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800億元,同比增長84.8%;分部門看,居民部門新增貸款4504億元,同比增長36.7%。

12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800億元,同比增長84.8%;分部門看,居民部門新增貸款4504億元,同比增長36.7%。企業部門新增貸款4733億元,同比增長94.6%。

點評

整體信貸增長靠居民和票據。12月新增貸款中,居民貸款仍佔主要部分,佔比達到41.7%,居民短期貸款同比大幅增長742%;企業貸款主要靠票據衝量,票據融資佔企業部門新增貸款比重達到71.7%,較上月提高了31.1個百分點。

12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800億元,同比增長84.8%。分部門看,居民部門新增貸款4504億元,同比增長36.7%;其中,新增短期貸款1524億,同比大幅增長742%;新增中長期貸款3079億,同比減少1.1%。企業部門新增貸款4733億元,同比增長94.6%;其中,短期貸款減少790億,新增中長期貸款1976億,同比減少4%,新增票據融資3395億,同比增長142%。

圖:居民貸款仍佔主要部分(%)

圖:企業貸款主要靠票據衝量(%)

按揭利率開始下行。2018年12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爲5.68%,相當於基準利率1.159倍,環比11月下降3BP。25個月以來,按揭利率首次環比下降。分線城市來看:一線城市下調較爲明顯,北京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爲5.45%,環比回落2BP;上海爲5.09%,環比回落10BP;廣州爲5.55%,環比回落7BP;深圳爲5.57%,環比回落4BP。二線城市杭州、武漢、南京等也有較多回調。

圖: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環比下行(%)

圖:一線城市下調更爲明顯(%)

表:2018年12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最低前十城市

經濟增長中樞下行,銀行一直沒停止對按揭的偏好。過往按揭利率上升是宏觀因素,並非銀行在結構上不喜歡按揭。截止2018年Q3,主要金融機構發放的個人購房貸款餘額佔總貸款餘額的比重進一步上升至18.8%。一二線城市核心矛盾可能並非按揭利率,而是居民加槓桿被限制。限制政策的邊際變化可能更有效果,正如在廣州、珠海調研的那樣,政策邊際變化後,基本面的反彈趨勢非常明確,標杆項目去化率明顯提升。廣州12月住宅銷售面積136.6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9%,環比增長164%;珠海12月住宅銷售面積26.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環比增長5%。

圖:2018年個人購房貸款餘額佔比繼續上行

12月出口數據大幅下滑。12月出口金額同比下降4.4%,進口金額同比下降7.6%,均低於市場預期。環比11月分別下降8.3個百分點、10.5個百分點,延續11月的下滑趨勢。2018年全年,出口金額同比9.9%,進口金額同比15.8%。根據興業證券宏觀團隊預計,一季度進出口仍將承壓。日本1985年廣場協議後,出口大幅下降,此後居民槓桿率趨勢明顯。1986年出口同比-15.9%,進口同比-30.7%。1985-1989年,出口佔GDP的比重下降4.6個百分點,居民槓桿率提升15個百分點,佔1974-1989年居民槓桿率提升的一半。

此階段各種應對經濟下行舉措帶來最終的一個結果就是居民槓槓率中長期提升,這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這是由企業融資需求下降、金融自由化推進和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三個難以改變的長期核心邏輯所決定的。我們研究的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主要經濟體均是如此。

(報告來源:興業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