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1、建立政權:建立以列寧為首的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

2、鞏固新政權的措施:

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等收歸國有,實行工人對企業的監督;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經農民耕種;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3、遷都:1918年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4、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目的:抗擊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進攻和武裝干涉。

作用:取得了平息國內反革命叛亂和粉碎外國勢力的武裝干涉和進攻的勝利。

5、十月革命的意義: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衝破了世界帝國主義陣線,對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被除數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和支持,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919年1月---6月,協約國集團在巴黎召開會議,同戰敗的德國、奧地利、匈牙利等國分別簽訂和約,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的統治新秩序;1921年—1922年,華盛頓會議召開,先後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九國公約》,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這樣,通過兩次會議,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戰後國際關係的新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是一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體系。

二、巴黎和會

1、召開時間:1919年1月—6月

2、召開的目的:締結和約、如何分臟

3、操縱國:美國、英國、法國

4、中心問題:如何處置戰敗後的德國

5、《凡爾賽和約》(對德和約)內容:領土方面: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政治方面: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捷克的獨立,殖民地方面:德國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最能體現分髒的特點),經濟方面:德國和向協約國支付巨額賠款。

6、中國問題:和約無視中國人民的權益,規定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中國爆發五四愛國運動。

7、和會處理問題的原則:根據戰後實力的對比和犧牲弱小民族的利益。

三、華盛頓會議

1、召開目的:協調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關係(美、日矛盾激化)

2、召開的時間:1921—1922年

3、操縱國:美國

4、中心議題: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

5、《九國公約》的內容:名義上尊重中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同時又宣布在中國實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

《九國公約》的實質:是保證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控制,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國重新變為列強的半殖民地。

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一、經濟危機

1、爆發的時間:1929年—1933年

2、首先爆發的國家:美國

3、導致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生產的盲目擴大,人民購買力低下這一矛盾導致。

4、經濟危機的特點: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破壞性大

5、經濟危機的影響: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國際貿易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業人數達到3000萬人以上,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

6、影響最大的國家:美國、德國

7、為擺脫經濟危機各國走的道路:美國「羅斯福新政」;德國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羅斯福新政

1、實行的目的:為了儘快擺脫經濟危機

2、實行的時間:1933年

3、新政的特點:國家干預經濟

4、新政的中心:產業復興法

5、新政的前提: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

6、主要內容:財政方面:政府大力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工業方面:實行產業復興法,籌劃大規模的公共工程的興建,刺激消費和生產;農業方面:縮減農業產量,補償農民的損失,復興農業。

7、對新政的評價: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得以擺脫危機並逐漸復甦,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範例。但由於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它不能化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也無法使美國避免新的危機。

8、新政的實質:是一種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

9新政的局限性:沒有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根源

10、新政的「新」: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德國進攻波蘭與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戰爭的擴大和轉折

一、大戰的擴大

1、蘇德戰爭爆發(巴巴羅薩計劃)

(1)爆發的時間:1941年6月22日

(2)爆發的標誌:德軍突襲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

(3)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4)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是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

2、太平洋戰爭爆發

(1)時間:1941年12月7日

(2)標誌: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

(3)影響: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附:大東亞共榮圈----1940年近衛文麿提出,實質是建立一個日本殖民大帝國

二、《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

1、目的:徹底打敗法西斯

2、時間:1942年1月

3、簽署地點:華盛頓

4、內容:各國保證以全部的軍事和經濟資源,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其追隨者。

5、意義: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壯大了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鬥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的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

1、時間:1942年7月---1943年2月

2、影響: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一、三大國際會議

1、開羅會議

(1)時間:1943年冬

(2)參加國:美、中、英

(3)內容:發表《開羅宣言》(日本侵佔中的領土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

2、德黑蘭會議

(1)時間:1943年冬

(2)參加國:美、英、蘇

(3)內容:通過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戰後合作的宣言,決定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

3、雅爾塔會議

(1)時間:1945年2月

(2)參加國:美、英、蘇

(3)內容: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後德國由盟國軍隊分區佔領,實現德國民主化;成立聯合國;蘇聯對日作戰。

(4)影響:雅爾塔會議實際上劃分了戰後世界的勢力範圍;戰後出現的世界兩極格局,主要是通過雅爾塔會議確立的;通過了建立「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聯合國。

二、諾曼底登陸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闢了打擊德國的第二戰場。

三、德國和日本投降

1、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蘇聯紅軍首先攻入柏林)。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簽字。第二世界大戰結束。

3、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世界範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性質),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了歷史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礎,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西方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一、西歐的振興與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聯邦德國的經濟增長迅速,成為西歐實力最強的經濟大國

2、1967年歐共體成立

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成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蘇聯解體

1、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

2、戈爾巴喬夫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科學社會主義

3、1991年8月19日發生「八一九」事件----蘇共中央解散

4、1991年12月戈爾巴喬夫將權力交給葉利欽,蘇聯正式解體。

5、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的影響:使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標誌著二戰後由美蘇主導的世界兩極格局的崩潰。

亞洲經濟的迅速發展

1、韓國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啟動經濟開發戰略」創造「驚人的漢江之奇」。

2、新加坡在20世紀80年代成為東南亞第一個「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以「神奇的港口之國」著稱。

經濟全球化的趨向

一、經濟全球化趨向的形成

1、形成的原因:(1)現代高科技發展迅猛,信息化、知識化速度加快,使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市場經濟席捲全球,出現跨國公司;(2)資本流動、資源配置、經濟貿易及經營管理等經濟活動衝破了國與國之間的界限,從而出現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向。

2、形成的表現:(1)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聯盟、亞太經合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等國際和區域性經濟組織相繼建立;(2)國際貿易大幅增長,國際巨額資本流動加速;(3)各國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同消共漲。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十六字景象:強國主導,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競爭。

2、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使各國、各地區之間經濟聯繫更加緊密,世界經濟越來越成為一個整體;(2)發達國家推進與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更大的銷售、投資和勞動力市場;(3)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可從中獲得獎金、技術和管理經驗,以提升本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4)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5)容易加劇不公平的國際競爭,使各國從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強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局面。

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出現: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功對峙和爭霸的兩極格局的崩潰,出現「一超多強」(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多強:歐盟、日本、中國、俄羅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2、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的影響:有利於削弱和抑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利於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3、當今世界的主題:和平與發展

4、現代世界尋求合作的原因:面臨全人類關心的反恐、能源、環保和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國際問題上,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單獨解決,必須由各大國共同協商、合作並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