫無顧忌的顯現了出來,他在朝中拉幫結派,逐漸形成了一個文臣武將齊全的小集團,圖謀不軌。

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 胡惟庸真的是被朱元璋用蚊子咬死的嗎?

胡惟庸如此肆意妄為,難道他心裡就不怕有一天東窗事發,野心敗露嗎?他當然怕,惶惶不可終日,就在他家井裡長出石筍的時候,他認為這是一個契機,不料被人告密,身敗名裂。

表面上看,是朱元璋和胡惟庸之間的鬥爭,那為什麼胡惟庸死後,朱元璋沒有再立一個丞相呢?朱元璋已經充分認識到了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只是胡惟庸的驕橫跋扈更加加深了朱元璋的這種認識,胡惟庸倒台之後,朱元璋廢除丞相制,把丞相制改成了六部尚書制,這六部首腦直接向皇帝負責。朱元璋終於可以大權獨攬,胡惟庸的謀反只不過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好實施的機會。

胡惟庸送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朱元璋的重典治國理念。元朝末期,社會黑暗,官員腐敗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朱元璋從小貧寒困苦,漂泊不定,這些經歷是他深刻認識到不失去民心,必須重典治國,他制定《大明律》,《明大誥》等法律,從重處理犯罪特別是官員犯罪行為。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胡藍之獄如此慘烈,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功臣名將對至高無上的皇權形成了威脅,朱元璋必須剷除這種威脅。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胡惟庸被蚊子咬死這件事在史書中根本沒有明確的記載,大多是民間百姓的想像外加現在影視劇的「天馬行空」。

我們面對每一種信息,都要有甄別的能力,姑且不論一個人到底能不能被蚊子咬死(蚊子傳播疾病除外),就算封建社會那麼多的嚴苛酷刑,也沒有聽說有蚊子咬這一項。

就算如同一些人說的那樣,胡惟庸怕癢,我想朱元璋那般的嫉惡如仇也不會簡簡單單只用蚊子來誅殺他不滿的人吧,我想明太祖對殺人的興趣大多在於如何更狠辣,而不在在於死的多麼奇葩。

一、胡惟庸是明初的宰相,也是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有實際官職之稱的「宰相」,從此,宰相這個職位就被廢除了。

胡惟庸在宰相位置上幹了七年,他在任上獨斷專行,結黨營私,廣織了自己的勢力,終於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危險,最終下令處死,成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二、在近幾年的影視劇中,關於胡惟庸的死法大體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民間傳說,也被我們津津樂道的蚊子咬死說,號稱胡惟庸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蚊子咬死的人」;另外一種就是五馬分屍說,也足夠凄慘血腥。

但有記載的史書卻都不同於上述的兩種說法。據永樂初年的《紀事錄》記載:「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余,埋其屍,次日復出之,肢解於市,縱犬食之」。

總體意思就是說先被處死於玄津橋,埋了屍,結果第二天又挖了出來,分屍以後在鬧市被狗吃掉了。這般死法我更覺得走朱元璋處事的作風,相比蚊子咬死更有信服度。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胡惟庸居然是被蚊子咬死的?這話聽著邪乎,您如果設身處地的想一下,這就得起一身的雞皮疙瘩,這吸血吸不死,他也得癢死!俺的那個大老天啊,蚊子居然還有這麼個功效。

話說這事是真的嗎?您把那大眼珠子拿開,別瞪著俺瞧,俺真沒啥好說的,來氣!您自己個感覺,老朱他真要給這胡惟庸整這麼個刑法,不是瘋了就是瘋了。

根本沒有這麼個事,這也不知道跟哪裡吹出這麼一股子妖風,見了窟窿眼就長,這也沒誰了。

這題目根本就不是在說這胡惟庸,是明著暗著指著老朱的鼻子罵,心眼咋就那麼恨!

