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在國外各種聲勢浩大的節慶中,略顯低調,城市中的清明早已失去了“節日”的味道。

  很多人不過是因爲每年一天的小休而記住了清明。但對很多人而言,清明卻是家鄉的印記、童年的回憶。

  1、返鄉掃墓

  故鄉比較偏遠,是落伍的村莊。但在互聯網連接世界各地,彼此相互影響的今天,落伍也意味着守舊,城市中早已簡化或者遺忘的習俗,故鄉都還有。清明節的習俗也被保留在了這裏。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的重頭戲。很多人掃墓的流程不過上香—磕頭—燒紙三部曲,但我們的掃墓流程卻有:除草—填土—掃墓—描色—掛紙—上祭—點香—敬福—跪叩—燒錢—奠酒—跪叩—跪叩,細數下來,有13步之多。

  中國人自古忌諱死忘,從來沒有好好談論過它。所以每次遇見死亡時,我們總是那麼笨拙、那麼驚慌失措、那麼避之不及。

  我們都不希望寶寶經歷跟我們一樣的惶恐慌亂,生活在對死亡的恐懼之中,所以藉着清明節我買了些繪本、帶着他做好清明節的這些流程,讓他了解死亡,敬畏死亡,但不害怕死亡。

  清明掃墓還有不少忌諱:着裝要素雅、墳前不拍照、例假不掃墓,這些習俗我會在未來的清明節中,一點點教會寶寶,讓它們傳承下去。

  2、踏青遊玩

  由於掃墓這一習俗,不少人覺得清明節有種莫名的沉重感。但別忘了,清明是一個吐故納新的時節,掃墓結束後,愉快的踏青就開始了。家人們可以趁這個時間,帶上寶寶去深度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天氣好的話,咱們可以放風箏、搭帳篷、燒烤,但燒烤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並且是在條件允許的時候。

  3、甜糯青團

  青團,一種青色糯米皮,包裹甜甜豆沙,一口下去,滿嘴清甜。清明前的艾草十分鮮嫩的,顏色青翠欲滴,是糯米上色的天然材料。

  艾草洗乾淨後,焯水5分鐘,去掉艾草本身的澀味,只保留沁人的清香,然後將艾草打成碧綠的泥汁。

  之後泥汁與糯米粉混合,加適量溫開水攪拌,用手反覆揉搓,直到成一塊綠色麪糰。青團餡料是以紅豆沙爲主,用紅糖來調整甜度,也可以炸酥的花生米碾碎混合紅豆沙一起攪拌。

  青色麪糰包裹餡料,直到材料用盡,最後一一放上鍋蒸熟放涼,就是青團了。

  青團的製作方法並不難,在家大家可以和寶寶一起做做青團哦。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個融合傷感與愉悅並存的節日,我們不止是紀念故去的人,更要做好文化的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