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對於土包子龐青雲從開始到最後,朝廷始終都是單純的利用。

大家想想看,龐青雲收攏了趙二虎、姜武陽這羣800人的土匪起家,同太平軍洪秀全這夥人有什麼不同?

朝廷能夠信得過他們嗎?慈禧太后又不傻!

就算龐青雲為了洗乾淨自己,避免朝廷的猜忌,不惜藉口姦淫民女殺了部下(土匪慣例就是姦淫,龐之前都不管),又殺死3000蘇州太平軍表示忠於朝廷,最後連結拜兄弟趙二虎都殺了。似乎為了朝廷什麼都幹,但以慈禧太后這些人的老謀深算,根本就不可能相信這些花招。

況且,龐青雲為了榮華富貴連救過自己性命的趙二虎都能殺,還有什麼忠誠信義可言,隨時就可能反叛。

另外,龐青雲不屬於任何派系,也是他隨意被殺的原因。

龐青雲自認為不屬於派系,慈禧太后就會信任他,重用他。

他不懂政治,不知道派系也有派系的作用。

派系是一個集團,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派系存在,派系內部個別成員造反可能性就比較低。

你造反,就會株連派系內其他人。一個派系的形成,比如淮軍、湘軍,是非常不容易,涉及的利益眾多,人員也眾多,大部分都是關係親密的師生、同鄉、好友甚至親戚。

為了派系大集體的利益,某個人的利益是可以犧牲的。

如果你現在要造反,等於和整個派系作對。不要說朝廷,派系內其他人會阻止你,你也不會忍心為自己一個人連累大家。

相反,龐青雲這種人恰恰不值得信任。

他沒有派系,就像走江湖詐騙的無賴流氓一人,橫豎就是一條命,就算死了也無牽無掛。

這種人太危險了,是隱藏的定時炸彈。

不殺你,殺誰呢?

還有,龐青雲的一些幼稚言行,也讓他招致殺身大禍。

龐青雲之所以能夠起家,其實是陳大人的提攜。

他區區800個人,姜大人根本看不上,不會用他。

如果不是陳大人破格用他,還給他1500精兵助戰(開始是壯聲勢,後面直接參戰),龐青雲早就死了。

然而,龐青雲卻將陳大人視為路人甚至敵人,不願意歸屬他的派系。

陳大人似乎碌碌無為。用陳大人自己的話來說,他用了三十年才得以面見皇上,已經兩鬢斑白五六十歲了。

而龐青雲才30多歲,就超過了陳大人。

所以,在陳大人多次暗示龐青雲應該加入自己的派系,龐青雲都裝傻充愣,不予回答。

最後的一次對話中,陳大人已經明確暗示:龐青雲如果不加入派系,就會有性命危險。這其實是陳大人試圖在救龐青雲。

然而,龐青雲竟然不予理睬。他認為自己已經是兩江總督,權力在手,只要除掉趙二虎就沒事了。

另外,龐青雲不但得罪了陳大人、姜大人、何魁之流眾多軍頭、政客,連慈禧太后也得罪了。

在慈禧太后封他為兩江總督時,陳大人非常高興甚至失態。

這說明他們都沒想到,太后會給龐青雲這麼高的官銜,也許之前估計就是一個省巡撫之內。

然而,面對慈禧太后的破格提拔(其實未必是好意),龐青雲卻不識時務的立即要求減免兩江地區三年賦稅。

大家注意,他說了這句以後,朝上的官員隊列出現混亂。

可見,他的話驚嚇了很多老臣。

為什麼?是不是減免賦稅,應該慈禧太后來說。

她如果不願意,你強行要求,自然是尋死;如果她願意,也應該慈禧太后自己下達命令,讓兩江的人民感謝她。

現在龐青雲越俎代庖,除了收買人心又能是什麼呢?

龐青雲本來就功勞很大,是朝廷忌憚的對象,他不去主動低調,還在風口浪尖收買人心,擺明瞭有造反的潛質!

不殺你,還殺誰?