所以俺只能抱著胳膊呵呵了!他老朱對待犯了事的官是夠狠,但拿蚊子去整這刑法,這就不符合老朱的風格。他寧願把這犯官的家口全剁了,也不會拿這蚊子逗你樂。

那麼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咋說呢?胡惟庸這案子作為明初四大案子之一,他是有根子的。

他老朱對於那些個膽敢挖皇權牆角的官,那叫個深惡痛絕。可打秦始皇統一六國,確立這世界上最大的官就是皇帝以後,秦始皇就感覺身邊這得有一個這麼個人輔助自己,所以就設立了宰相的職務。

從這起頭都實行了好幾千年了,整到朱元璋的手裡,這宰相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職務。這做皇帝的要是把皇宮的大門給關上,得,這天下基本上就得聽這宰相的。

對於他老朱來說,那哪成啊!爺們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一個不小心就成你的了。所以老朱就一直琢磨咋能把這宰相的帽子收回來,不然的話自己後邊的子孫非得栽倒這宰相的手裡邊。

聽到這裡,大傢伙也就知道了,這皇權和相權他有時候是衝突的,有矛盾的。

所以胡惟庸的案子其實是老朱廢除相權的一個借口而已,當然這胡惟庸他也是作死,畢竟他不作死,老朱廢除相權的想法就實施不了。這不把這胡惟庸辦了,回頭就把這宰相的帽子給扔到了垃圾堆里和蒼蠅為舞去了。

那麼咱就看看這事情的經過。

開頭的時候,老朱手底下的宰相是人家李善長,咋說呢?這李善長瞅著自己個年事已高,身上這擔子是擔不動了,這就提出要退休。

「你給整個候選人唄!」老朱不打算放過李善長。

李善長扣著下巴磕摸著一大把的鬍鬚,這就推薦胡惟庸。

開頭他老朱也不放心這胡惟庸,轉頭就問這劉伯溫:「老劉啊!這宰相的位置你整上咋樣?」

「你快拉倒吧!人家宰相是幹啥的?是平衡朝堂上所有意見的一個人,那是房子的頂樑柱!最起碼這人得八面玲瓏是吧!您瞅瞅俺,俺那直腸子的性格,整不了這個!咱充其量就是房子前邊那木頭疙瘩,用的時候擋個風遮個雨啥的還成,那來當柱子使喚,這房子得塌了!」劉伯溫那小腦瓜搖的就像個撥浪鼓似的。

「那麼你感覺這胡惟庸咋樣?」老朱不死心的拋出另外一個問題。

「這人是八面玲瓏,但這人心胸可不大啊!畢竟老話說宰相的肚子能撐船才成!」劉伯溫表示這不行。

可老朱蹲在那琢磨了半天,還是確定了胡惟庸當這宰相。

這不胡惟庸一上台,知道了劉伯溫給他上眼藥水,沒少給劉伯溫背地裡下絆子。大傢伙知道劉伯溫是咋死的?就是吃了胡惟庸整的那太醫下的藥方子給整死的。

那麼胡惟庸膽子咋就那麼大呢?其實也不是,人總是不停的在作死的邊緣試探不是。

開頭的時候,這胡惟庸還小心謹慎的伺候著老朱,那個小心謹慎你就別提了,把個老朱哄的賊開心。

當年這胡惟庸因為給老朱辦事的時候,身子痒痒,倆手巴掌乘著老朱不注意的時候那個撓。老朱瞅見了樂了:「行了,就那麼難受,把這個賞給你了,撓去吧!」

得,胡惟庸還得了一個玉如意的痒痒撓。就沖這事,大傢伙不難發現胡惟庸當時多麼的被老朱信任。

不被老朱信任,你還痒痒撓?一把破刀片子就賞給你了。

這時間久了,老朱也就疲了,他也願意將一些事情交給胡惟庸來辦,自己聽聽胡惟庸整的最後結果就成。

得,就這麼一下子,胡惟庸就飄了,這就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飄了以後的事

握著生殺大權這就開始胡作非為了,啥事也不按照規章制度來了,干點啥事憑著自己當時的喜怒哀樂來,這還不算,更加要命的是有些個事,居然背這老朱去干。

尤其是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摺子,全壓下來,回頭就把這些個上摺子的人給辦了。

就他這麼一弄,滿朝堂的官員,全往他家擠,他那家門口的那門檻都被磨平了,那景象都趕上過年的時候大傢伙趕集的樣子了。一筐筐金銀財寶如流水一般的就進了胡惟庸的家門口,把這貨肥的,打個噴嚏出來噴的都是油水。

咋說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胡惟庸那就想著再升上一升。可他這官在老百姓的眼珠子里這已經是頂天了,您要是再往上竄,那就是皇帝的帽子了。

所以這胡惟庸就起了歹心了。你說事咋就那麼巧,瞌睡就送個枕頭,話說那吉安侯沒事跑驛站整了一輛驛車趕路,結果被老朱指著鼻子罵:「現在老百姓剛剛有點盼頭,大傢伙全像你一樣,國家的錢就讓你這麼隨便糟蹋了,老百姓還不得賣兒賣女去!滾!」

