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要說清楚要相對複雜些,因為它牽涉到了四個王朝的四個時代,以及性恪各異、稟賦各異的四個帝王之間的愛恨情仇。

先說李煜和趙佶,兩人都大名鼎鼎。一個是南唐後主兼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絕唱的"大才子″,一個是北宋帝王兼留有"靖康恥"的千古奇辱和"瘦金體"的千古奇觀的大書法家;兩人同為帝王卻有造詣高深的雅好,兩人卻有相同令人嘆息的境遇:兩人的祖輩傳下來的基業都在他們手裡毀於一旦。唐後主在北宋太祖做了亡國奴期間還把"小樓昨夜小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寫進《虞美人》,從而在宋太宗面前思念故土而丟掉性命。趙佶則和他倉促傳位的趙桓一起,上演了災難深重的"靖康恥",和他的後宮多達三千多人被俘虜押走金國而魂歸他鄉,客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可悲可嘆。

相反,宇文邕和柴榮的人生,就像漫長的夜空中的流星般光彩奪目。宇文邕自為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在同中原漢民族的長期融合中受到了漢文化的熏陶,他勵精圖治,對自己民族的鮮卑舊俗有深刻的審視。他十二歲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成為了少有的少年英雄,後出鎮同州,被封為大將軍,乘勢滅掉北齊。宇文邕是少有被人稱頌的皇帝,他生活檢朴,關心民間疾苦;改制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久經戰亂的北方回歸盛世。

柴榮和宇文邕比,就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柴榮由於天姿聰慧,一直深受其姑父後周太宗郭威器重,治理澶州期間,"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更為人稱奇的是,柴榮能夠從姑父郭威手裡接過皇位,自是非等閑人。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敗後蜀、摧南唐、破契丹,取其秦、鳳、成、階,江北、淮南等18州。他整軍練卒、招撫流亡、減少關稅,後周為之富庶,百姓安居樂業。

比較四位帝王的一生,不難看出是"業精於勤荒於嬉"。李煜、趙佶在文學和書法上取得的成就,若為凡人,則應該青史留名,為人敬仰。可惜二人身為帝王,帝王的首要任務,是要敬其帝業,應該以宇文邕、柴榮為楷模,強軍強國、整頓吏治,改善民生。在此基礎上再談文學和書畫這些雅好,也不是不妥。

可悲的是,二人在自已的帝王寶座上,荒廢了原本就該同宇文邕和柴榮那樣去振興的帝業。不過這些,都隨著李煜的詩詞和趙佶畫花鳥蟲魚的書畫而漸行漸遠。更為荒唐的是,趙佶不理朝政,還重用奸臣高俅、蔡京、童貫之流,還用國力去推動大眾都和他那樣去"寫寫畫畫"。李煜也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已的子民怎樣才能"春華秋實」而不是"春花秋月"。二人最終做了可憐又可恨之人,國家衰亡也就無法避免了。


你說的我也很關注的,他們相似的地方太多了。我是俗緣,以下觀點,純屬個人觀點。

1.北周宇文邕北伐突厥因病而亡,後周柴榮也是北上收腹燕雲十六州中死在路途上。更

2.令人無法理解的是,北周是南北朝,北朝的最後一個國家,後周是五代十國,梁唐晉漢周,也是最後一個國家。而且都取周為國號,好多人都說是因為國號取周,犯了大忌,因為夏商周,歷史上已經有周朝存在了,所以周朝氣數已亡,不可再用。

3.他們兩個都很耀眼,都為華夏大一統做出了貢獻,北周武帝給後來的隋文帝楊堅打好了基礎,同樣的柴榮把辛苦打下來的江山轉手送給宋太祖趙匡胤。很可惜,

至於,你所說的李煜與趙佶,我感覺不太像,南唐後主李煜倒像南陳陳後主,陳後主比較出名,至於南唐後主不太了解。


這個問題要說清楚要相對複雜些,因為它牽涉到了四個王朝的四個時代,以及性恪各異、稟賦各異的四個帝王之間的愛恨情仇。

先說李煜和趙佶,兩人都大名鼎鼎。一個是南唐後主兼寫下"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千古絕唱的"大才子″,一個是北宋帝王兼留有"靖康恥"的千古奇辱和"瘦金體"的千古奇觀的大書法家;兩人同為帝王卻有造詣高深的雅好,兩人卻有相同令人嘆息的境遇:兩人的祖輩傳下來的基業都在他們手裡毀於一旦。唐後主在北宋太祖做了亡國奴期間還把"小樓昨夜小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寫進《虞美人》,從而在宋太宗面前思念故土而丟掉性命。趙佶則和他倉促傳位的趙桓一起,上演了災難深重的"靖康恥",和他的後宮多達三千多人被俘虜押走金國而魂歸他鄉,客死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可悲可嘆。

相反,宇文邕和柴榮的人生,就像漫長的夜空中的流星般光彩奪目。宇文邕自為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在同中原漢民族的長期融合中受到了漢文化的熏陶,他勵精圖治,對自己民族的鮮卑舊俗有深刻的審視。他十二歲被封為西魏輔城郡公,成為了少有的少年英雄,後出鎮同州,被封為大將軍,乘勢滅掉北齊。宇文邕是少有被人稱頌的皇帝,他生活檢朴,關心民間疾苦;改制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久經戰亂的北方回歸盛世。

柴榮和宇文邕比,就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柴榮由於天姿聰慧,一直深受其姑父後周太宗郭威器重,治理澶州期間,"為政清肅、盜不犯境"。更為人稱奇的是,柴榮能夠從姑父郭威手裡接過皇位,自是非等閑人。在位期間,南征北戰,敗後蜀、摧南唐、破契丹,取其秦、鳳、成、階,江北、淮南等18州。他整軍練卒、招撫流亡、減少關稅,後周為之富庶,百姓安居樂業。

比較四位帝王的一生,不難看出是"業精於勤荒於嬉"。李煜、趙佶在文學和書法上取得的成就,若為凡人,則應該青史留名,為人敬仰。可惜二人身為帝王,帝王的首要任務,是要敬其帝業,應該以宇文邕、柴榮為楷模,強軍強國、整頓吏治,改善民生。在此基礎上再談文學和書畫這些雅好,也不是不妥。

可悲的是,二人在自已的帝王寶座上,荒廢了原本就該同宇文邕和柴榮那樣去振興的帝業。不過這些,都隨著李煜的詩詞和趙佶畫花鳥蟲魚的書畫而漸行漸遠。更為荒唐的是,趙佶不理朝政,還重用奸臣高俅、蔡京、童貫之流,還用國力去推動大眾都和他那樣去"寫寫畫畫"。李煜也一樣,首先要考慮的是自已的子民怎樣才能"春華秋實」而不是"春花秋月"。二人最終做了可憐又可恨之人,國家衰亡也就無法避免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