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環境專業人士,不知道全球變暖的證據究竟有多牢靠。但是,從人類歷史來看,地球一直有變冷和變暖的情況發生。當代的所謂「變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人類活動導致的,也很難論證。

考古學的一個事實是,農業時代之前,歐亞大草原還不存在,當時那些地方是大森林。也就是說,降水量和溫度條件都比現在好。所以遊牧民族的出現其實很晚,比農耕晚的多。先是漁獵採集,然後半定居原始農業,再之後纔出現了遊牧生活。

另一個事實是,中國犀牛的分佈,在先秦很廣。殷商就有捕獵犀牛的記錄,殷商主要活動範圍在今天河南。「操吳戈兮批犀甲」,吳越和楚國時期,犀牛皮是護甲的重要資源。然而,到了漢代,就已經只有嶺南纔有了,再往後,中原人已經完全不知道犀牛是什麼。鴕鳥也曾經在新疆地區有分佈。

這些事都說明,氣候本來就在變化,變化幅度還挺大,可能和太陽的活動週期有關,也可能和地球某些週期有關。非要說變暖是人為導致,然後纔去措施來阻止,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

何況,氣候變暖真的很壞?沿海地區沒了,會產生新的沿海地區,可能會帶來更多降雨,更多地區適宜居住。人們總是期望生活環境穩定不變,然而我們的祖先從非洲走到北極圈,何曾有過這種心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