就這麼著這貨就被老朱趕到代縣抓盜匪去了。

另一個是平涼侯,老朱讓這貨去安撫軍民,他到好啥事都不幹,一天天的除了喝酒就是找女人,這那成啊。這事捅到老朱的眼睛裡,把老朱氣的鼻子都歪了。這又讓這貨去招降蒙古,這事他那辦的了,結果就是灰溜溜的又回來了。

老朱指著這貨的鼻子罵,瞅那架勢這平涼侯感覺後脊樑冷風嗖嗖的刮。

胡惟庸瞅見了,把這倆人召集起來,這頓威逼利誘,三個大腦殼這就決定蹲在外邊秘密的招兵買馬,要造反了。

胡惟庸感覺這還不夠,這不要聯絡那大海邊的小鬼子,這還不算給那還沒有被消滅乾淨的元朝嗣君寫了一封信,說只要俺辦事的時候,你能出兵,俺就向你稱臣。

這事辦的,胡惟庸感覺這事十拿九穩了。但這些事還沒有安排妥當的時候,老天爺不幹啊!這天下好不容易穩當了,你倒好這就要來禍禍天下,這那成啊!

於是胡惟庸的兒子鬧市裡坐車玩,那馬鞭子抽的叫個快,集市上弄的雞飛狗跳的,把個胡惟庸的兒子開心的不要不要的。

這傢伙一不小心,整個人就從車裡掉出來了,這下好了,直接就給摔死了。

胡惟庸聽到這個信息的時候,腦仁蹦起三尺高,順手就把這趕車的人給剁了。

按說在胡惟庸的眼裡,這就是一件小事,他乾的也不是一回兩回了。結果這事捅到了老朱的案頭,老朱這就要他拿命來償還。

胡惟庸嚇的一哆嗦,這就要求拿錢來給這趕車的家人來平這事。

「那哪成啊!命是命!錢是錢!兩回事!」老朱不同意。這事那一頓扯皮,畢竟胡惟庸身上還掛著宰相的職務,老朱也不好直接下手。

你說那叫個事趕事,回頭有一個小國來進貢,胡惟庸到好也不報告給老朱,自己個就出來。

結果這事被一個宦官瞅見了,回頭告訴了老朱,老朱那叫個氣,這是啥?這事僭越!沒事找事是吧!

這一股腦的就把所有接待的人員給抓了。其中有一個叫汪廣洋的被賜毒死,他那妾室陳氏陪著一起死,

結果這事發到刑部一核查,這了不得,這陳氏是被沒入宮的子女,就這背景只能獎給功臣,你一個文臣是那弄來的。

這事可就大發了,這麼一鬧騰,得,胡惟庸的事可就發了,這一發,胡惟庸就被殺了。

當然史書可沒記載,胡惟庸是被蚊子給叮的癢死的,如果真的是那樣,您覺得史書會放過這麼奇葩的死法嗎?

好了,今天就寫到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這個說法不實,胡惟庸肯定是被朱元璋殺掉了,但是有人說朱元璋想出了一個絕招,把胡惟庸扒光了衣服扔到野外,讓他被一群蚊子給咬死,並沒有確切的歷史史料來證明。

有人這樣言之鑿鑿,無非是想證明朱元璋有多麼的變態,多麼的令人噁心。明朝洪武年間是誅殺功臣最多的,朱元璋通過藍玉案和胡惟庸案,幾乎把開國功臣殺了個精光。而且殺到最後,各種殺人手法層出不窮,可能胡惟庸就撞到了槍口下,也是他自己倒霉。

胡惟庸為什麼被殺?其實他最早得罪朱元璋不是因為後來叛亂,而是驕縱跋扈,更主要的是他的位置。洪武六年和十年,胡惟庸先做右丞相,後做左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員。

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目空一切的,卻沒有想到朱元璋此時已經向他舉起了刀,缺的只是一個殺他的理由。自明朝以來,丞相的位置就十分尷尬,他界於百官和皇帝之間,如果皇帝不願理事,這個丞相正好可以作為橋樑。

但是偏偏朱元璋是個勤政的皇帝,這樣一來,夾在朱元璋和百官之間的丞相位就顯得有些多餘了。那麼,胡惟庸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而死的呢?說起來真是讓人覺得有些可笑。真是應了那句俗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洪武十二年,占城來使朝貢,丞相胡惟庸沒有報告給朱元璋,但是後來這件事還是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大怒,下令徹查是誰下令不許報告的,於是胡惟庸說是禮部沒有報告,禮部又說是中書省沒有報告。

