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基因說。美國波士頓醫學中心老年病學研究專家波爾博士認為,「長壽基因」是促成人的生命延長的重要因素。21世紀的領先科學就是生物學,其中基因說是最為醒目的一種學說。很多人認為,只要掌握了基因的密碼,就能夠破解人體的密碼。「長壽基因」說就是在這種理論的支持下形成的。波爾博士通過對加拿大新蘇格蘭省的百歲老人報告進行分析,得出了這一觀點。在分析了這些數據之後,波爾博士發現,新蘇格蘭省的百歲老人達到0.1021 %,並且百歲老人的分布呈家族集中趨勢。所以,他提出這些老人的細胞中可能存在某種「長壽基因」的假說。

後來,波爾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又發現兄弟姐妹中有百歲老人的婦女,比其他婦女活到100歲的概率高出8 倍,而男子則高出10倍。波爾採集了137名百歲老人的DNA來做這個實驗,發現他們中有許多人的4 號染色體上存在相似的DNA 結構。這就不由得讓人產生這些相似DNA結構是延長人壽命的關鍵的想法。而「長壽基因」是如何具體延長人的壽命的呢?其中一個被採集DNA的長壽老人說:「我從未感到過任何的病痛———真正意義上的病痛。」波爾博士也由此認定「長壽基因」是通過防止疾病、減緩細胞劇烈運動等過程來實現生命的延長。

一位叫作巴日萊的醫學家也認同波爾博士的基因說。

巴日萊通過對200名百歲老人和他們的子女進行詳細研究發現,這些超過百歲的老人的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比平常人高出三倍之多,而高密度脂蛋白的存在可以減少冠狀動脈中的脂肪顆粒的數量,從而達到減少心臟病發病率的效果。巴日萊認為造成高密度脂蛋白較多的基因可能就是一種「長壽基因」,但是目前他還找不到「長壽基因」的最基本形態,也無法將其提煉出來,移植到其他人的身體之中。所以這一說法在目前來說並不具有可操作性。

二是生活習慣說。如果說以目前的科學技術還無法自如地利用「長壽基因」的話,人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以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許多長壽者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習慣,不過,科學工作者通過對這些習慣進行分析,發現他們其實有很多的共性,就是合理控制各種慾望是養生的關鍵所在。

在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首古詩:「昔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辭,室內姬粗丑。二叟前致辭,量腹接所受。下叟前致辭,暮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壽長久。」這三個老人的回答很有意思。「室內姬粗丑」的言下之意就是節制性慾,不迷戀聲色犬馬;「量腹接所受」的意思就是節制食慾,不暴飲暴食,「暮卧不覆首」可以引申為要注意睡眠質量,節制白天活動的強度和長度。三句話的整體意思就是要提醒人們,長壽和節制慾望有關。

中國古代的中醫學說認為「腎藏精」,精氣乃人之元氣。有科學家曾經用猴子做過這方面的實驗:找到兩組猴子,每組有一公一母,給其中一組注射性激素,催發它們的性慾,而另一組猴子沒有注射任何激素,讓他們正常生活。結果一周之後,再給這些猴子進行全面體檢的時候,科學家們發現,被注射性激素的那兩隻猴子明顯體重下降,腦垂體和腎上腺功能受到很大的影響,免疫功能也大大下降。可見縱慾過度是害處極大的,要想長壽,絕對不能放縱性慾。

節食也是延長壽命的有效途徑。實驗證明,嚴格限制卡路里的攝入可以延長壽命。如果把老鼠的進食量減為正常情況下的60%,它的壽命會比一般老鼠的40個月的壽命多出16個月!除了對進食量進行控制外,還應該避免常吃大魚大肉。長壽者們的食譜大多以蔬菜為主,比較清淡,對油腥沒有特別的愛好。

對生活習慣進行改良,除了節慾之外,還包括多運動,提高睡眠質量,增加社會交往,保持樂觀心情等,這些都有助於人們增強體質,從而延長壽命。

不過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破解長壽的秘密,再加上良好的生活習慣並不容易堅持等,百歲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個夢。不過,相信人類的壽命一定會越來越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