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二維碼的前世今生

[T庫導讀] 二維碼和其他各種「密碼」一樣,都可以歸結為某種排列規則。二維碼在很早以前就開始被使用了,在3G技術、互聯網發展迅猛的今天,二維碼的不斷普及與進化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了。

在不同人的眼中,二維碼也許還是一種好玩多過實用的新鮮玩意兒,對於還沒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來說更是如此。不過,一旦我們隊二維碼的前身略作探究,恐怕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原來我早就用過」!那麼,二維碼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今後的二維碼又會進化成什麼樣子呢?

前身:已經隨處可見的條形碼

如果我們要追本溯源,二維碼和其他各種「密碼」一樣,都可以歸結為某種排列規則。然而它的前身一維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條形碼),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它出現在超市的每一件商品上,從很多年以前開始,超市收銀員就不再在結賬時將商品編號一件件輸入,而是掃條碼。這個動作的意義和原理其實和我們用手機掃車票上的二維碼是一模一樣的。

一維條形碼最早投入實際應用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它擁有準確可靠(其取準確率遠遠超過人工記錄,平均每15000個字元才會出現一個錯誤)、效率高(讀取速度很快,相當於每秒40個字元)、成本低廉和用途廣泛等種種優點。當時的確大大提高了郵政、零售等行業的工作效率。但沒過多久,一維碼的缺點也陸續湧現,首先是一維碼數據容量過小,一般只有三十個字元左右,所以只能存名稱、價格等基礎信息,而且一維碼相當「嬌貴」,條碼略有損壞就可能無法讀取。儘管如此,目前在超市商品、郵局挂號信等用途中,一維碼仍然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當下:二維碼正如日中天

有了一維碼二十多年的發展,二維碼幾乎針對了它所有的缺點進行了改良:比起一維碼只能在橫向上記錄信息,二維碼加入縱向信息後,可儲存的信息總量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兩倍,最高可以達到1850個字元或2 710個數字或554個漢字,幾乎相當於四條寫滿的新浪微博。此外,簽名、指紋等圖片信息也可以製作成二維碼後保存。

二維碼的容錯能力也相當強,在極端情況下,二維碼即使被穿孔或污損,毀壞率只要不超過50%,仍然可以被正確識讀。這一特性也被很多二維碼愛好者加以發揮,他們會把自己喜歡的圖案或者文字嵌入二維碼圖片中,這樣既不會影響關鍵信息的識別,又能夠凸顯個性。

彩碼:二維碼的彩色「變種」

有了一維碼、二維碼,那麼有沒有三維碼?事實告訴我們,雖然似乎還未成氣候,但這個還真「可以有」。

隨著3G時代手機訪問速度的提高,用戶越來越習慣於手機上網,希望通過手機隨時得到更多產品信息,如在雜誌上看到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希望了解衣服的品牌、價格、面料、銷售商場、打折信息等。隨著二維碼所包含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它會變得越來越複雜。而二維碼信息通過手機攝像頭來讀取,只有支持近攝技術的終端才能滿足用戶的主動識別需求,這成為二維碼主動識別市場發展的瓶頸,也是三維碼(也叫彩碼)誕生的契機。

手機彩碼是通過顏色和形狀承載信息量,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二維碼的幾十倍。更重要的優點在於:它不再要求所有人都舉著手機靠近拍照之後才能「破譯」,在日本東京、橫濱、大宮等城市的街頭已經出現了使用彩碼的廣告牌,50米開外就可進行拍攝與「破譯」。

隨著3G技術的普及、城市免費Wi-Fi熱點的建立,智能手機的應用和網民使用習慣也在改變。據統計,我國手機上網用戶已超3.03億,手機上網用戶在全國互聯網用戶中比重不斷提升,佔到66.2%。在這樣的環境下,二維碼的不斷普及與進化幾乎是可以預料的事情了!

T庫小知識之Wi-Fi熱點:

把手機的接收gprs或3g信號轉化為wifi信號再發出去,這樣,你的手機就成了一個wifi熱點,手機必須有無線ap功能,才能當做熱點。

二維碼,將走向何方?

超越時尚,二維碼的創意生活

小心,別讓 QR碼引狼入室(上)

什麼是三維碼,你知道嗎

用PIN碼保護手機SIM卡無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