所以,軍人和政客是有很大區別的。

軍人就好好做軍人,別學別人搞政治。

龐青雲這種土包子就不是一個政客。

龐青雲手段兇殘狠毒,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讓800土匪包括結拜兄弟做他的炮灰,為他送命。

誰知道,慈禧太后比他還狠。

利用龐青雲消滅太平軍以後,又讓他親手裁軍和害死趙二虎,最終再將他幹掉,一了百了,以絕後患。


在朝為官,最忌諱一點,自以為是!

相對於趙二虎和午陽,他龐青雲活得明白,活得清楚;但相對於陳大人、姜大人以及那龍椅背後的兩個女人(當時鹹豐皇帝掛了,同治皇帝又年幼,所以是「二宮垂簾,親王議政」)

龐青雲太過於理想化!

他以為自己軍功在手,以為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地位,便可以造福一方,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他甚至不惜欺騙姜午陽,殺掉趙二虎。

可是,他不明白!

在那個官場之上,陣營遠比是非更重要!

他龐青雲是什麼出身?帶著800土匪,殺人納「投名狀」起的事,他不是湘軍、亦不是淮軍,他沒有後盾,沒有依靠,所以沒人會保他。當然,從權術角度來看,他不屬於任何派系其實是一大優勢。從當時得歷史背景來看,剿滅太平天國,導致了湘軍的坐大。對於朝廷來說,扶持龐青雲坐兩江總督的位置,未嘗不是對湘軍的一種制衡!

有著朝廷的重視,姜大人一行人未必會過於下重手,無非就是挑撥一下,龐青雲趙二虎幾個兄弟之間的感情而已。我們也知道,趙二虎和姜午陽在龐青雲面前,沒得玩兒。如若不是房頂上的那一槍,姜午陽是殺不了龐青雲的!

但龐青雲他太自以為是了,他居然請求太后減免兩江轄區三年賦稅!

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件好事兒,江南雖然富庶,但經過了太平天國浩劫之後,修養生息,不無道理。所以沒有理由說是因為他動了「朝廷的乳酪」而遭到扼殺。

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他「越俎代庖」了,他龐青雲是什麼身份?兩江總督!

兩江地區稅賦減免以後的功勞自然會算在他這個倡議者的頭上,那麼他便是民心只所向。你讓太后怎麼想?讓朝廷怎麼想?

這種收攬民心舉措,需要的是朝廷主動,不該他龐青雲來提,典型的不識時務!

拿朝廷的利益去收買人心,龐青雲做得有點過了!

要知道那是剛剛平息叛亂啊,難道你龐青雲想造反?其實,當時的龐青雲最應該做的就是聽陳大人的話,好好活著……


導致慈禧殺龐青雲的原因,我個人分析了以下幾點:

1.清政府的統治不穩,對非滿人都懷有戒心,龐青雲野心勃勃,有功高蓋主的嫌疑,這在影片中有所體現,他的上司對他都不滿,這可能也跟龐青雲的為人有關,不會變通,太死板,這些都導致了他的悲慘結局。

2.仔細看看電影或者熟讀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慈禧的年代朝廷腐敗,三年幾百萬人免稅,你們猜當官的和慈禧要少多少錢?龐青雲為什麼要死,因為他動了朝廷的乳酪,好官碰到腐敗的政府就只有死路一條。

3.同僚嫉妒,排斥。龐青雲違命在先,搶功在後,鋒芒勁,誰也不願意這麼一個人騎在他們頭上

4.不知收斂,作為戰爭的勝利者,應該夾起尾巴做人,不應該對慈禧的封賞再提出條件。


不懂為官之道,不懂巴結他的上司,反而讓他的上司感到他是以後的威脅,然後他們一起在慈禧背後打小報告,最主要是朝廷腐敗。


刺馬案的核心不是不信任,反而是因為慈禧信任他,要他整頓湘軍,可惜湘軍的軍閥雛形已經形成,地方財政已經被佔據,殺了龐就是示威,纔有後來的東南互保


龐青雲是個人才,可是不懂為官之道。太后想安定天下,怎會依仗一個外人。龐青雲正是看不清這一點,才會把自己逼上了絕路。最後只落了個兄弟和朝廷都要殺他的結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