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電商成爲常態,帶貨廣告滿天飛的年代,爲什麼當小紅書裏的內容被爆出各種付費發佈、虛假髮布現象時就那麼讓人難以接受?

原因很簡單:小紅書從來都不只是一個電商平臺,它更是一個覆蓋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社區。小紅書裏提供的也從來都不是像淘寶京東一樣的商品,而是各種用戶種草構成的真實的生活方式。美好真實的UGC社區是小紅書最大的優勢壁壘,也是它賴以生存的根基。

虛假種草成爲常態,小紅書的“套路”筆記

說起小紅書,它在最近幾年幾乎已經成爲很多年輕女生的必備APP。每當想剁手買點什麼東西,打開小紅書看一看相關商品的網友“種草筆記”,這已經成爲一種習慣或潮流。打開小紅書,你可以看到很多真實的用戶對各種各樣商品的的使用體驗,也能看到一些明星達人們現身說法爲大家推薦一些好的產品,“看小紅書就像給心中種草一樣,看多了就想去拔草購買”,正是因爲小紅書的流行,“種草”這個詞幾乎成爲了所有熱愛購物的女生口中最常用的網絡詞彙。

但是,當有一天你發現這些印象中的真實種草筆記都是商家和付費KOL們的廣告套路,甚至他們完全沒有見過推薦的這些商品時,你還會相信小紅書上面的推薦嗎?最近小紅書頻頻爆出的“種草筆記”灰色產業鏈醜聞就讓它陷入這樣的懷疑中。

據媒體報道,付費代發小紅書已經常見到形成了一條固定的灰色產業鏈,只要在某寶搜索“小紅書代發”等關鍵詞,你就能看到大量中介代理提供這樣的服務。而這些灰產服務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的報價體系:1到2萬粉絲的小紅書達人們直接發佈產品推薦的價格是300到600元每篇,圖文推薦的費用在700到1000元每篇,粉絲數少的更便宜,粉絲量多的更貴。至於普通小紅書用戶的發佈一樣明碼標價,你可以選擇在小紅書上挑選一定數量的素人普通用戶賬號去發佈想要推薦的產品信息,每個普通賬號的報價只要50元。若商家想要顯得自己付費發佈的產品推薦更真實些,只要選擇一些粉絲量多的達人賬號再加上很多的普通賬號去一起發佈,用戶自然就無法鑑別這些推薦信息的真假。

據各家提供小紅書代發服務的灰產中介說,只要按價格付費,達人根本就不需要親身拿到推薦的商品進行實測就可以寫出“種草筆記”,因爲中介服務團隊會爲達人賬號提供專業化的製作內容,文案、圖片等都有專業的團隊去統一採寫,達人賬號只用發佈就行。當然也可以選擇讓達人們親自寫稿,但這樣的總體報價會更高一些,“我這邊可以幫你寫的。素材的話是你們要給我提供一些的,就是你要把這些基本的素材,還有產品資料,或者比如說你榮獲一些榮譽產品專利,這個都要給我,然後好去講解一下。不會那麼生硬。一般就是我這邊給你寫好,然後他們就去發。這個是他們給你代發的錢,如果要是他們去拍,他們再去寫的話,可能價格就會更高一些了。參與制作和只是幫你發的話是價位不一樣的”,這段媒體暗訪小紅書中介的話已經被報道了無數回,這種付費代發現象的普遍性讓人震驚。

就像開頭時說的,在社會化媒體、自媒體當道的現在,人們並不是不能接受用戶、達人或自媒體收費推薦商品,因爲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種雙贏的行爲,用戶也擁有足夠的空間去鑑別這個推薦是廣告還是實測。

但對於像小紅書這樣的主打真人UGC的種草平臺來說,如果大量標榜的真人UGC都是商家們的付費廣告、虛假種草成爲常態,那麼小紅書賴以生存的根基就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小紅書主打的種草筆記也就會淪爲“套路”筆記和智商稅。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僅2019年至今,小紅書已經收到了6張罰單,被處罰的原因就包括了違反廣告法發佈虛假廣告。

商業變現與用戶體驗的鴻溝,小紅書商業化之路艱難

如果在2017年之前小紅書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會認爲這是正常現象。因爲那時小紅書的戰略是“ALL IN電商”,但是從2017年底開始,小紅書開始從產品、運營到營銷策略上全面轉型爲內容社區平臺。就像小紅書掌門人瞿芳說的,“小紅書不是一家電商公司”,商業化的因素在小紅書平臺中一定要變“輕”,才能不影響用戶的體驗。

基於此,從去年初開始,小紅書開始像微博、抖音一樣的操作路徑來邀請各路明星入駐,以提升自身用戶、社羣活躍度。這些明星中包括了范冰冰、林允、戚薇、江疏影、張雨綺等等,她們通過或被邀請或主動入駐的方式來到小紅書,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用戶粉絲。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去年七月,范冰冰的小紅書粉絲已經超千萬,林允粉絲也已達八百萬,其他女星的粉絲同樣是動輒幾十萬。明星的加入直接帶動了小紅書社區的活躍度,比如范冰冰曾經一條“自創按摩大法”的種草視頻,就獲得了二十多萬的點贊,單是評論數就超過了七萬。這爲小紅書內容社區的繁榮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但內容和用戶活躍雖好,商業化又必須是小紅書未來發展的必經道路,所以它也一直在自身商業化上進行嘗試。2018年7月,小紅書上線微信小程序商城;2018年9月,百度剛剛正式開放“百度智能小程序”的開放申請的時候,小紅書即爲第一波入駐的品牌;2019年初,小紅書打通社區和電商,上線品牌合作平臺,內測社交電商小紅店,開始進入到商業化的操作頻繁的一年。

就是在小紅書內容社區爆發式增長、商業化嘗試進入高發期的背景下,其電商和社區的矛盾性開始顯現出來:商業化成分過多,就會對用戶社區發展造成影響;一味地強調社區屬性,商業化就很難介入,企業變現就會更加遙不可及。

這個矛盾豆瓣很早就經歷過,但它並沒有解決好,現在小紅書也進入到這個階段。對於小紅書來說,它急需在電商和社區的矛盾中做出一個平衡的取捨,以達到用戶滿意、商業模式盈利雙贏的結果。

這就意味着小紅書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就是如何將商業化的內容和用戶UGC做出有效區隔。而這次“種草灰產”被媒體曝光就是因爲小紅書沒有解決好這個問題。這考驗的是小紅書團隊的基礎內容運營能力——在以用戶UGC爲主的網絡社區內,算法是沒有辦法對真實內容和廣告做出區分的,這更需要小紅書去形成一套自己有效的發佈機制、監管機制、內容運營機制。

其次小紅書需要解決的是,在不斷擴張、進行商業化嘗試的小紅書生態下,如何避免真實社區氛圍的喪失和用戶流失?作爲一個聚焦在年輕女性的小衆美妝、個護、時尚平臺,小紅書是成功的,但作爲一個覆蓋到更多商品領域的不限性別的“大”小紅書而言,它如何繼續維持自己的社區活躍度和用戶黏性?

未來,能否跨越商業變現和用戶體驗之間的鴻溝將是決定小紅書發展的決定因素,這條路註定艱難,希望小紅書在被爆出種草灰產、政府處罰後,能運用起更多的商業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

【本文由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