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印度社會風氣比較熟悉再去看這部片子會有更好理解,當一個地區的文化、宗教、民俗習慣等方面對女性的地位已經處於非常弱勢的情況下,女權這個概念就很難用常規的女權標準來衡量了。以我們國家對個體自由以及女性的尊重來看這部幾年嘢,很容易有題主這樣的感覺,父親對女兒強制性的要求似乎不那麼尊重女兒的自主選擇,父權大於女權的感覺更甚。  但是對印度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有了解後你就會發現,目前印度女性的地位實在太弱勢了,弱勢到甚至連與男人有同樣的工作機會都很難。印度沒有計劃生育等問題影響,但是女嬰的死亡率卻不低,因為女性受限於社會地位,出生後基本上都要聽從父母的命令承擔沉重的家務,出嫁有時候也不像我們這邊能收到男方有聘禮,相反,印度家庭如果想把女兒嫁出去,要給男方非常豐厚的嫁妝對方纔願意娶她為妻,這樣的風俗習慣讓有女兒有家庭負擔繁重。  所以普通人家的印度女孩往往早早的就出嫁了,像電影中那樣沒有見過男方的樣子就嫁給了對方。我們平常在社交網路中也看到地位很高非常出色的印度女性,好萊塢也有非常多印度籍的女星非常受歡迎,好像沒什麼感覺,但是多瞭解印度當地的數據就可以發現,想要成為出色有地位的女性,對於普通的印度家庭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我看過該片的導演阿米爾汗在參加中國的一檔娛樂節目「瓣嘴」,就有觀眾對電影中父親強制女兒練習摔跤表達了自已的觀點,覺得父親太過於強制女兒完成自已的夢想,卻沒有由女兒去自已選擇夢想,是一種強迫。阿米爾汗當場也進行了解答,主要還是由於印度社會現狀造就的,因為女孩子沒有辦法跟男生享受一樣的選擇權,父親給女兒提供摔跤的職業規劃已經是一種進步了。  其實我認為電影在這方面的侷限也跟當地的民眾意識有關係,舉個例子,當一個人認為皮膚裸露在空氣裏就是犯法時,先跟他倡導穿短袖比穿弔帶背心相對來說更容易被對方接受一些,《摔跤吧!爸爸》就是這樣,對於我們來說他還有侷限性,對於印度來說已經是在進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