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古代史》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僞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古時候的經濟雖然不是很發達,但是也有往來交易的憑據,比如銀兩。據說一開始的時候,以銀子作爲貨幣交易形式的觀念還沒有出現,市面上大多流通的還是以貝殼類爲交換條件的物質載體。當然,那是很久遠的時候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物價也上去了,貝殼也就不怎麼值錢了。取而代之的銀子,銀子給我們的印象是銀灰色的,光滑靚麗的樣子,那是經過特殊加工的銀子纔會有這般模樣。但實際上,流通在市場上的銀子可沒有那麼高的顏值。

  以前我們在電視劇裏面經常都會看到老百姓平時用來買東西的,可能都會是銀子,用一個錢袋子裝着,雖然都是碎銀,但好歹也是外觀完好的。但其實真正的銀子沒有那麼漂亮,而且也不是老百姓可以隨便用的。那電視上面的情節完全是爲了劇情需要,真實性並不高。

  這麼說吧,古時候的人其實還是比較節省的,與其說節省還不如說真的沒錢,因爲他們一年下來最多也就花個幾百塊的銅錢。注意這裏是銅錢而不是銀子,這兩者差別可大了!一兩銀子已經頂好多的銅錢了。據說按當時的物價來看,一畝地能夠產出來的價值頂多也不會超過十兩,而這些錢也夠一個家庭勞作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平常一般老百姓用的都是銅錢,不會像電視劇裏面一樣隨便都可以掏出銀子來,他們根本沒有這個經濟能力。

  所以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以前不是總聽說清朝賠了多少銀子給外國列強麼?很多人可能都對這個價值沒有什麼概念,也不清楚到底賠了多少人民幣。你只要看過上面的這些介紹,然後再對比一下索賠的幾百億的銀子,就可以估算出大概的價值。所以網友才說,當時的清政府到底有多麼腐敗,外國列強又拿了我們多少油水?

  通常情況下,因此只有當官的,大戶人家以及商人才會擁有。早期,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大多數來自於來到本地經商的外國人以及當地的一些富豪。當時他們所用的銀子就是那種顏值比較高的銀子。當然,在流通到市面上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銀子也會變得很醜,甚至會有點不衛生。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因爲本身銀子這種東西的提取物就是銀這種元素了,大家都知道真的銀用久了就會產生一定的氧化作用,銀的表面會出現一層氧化膜,有點黑黑的感覺,反正就是走樣不好看。所以現在我們佩戴一些銀飾的時候,也會定期拿去做拋光,以保持外觀的靚麗。但古人沒有這種技術,所以銀子也是越來越醜。第二個原因是因爲鑑別的需要。古人辨析銀子真假的工具沒有那麼先進,所以他們只能夠用嘴巴咬,咬的動的就是真的。如此,一個銀子可能會留下許多來自不同人的牙印,真是又髒又醜。

  平時,我們所見的碎銀子是從銀錠子上通過特殊的方法裁剪下來的一部分,大家熟悉的還有銀元寶和金元寶,這兩種貨幣形式是很少能夠在市面上看到的,因爲基本上是官府和大戶人家獨有的。普通人甚至一生都沒有機會看到。在電視裏面打開的一箱金燦燦的金元寶除非是剛剛出爐的,否則只要是經過流通的都不會那麼漂亮。從考古挖掘當中孤獨的某個時期的銀元寶中也可見,銀子表面基本已經氧化,外形也變得坑坑窪窪的,好不美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