推來推去,把朱元璋惹火了,從禮部到中書省,從大臣到普通的官員,一律抓起來。這其中,御史中丞商皓為了保命,說出了胡惟庸試圖謀反的事情。

關於胡惟庸謀反這件事,歷史上沒有詳細的記載,可能只是他在某種環境下的一句戲言。但是一旦被人告發出來,朱元璋就像是抓住了重要線索。重刑之下,胡惟庸手下的許多人都說他曾經有過謀反的意圖,這下子,胡惟庸就算是有嘴都說不清楚了。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正好利用這一機會,殺掉胡惟庸,廢掉丞相之職位,從此由他一人統領六部,掌握大權。在這種背景下,胡惟庸的死就是一種必然了,他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丞相。

胡惟庸案和藍玉案一樣,牽連甚廣,前前後後被殺的達到了三萬多人。許多人僅僅是因為和胡惟庸說過一句話,或者打一個照而被處死的。攤上了朱元璋這樣的皇帝,算他們倒霉了,但是我相信朱元璋一代皇帝,不至於玩那麼變態的遊戲,讓蚊子把一個人活活咬死。

這一定是後世人看不慣朱元璋的濫殺,編造出來詆毀朱元璋的。但是不管怎麼說,朱元璋屠殺功臣是不爭的事實,這也直接導致了後來的靖難之役的失敗,兒子奪了孫子的天下,孫子打不贏兒子,因為朱元璋把能打的戰將都給殺了個精光。


這應該是電視劇的版本吧,在電視劇《朱元璋》中,胡惟庸的確是被蚊子給咬死的,原因是胡惟庸到臨死還拿著朱元璋賜給自己玉如意用來撓癢,有點嘲笑朱元璋的意思,而在朱元璋知道之後就發飆了,既然你這麼喜歡撓癢,今天就徹底讓你癢個夠,於是派人把胡惟庸放到了森林之中,給胡惟庸身上塗滿了惹蚊子的東西,不久之後便全是蚊子在胡惟庸的身上吸血,而胡惟庸也因此而最後被癢死了,可笑之至。

而在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中,胡惟庸是被五馬分屍的極刑處死的。但是在歷史上這兩個版本都不是真的,而且胡惟庸是一個犯了那麼多罪的人,朱元璋怎麼捨得讓他這麼輕易的死去。最關鍵的是不符合朱元璋那種以怨報怨的作風,比如跟朱元璋做對的藍玉謀反罪名的處理方式就被剝皮實草,殘忍之至,在永樂初年的《紀事錄》中有一段對於胡惟庸以及相關的人和事的描述: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崛坑丈余,埋其屍,次日復出之,肢解於市,縱犬食之,錄其家資,以妻子分配軍士,子弟悉斬之,連及內外文武官員數萬人......以上應天府所屬上元、江寧二縣之民與胡惟庸為黨,將男婦長幼悉屠之。

大致意思應該很明白了,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在玄津橋被處死了,然後挖了坑就給埋了,第二天朱元璋又反悔了,覺得這樣處死了有點便宜了胡惟庸,於是又派人把屍體挖了出來,選擇了在鬧市將其解屍,然後還特意放狗去吃胡惟庸的肉。而胡惟庸全部的財產被沒收,妻妾女兒們都被分配給了軍士,家中的所有的男丁都被殺死。

而胡惟庸的死,正好也順道讓朱元璋加強了一下皇帝的權利。在胡惟庸擔任丞相的時候,幾乎是一手遮天,而所謂的中書省也是形同虛設,只要他的一句話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但是也就是因為胡惟庸的案件,丞相制度就徹底沒有了,而胡惟庸也成為了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宰相,自古以來,皇權和相權一直都是相互克制的,一旦相權過大,必然導致皇權不穩,而朱元璋恰恰又是一個專政之人,對於胡惟庸這樣的宰相自然是最厭惡的。

當然胡惟庸之死,關鍵在與結黨營私,試圖謀反,而這和他相位的權利過大也是分不開的。還有人說朱元璋是故意把胡惟庸這個人放在宰相這個位置上的。因為朱元璋早就發現了胡惟庸的為人,讓他做宰相併不是看重他,而是想要借胡惟庸犯上作亂的心思順帶的把千年的丞相制度徹底的廢除,而胡惟庸就成為了朱元璋的一顆棋子,從而達成帝王擁有更高權利的目的,不至於無理由的就廢除了丞相制度。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的嗎?其實不然。這只是電視劇《朱元璋》里的劇情需要,但這個劇情的設置也不是空穴來風,據說胡惟庸這人最痛恨身上發癢,經常在身上撓來撓去的,在他當紅的時候,朱元璋還把自己的玉如意「痒痒撓」賜予了他。

正史記載胡惟庸被五馬分屍,他這也是自己作死,朱元璋本身被朋黨之爭鬧的很頭疼,想找個機會取消相權。這胡惟庸在任丞相後,卻起了反心,你說老朱能放過他嗎?

1373年。大明的開國丞相李善長年事已高,就想告老還鄉,他同時舉薦自己的老鄉胡惟庸為丞相。本來朱元璋心裡的中意人選是劉伯溫,但劉伯溫深知朱元璋的多疑性格,怕被狡兔死走狗烹,所以選擇了激流勇退。

劉伯溫說自己性格剛直,眼裡揉不得沙子,丞相之位,就好比屋子的承重梁,而自己只能做屋頂的椽子。那朱元璋又問胡惟庸此人如何?劉伯溫說,此人肚量太小,年紀太輕,如果讓他現在羽翼太豐,可能會適得其反。

劉伯溫雖然聰明一世。但這次他得罪了朱元璋,也得罪了胡惟庸,你說他還能善終嗎?結局已註定,他最後被胡惟庸下毒毒死了。

再說胡惟庸。他在當丞相之初,也是小心翼翼,行事謹慎,逐漸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但正如劉伯溫所料,他在有了自己的勢力後,便逐漸起了反心。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其實老狐狸就是朱元璋,他故意讓胡惟庸先蹦噠一陣,老話說的好,要讓其滅亡,必先讓其瘋狂。朱元璋早都想收拾他了,他還以為自己技高一籌呢。

有一次朱元璋出城去,胡惟庸以為萬事俱備,便在城裡大肆籌備造反的事兒。沒想到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一個回馬槍,這把胡惟庸整懵了,造反的事兒被抓了個現形兒。胡惟庸只說了幾個字兒,任憑處置。

後面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胡惟庸被滿門抄斬,這還不解朱元璋的恨,於是把胡惟庸五馬分屍了。

憑藉胡惟庸朋黨案,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度,穩固了大明江山。

所以胡惟庸肯定不是被蚊蟲叮死的。如果朱元璋有心情的話,這也不失為一個懲罰他的好辦法。


胡惟庸是濠州定遠人,和開國功臣李善長是同鄉,他也是在李善長的舉薦下,在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任右丞相,幾年之後又進左丞相,胡惟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的百官之首,地位宣赫,是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

不過胡惟庸的下場卻很悲慘。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發,案情重大,這是洪武四大案之一(另三案為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此案前後株連十多年,受到牽連至死的有三萬多人,其中還有一公二十一侯被處死或者被剝奪爵位,其中就包括明朝的大功臣李善長。

他的下場還真的印證了劉伯溫的話,劉伯溫當初是反對他做丞相的,他給朱元璋說過這樣的話"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他會將馬車弄翻。"

胡惟庸是因為謀反被處死的,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說胡惟庸邀請朱元璋去他家裡看祥瑞,因為他家的水井裡湧出了醴泉。可是在半路上一個叫雲奇的太監卻死活攔著馬車不讓去,多疑的朱元璋就回宮了。

回去的朱元璋心事重重地站在城牆上,卻發現胡惟庸家的牆道里都藏著持刀的士兵,發現胡惟庸果真有謀反之心了,然後下令嚴查此案,胡惟庸被處死。

胡惟庸的確是被朱元璋處死了,

可是究竟是怎麼處死的了?

據說是被一群蚊子給咬死了。

因為胡惟庸很怕癢,朱元璋還曾經將自己非常喜愛的「痒痒撓」玉如意賞賜給他讓他撓癢,如今胡惟庸要謀反,那也不能讓他死得痛快,朱元璋下令扒了他的衣服,然後綁在樹上,讓蚊子一夜給咬死了。

這也真是奇案了,要知道胡惟庸可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了,卻被蚊子給咬死了,要多奇葩就有多奇葩了,但是這只是來源於影視劇《朱元璋》中的劇情,並非是來源於正史,也就是說,應該是藝術加工的,而並非真的是被蚊子給咬死的。

朱元璋處死他之後,廢除了丞相,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加強了中央集權,也正是因為此因素,很多人說胡惟庸謀反是莫須有的罪名,那是朱元璋找借口除他。

不管謀反之事的真假如何,

但是胡惟庸驕縱跋扈卻是事實。

胡惟庸做了多年獨相,很多事情不給朱元璋彙報就自行處理了,獨攬生殺廢黜大事,就連和諸葛亮齊名的劉伯溫都死得不明不白,很多人認為也是被胡惟庸給處死的。

因為劉伯溫曾經反對胡惟庸做丞相,他生病後,朱元璋派胡惟庸帶醫生前去探望,劉伯溫吃了葯後卻病的更嚴重了,告老還鄉之後沒多久就病逝了,據說是被胡惟庸毒死了。

吉安侯陸仲亨乘坐驛車從陝西回來被朱元璋責罰,平涼侯費聚在蘇州的時候沉溺酒色也被朱元璋責罰,可是胡惟庸卻和他們私下交好,讓他們給自己留退路,多少還是有謀反之心吧,只是還沒來得及謀反,時機沒成熟就被朱元璋給處死了。

朱元璋對於貪官污吏,對於謀反之人是毫不手軟的,囂張跋扈的涼國公藍玉的下場是剝皮實草,傳示各地,那朱元璋到底是如何處死劉伯溫的了?被蚊子咬死那是來源野史傳聞,或者說是影視劇作加工的,如何處死的在俞本寫的《紀事錄》中有記載:

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陳寧,擅權壞法,俱伏誅於玄津橋,掘坑丈余,埋其屍,次日復出之,支解於市,縱犬食之。錄其家資,以妻子分配軍士,子弟悉斬之。

啥意思了?意思就是說胡惟庸和陳寧先是在玄津橋被斬殺了,然後埋進丈余深的坑裡,可是第二天屍體又被挖了出來,肢解之後讓狗給吃掉了,財產沒收,妻妾分配給軍士,男丁則都被處死。

這記載要是真的,那死得很慘了。

可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吧。

胡惟庸和藍玉差不多,雖然都有巨大的功勞,但是性格都是囂張跋扈,加上朱元璋多疑,皇位來之不易,這樣的人留在大明朝,他是不放心的,只有處死了這些人才安心。


以朱元璋殘暴的性情,能用這麼溫柔的招數嗎?胡惟庸作為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算是非常幸運的了,畢竟以這麼特殊的形式留名千古。那朱元璋到底為什麼非要弄死胡惟庸,胡惟庸又是怎麼死的呢?

胡惟庸是安徽人,和李善長同鄉。在朱元璋攻下南京城之前才來投奔,不過胡惟庸此人才幹過人,並且善於鑽營,所以升遷的非常快。在洪武十年,胡惟庸任左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把手。同時伏筆已經埋下,他「為人雄爽有大略,而陰刻險鶩,眾多畏之。」和朱元璋一樣喜歡專斷,喜攬權,「生殺黜陟,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胡惟庸做事喜歡專斷獨行,任何事都要先過目查看,讓朱元璋很是不爽。

他和朱元璋的衝突也越來越大,皇權和相權的最後一次碰撞將不可避免。僅僅過去三年,朱元璋就迫不及待的將胡惟庸定罪為「謀反」,抓進大牢。不過胡惟庸確實不是被蚊子咬死的,而是被朱元璋砍了腦袋。在《紀事錄》中明確記錄了對胡惟庸的處理結果,胡惟庸被押到玄津橋斬首,埋到了一個一丈多深的坑裡。第二天朱元璋還是覺得不解恨,又命人把胡惟庸挖出來肢解後喂狗。他的家產被沒收,家中妻妾女子分給軍士,男的全部斬首以絕後患。因為對胡惟庸的憤恨,朱元璋還變態到將與胡惟庸關係密切的上元、江寧兩縣百姓,不分老幼全部殺光。

據說太子的老師宋濂因為胡惟庸案被牽連流放茂州,途中病逝。太子朱標為此勸諫朱元璋殺人太多,朱元璋第二天找來一根棘杖讓朱標拿起,看到朱標面色為難後,朱元璋就說,你怕有刺不敢拿,我現在把這些刺去掉再交到你手裡豈不是更好?

短短的一段對話就足以看出朱元璋為何屠戮功臣,胡惟庸有這樣一個頂頭上司,還如此囂張專橫,焉有不死的道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